为什么学了10年英语,水平还是很差?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到现在已经10年了,有的甚至超过了10年。
这几年,我们背单词,练听力,学写作,学口语。为了学好英语,我们听英文歌,看英文剧,报英语班。......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水平还是很差呢?四级勉强及格,六级有点玄乎,口语更差。即使是那些自认为英语很好的人,也离顶尖水平还很远。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英语学习中,也存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我们仍然不能像大卫·奥格威那样设计广告,像杰克·韦尔奇那样管理企业,像大卫·贝克汉姆那样踢足球,像科比·布莱恩特那样打篮球。......
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在某个领域达不到顶尖水平?
你可能会觉得我们之所以这么平庸,是因为天赋有限,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或者是因为缺少运气和机会。
然而,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的研究发现,决定顶尖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时间,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成绩而刻意设计的一套练习方法,要求人们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行为模式,人在其中会感到舒适),按照方法继续练习。
以足球为例。球迷踢足球是为了娱乐。他们喜欢踢足球的过程。所以他们会留在舒适区,一直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踢球。
然而,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经常处于一个不舒服的位置。他们被教练要求连续做30次50米加速冲刺,今天被要求训练左脚踢球或者传球。......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迷也永远比不上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的天赋很平庸)。
天赋真的不是决定顶级的关键因素。许多心理学实验证明,通过高强度的刻意练习,可以改造身体和大脑,产生像天赋一样创造奇迹的能力。
通过刻意练习,美国人查尔斯·塞维齐奥在24小时内做了46001个俯卧撑,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海马体经过强化训练后会大很多。
对于英语,有些人花了65,438+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学习,但大部分时间只是停留在舒适区,不自觉地重复已经做过的练习,比如背单词,做习题。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只有20个小时。
而有些人虽然只学了1年,但是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刻意练习,不断收集反馈,根据反馈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调整方法再练习,哪怕这样做让自己不舒服。
表面上看是10和1年的差距,实际上是20小时和500小时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你学了10年英语,英语水平还是很差,而有的人只用1年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那么,应该如何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有四个原则:
原则1,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是提高哪些技能,目标越小越好;
原则二:尽量找这个领域最好的导师、专家或者经典书籍;
从而可以关联到这个领域的高级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人思考事物时相应的心理结构。新手和专家的深度和高度的差异是由他们不同的心理表征造成的,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反馈。
原则三:研究和思考最杰出的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原则四: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离开舒适区进行训练。
根据故意实践原则的适用程度,故意实践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越战初期,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战斗力很差。
1968前5个月共击落越南飞机6架,但损失10架。发射了50枚空对空导弹,没有一枚击中目标。
这种情况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思考如何提高飞行员的作战能力,让他们迅速拥有一流的水准,这就导致了后来著名的“王牌飞行员计划”。
具体方式是选拔最优秀的飞行员当教官,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建红军;仅次于教官的飞行员被选拔为学员组成蓝军。
然后,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教练组经常把学生群体推到失败的边缘,让这些学生在最紧急、最危险、最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战斗决策。
一天的战斗结束后,教官会和学员交流,总结经验。教官分享自己对战局的思考和判断,学员寻求改进的方法。
第二天,学生们采取了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坚持反复练习,不要中断。
结果在1970年,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美国海军飞行员重新投入战场时,击落了12.5架敌机,只损失了1架。
在这个“王牌飞行员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遵循的是深思熟虑的实践原则。明确的目标,最好的老师,及时的反馈,舒适区外反复的高强度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停下手头的事情,完全脱离工作去做高强度的刻意锻炼。这时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比如销售技巧,一直是一种隐性知识,很难提高。
但是有一家公司叫蓝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训练销售经理,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大大提高销售能力。
公司每年都会把最优秀的高级销售经理召集在一起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但这些会议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任何效果。
于是公司想出了一个办法。
再次开会,从这些高级销售经理中挑一个人模拟公司的真实客户,再挑一个人推销公司的产品。还有的会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反馈,告诉销售经理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
第二天开会,销售经理又做了一次销售,其他人又做了一次评价和反馈。
公司把这个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作为学习资料,大大提高了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全职训练,只要把刻意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不认识优秀的导师,也没有很棒的朋友和同事。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刻意练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经典案例和优秀书籍,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进行训练。
比如伟大的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早年受的教育非常有限,所以能写出流利的句子就很了不起了。然而,富兰克林确实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叫《观察家》的杂志,发现里面的文章质量非常高,所以特别希望自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
但他不认识这些能给他反馈的优秀作者,就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
一开始他模仿这些作者的措辞,想着这句话他会怎么写,为什么人家和我不一样,他的好还是我的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发现自己的用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觉得文章有问题。后来,他注意到他的一篇文章的布局和结构逻辑与别人不一样。
于是他就去把《观察家》里的段落打散了,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先思考自己会写什么再思考自己会写什么,然后对比作者的不同顺序,以及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写。
经过不断的琢磨、研究和实践,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可怜的查理的智慧书》和他后来的自传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经典。
富兰克林其实用的是刻意练习的原理,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刻意练习。
同时,他也解决了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一个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却没有优秀的人提供反馈。这时候可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对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进行拆解分析,帮助我们提高能力。
但有时候,我们身处一个新的领域,没有经典的案例和书籍,业内的意见也不确定正确与否。
这时候就要回归刻意练习的本质——在我们的行动和结果之间建立高效优质的反馈,从而提高效率。
美国的放射科医生通过x光判断是否会发生乳腺癌,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他们对照片的判断能力并没有提高,有时还会退步。这是为什么呢?
而放射科医生可能在1000张x光片中只能发现4 ~ 8个癌症特征,也就是说医生得到有效反馈的次数非常少。
而且,即使在这些罕见的情况下,因为隐私原因,病例也掌握在患者的私人医生手中,放射科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在这一领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医生快速提高对X射线的判断能力。即使是最有经验的专家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如何提高医生的判断能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建议他们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加强决策与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到差距去刻意练习。
先收集患者以往的x光照片,再找到患者10年的病情档案,从中找出那些有价值的病例,也就是有特殊反馈作用的病例。
比如一开始放射科医生认为x光没有问题,后来病人生病了。也可能一开始医生以为可能是癌,其实是误诊了。
总结这些有价值的案例,建立案例库,成为培训医生的好素材。
医生可以对这些已知结果的x光片再次进行诊断,判断其诊断是否正确,是否有改进方法。
以前一年可能只有1次低效反馈,现在变成了每天可以进行几十次高质量反馈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放射科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要在一个领域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人给我们反馈,让我们第一时间学习到那些宝贵经验积累的正确思路和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我们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尽可能地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就像情况2、3、4中的例子一样。
让我们回到学习英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
首先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小目标,比如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然后,我们要寻找这方面的优秀人士,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人给我们指导。这时候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寻找优秀的英语文章。
那么,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些文章为什么写得好,是文字的运用,句子的安排,还是整篇文章的布局?我自己的文笔和这些文章有什么差距?写这样的文章应该怎么练习?
最后,按照已经分析过的方法,强迫自己离开舒适区去练习,对比分析,再练习。
我相信通过高强度的刻意练习,我们一定能在短时间内使我们的英语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参考:安德斯·艾利克森& amp罗伯特·普尔的《刻意练习》和《你为什么不能成为拥有10年经验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