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难:王朝兴衰折射出古代国家治理的困境
网络映射
1,集体腐败导致王朝政治周期性失序。
第二个秦亡的历史表明,统治者往往通过向人民勒索钱财,耗尽人民的资源来带来王朝的迅速灭亡。所以,历史上那些英明的统治者,都会采取轻奢税收、量入为出的基本国策,避免对人民的过度剥削。这就是所谓的“仁政”。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往往被认为是实行“仁政”的结果。但“仁政”的前提是君主和官僚必须自我约束,以“明君贤臣”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明君必须强调“以德治国”。但是,在现实政治中,对于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来说,道德的约束力总是有限的。缺乏王权之上的约束和法律,君主可以随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和财产。只要他愿意,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他的铺张建设。官员也是如此。虽然要求官员清正廉洁,但道德自律并不能约束官员的逐利冲动,防止官员腐败的蔓延。官员集体腐败的结果是治理成本上升,治理效率下降,最终使整个社会无法正常运转。从道德上的自我许诺开始,到腐败的结果结束,这种情节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有重复。
网络映射
2.人口增长导致周期性的土地危机,土地危机又导致周期性的社会失序,土地占有相对平均,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盛世形成的基础,盛世的结果必然是人口的繁荣。但土地总是相对有限的,盛世带来的人口增加必然带来土地紧张。再加上禀赋、机遇、权力等因素的差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导致贫富的不断分化。在土地是主要社会财富的时代,贫富分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土地不断向特定人集中。当土地的集中程度因人口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土地,沦为难民,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失序。为了应付混乱无序的社会,历代王朝往往不得不打破过去轻税、量入为出的政策,开始实行强制征收,这必然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于是周期性农民起义的传统,这个每个朝代都无法摆脱的噩梦,开始形成。动荡和破坏导致王朝循环,人口下降,人地矛盾得到缓解。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旧王朝的鼎盛最终成为了回忆,人们开始期待新王朝中期的又一轮繁荣。
3.长期承诺导致军力周期性下降。
网络映射
几乎所有的新朝都是靠武力建立的,军队是历朝维系统治的基础。但一旦盛世来临,刀光剑影暗淡,军队战斗力的维持将面临巨大挑战,所谓的逐步放松军事装备就会出现。更重要的是,历代王朝为了控制军队,往往采取“以文制武”的策略,将军事力量纳入庞大的官僚体系。这样一来,军事力量本身就被官僚化了,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军事制度的僵化和内部管理的腐败,从而使军队一步步丧失战斗力,历代的军事力量都难以摆脱周期性衰落的命运。比如明朝初期,明朝的军队就有相当的战斗力。但正统年间“不惯攻、砍、刺之法,不惯坐而进退,不知旗色,不听金鼓之声”。到了崇祯年间,更是“箭在弦上,听不到炮声,马不倒”,以至于“不足以举天下之兵而战而守”。八旗在清朝初年被称为“生力军”。但入关后,随着战事的减少,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其衰落在康熙年间三藩之乱被镇压时充分暴露。乾隆时期甚至有“射箭,箭空;奔马与人倒地的可笑场景。八旗衰落后,绿营成为清朝赖以维持统治的武装力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营也日渐衰落。到了道光鸦片战争和咸丰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绿营作为国家的正规军已经没有用了。军事实力的下降导致统治者丧失了处理内忧外患的基本能力。一旦社会大动荡,盛世的真相就会一下子被戳破,王朝进入新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