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如下:

1、太极站桩:双手自然托住肚脐下三寸的腹部,用意念思考腹部,获得宁静,去旧换新。太极推手: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能控制对方肢体,双手来回自如地发。

2、太极独立:增强大脑神经控制,增强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内心宁静。太极落叉:双腿向身体90度打开,直立,增强下肢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3、太极腿控制:控制身体的平衡,使四肢控制自如,收放自如。台池畔步骤:加强腿部力量,拉伸韧带和加强脚踝的力量。太极龚景:集中你的思想,体验你的心情,停留在腹部,调整你的身心。太极持球:动作曲而不直,直而不僵,控制身体阴阳,控制丹田真气。

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弓步”、“坐步”、“站姿”。

“弓步”,俗称“弓箭步”,因腿弯得像弓,背直得像箭而得名。俗话说“前腿弓,后腿伸。”就是这样。站桩时称为“弓箭桩”或“弓步桩”。

“坐步”是太极拳的一种特殊步型,“坐臀”都是太极拳中常用的下肢专业术语。坐步的做法是:双脚前后交错站立,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约为我双脚长度的两倍;前脚掌贴地,脚尖上翘,膝关节微屈;

后腿呈45度外展(武泰吉传不是外展或略外展),重心在后,后腿屈膝支撑重量;松开髋关节,臀根后缩,使臀部向后下方定位,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它是整个下肢相互配合的一种步态,所以有人称之为“虚步态”。

“马步”又叫“骑马式”、“马胯步”或“地盆”。在桩功练习中,它也被称为“骑马桩”。

做法:双脚打开,约为我两横脚分开的长度,两脚掌平行,脚尖向前或略外展;下跪时,大腿不能近水平,膝盖的垂直投影线不能超过脚尖。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领弱,胯有胯盖,命门凸出,胯既重又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