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海宁,早在6000年前,人们就在这里生活和耕作。
夏天的海宁,属于“天下九州”之一的扬州。到了春秋时期,又先后归还给了吴国的舒悦;东汉末年,建县为严观,后因户数增多而升为州。公元1329年改称“海宁”州,意为江海永安,属杭州府。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宁县,设立海宁市。
一、三大文化
海宁是一座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皮革之都、文化之乡、旅游之乡”的美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海宁独具特色的“三大文化”,即“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
世界奇观充满“潮文化”
海宁潮,又名浙潮,又名钱江潮,以其“一线渡江”而被誉为“天下奇观”。海宁观潮风流行于汉代,唐宋时期更盛。北宋诗人潘阆唱到,“回望潮头,满洲里人争江。”海宁潮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上海每天有两次潮汐,农历初一、十五子午潮,尤其是农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潮,一年有150个观潮的好日子。
海宁是一个潮汐风景区,这与它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钱塘江至杭州湾是典型的外宽内窄、外深内浅的喇叭形海湾。出海口东宽100公里,西至甘浦,河道骤然收缩至20公里。当它到达海宁的严观镇时,河只有3公里宽。涨潮时,又宽又深的湾口一下子吞了很多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浅,路上湍急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涨,于是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形成陡峭的水墙。
被苏东坡誉为“八·一八潮,天下无奇不有”的海宁潮,已发展成为“一潮三景”的追潮旅游。在严观镇东约8km的大缺口观看“双龙相扑会潮”,在严观观看“渡河白训一线潮”,在严观镇西约11km的老盐仓观看“澎湃碎岸潮”,晚上观看“月夜潮”,享受听潮之美。
光眼睛反映“灯文化”
海宁石霞灯会是著名的工艺品。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集手工艺、书法、绘画于一体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科技价值和审美价值。早在宋代,它就已经被列为宫廷贡品。
海宁石霞灯会以精美绝伦的针刺图案著称,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学、刺绣等艺术门类于一身,包括亭台楼阁、鸟兽、龙灯船、精美古塔、手提篮等。其工艺包括“针、弯、结、扎、刻、画、贴、裱”八大技法。
海宁石霞灯会不仅闻名江南,而且享誉国际。宣彤二年(1910)1934年获“南洋劝业会”和“巴黎世博会”大奖。在1992全国花灯邀请赛中,14大小石霞花灯全部获得一等奖,在全国花灯界引起轰动。
石霞灯笼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
人才辈出,形成“名人文化”
海宁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海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东晋学者甘宝,唐代诗人顾况,宋代女诗人朱,明代戏剧家,清代历史学家谭潜、查,清代历史学家、陈元龙、陈世冠,诗人查,棋圣、施定安,书法家陈艺兮、查生,藏书家吴谦、蒋光绪、蒋光佑。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佛学大师太虚、印顺大师、学者书法家、讲师朱其凤、红学家吴世昌、戏剧家、教育家郑、植物学家钱、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电影艺术家石东山、漫画家米谷、科学家沈宏、英国教育家兼翻译家、香港实业家查、作家金庸和陈,以及古代书画专家。众多品味高、影响力大的名人,为海宁积累了独特的名人文化领域。
第二,经济发展
海宁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市GDP达到255.66亿元,人均收入接近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286654.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236元和8752元。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2位,先后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长三角最具价值县市等称号。在努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和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平安县、省级教育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体育城市。
依靠早期推进市场化改革,海宁形成了一定的体制机制优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县)之一,随着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迅速崛起,海宁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投资热土之一。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自营出口6543.8+0.923亿美元。海宁也被称为“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市(县)”和“中国经编城”。目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经济新格局,皮革、经编、家纺为支柱,磁性材料、化工医药、印刷包装、五金机械、太阳能利用等产业蓬勃发展。海宁中国皮革城成为全国皮衣皮草交易中心和华东地区箱包皮具集散地,许村中国家纺城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饰面料集散地。一年一度的皮革展、家纺展和观潮节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商业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