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创造了英语?
古代欧洲所经历的各个时期与东方的中国有些相似,或者说巧合,只是延迟了几个世纪。在东方,周朝衰落后,各诸侯国开始纷争。在西方,罗马帝国在286年被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到了五世纪,曾经强大的罗马帝国终于消失了。罗马帝国灭亡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北欧众多“野蛮”部落的入侵和掠夺,而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就已经成熟并伴随着帝国繁荣与辉煌的地中海文明也注定了灾难。
我们已经知道英语不是不列颠群岛的母语。它是在5世纪由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带来的。在此之前,居住在英国的人说凯尔特语。
属于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故乡是今天的丹麦和德国北部。他们跨过北海来到英国,不久就把说凯尔特语的当地人赶到了偏远的苏格兰和威尔士。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迁移到欧洲大陆。
这些从北欧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其中,有七个很厉害。它们是:诺森伯里亚、麦西亚、威塞克斯、埃塞克斯、苏塞克斯、东安格利亚和肯特。
盎格鲁人过去居住的地方叫做“恩格尔”。他们的语言是“英语isc”——这就是今天“英语”一词的由来。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追根溯源,我先从印欧语系说起。
印欧语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年前)生活在黑海北部森林(今天的乌克兰)的部落所使用的语言。公元前3500-2500年左右,他们开始向今天的西欧、地中海、斯堪的纳维亚,甚至东方的印度迁徙。他们的语言随后传播并分化成印欧语系中的各种语言。
印欧语系* * *有十二个分支,现在还有十个分支在使用。下面对主要分支逐一进行简单介绍。
凯尔特语分支——这是最小的分支,但因为它主要在今天的英国使用,所以不得不提一下。凯尔特语起源于中欧,曾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统治整个西欧。凯尔特人在两千多年前迁移到不列颠群岛。后来,讲日耳曼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英国后,凯尔特人被驱赶到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凯尔特语变成了今天的威尔士语、爱尔兰盖尔语和苏格兰盖尔语。一些凯尔特人回到欧洲大陆的法国,居住在布列塔尼半岛。他们说的语言是布列塔尼语。所有其他凯尔特语都消失了。威尔士语的句子结构是“动词+主语+宾语”;爱尔兰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仅次于希腊语和拉丁语)。
日耳曼语支——这些语言是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和盎格鲁-撒克逊语演变而来的。受早期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大部分日耳曼语和凯尔特语都使用拉丁字母。英语属于这个分支。关于英语的一些事实如下:英语是世界上第二大口语语言——第一大是我们的汉语;英语使用最广泛;英语是科技语言;英语的词汇量最丰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以英语为母语。
与英语关系最密切的语言是德语和荷兰语。同样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还有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瑞典语有语调,这在印欧语系中并不常见,但和我们的汉语有些类似)和冰岛语。其他消失的语言还有哥特语(中欧)、法兰克语(法国,不是法语)、伦巴第语(多瑙河地区)和汪达尔语(北非)。
印欧语系的大多数语言在“格”和“性”方面都有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名词/代词上,当然动词等等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德语名词有四种“格”和三种“性”的变化,如das Herz(第一格,作主语)、des Herzens(第二格,作定语,相当于心的)、dem赫尔芩(第三格,相当于间接宾语)、das Herz(第四格,相当于直接宾语);如果加上复数的迪·赫尔芩、德·赫尔岑、登·赫尔芩和迪·赫尔岑,那就是八种格子了。名词有三种:阳性、阴性和中性,如der Lehrer(老师,阳性)、die Universitat(大学,阴性)和das Buch(书,中性)。英语中的“格”和“性”基本没有这种变化,但在一些词中还是可以看到,比如代词格I(第一格)、my(第二格)、me(第三和第四格)、we(第一格复数)、our(第二格复数)和us(第三和第四格复数)。英语中性别的遗风体现在一些词缀上,大部分随着事物的自然性别而变化,如monitor(阳性)、monitress(阴性)、tiger(阳性)、tiger(阴性)、fortress(阴性),中性没有了。
拉丁分支、意大利语或罗曼语——这些语言都是从拉丁语演变而来的。拉丁语是欧洲最重要的古典语言,虽然它已经从人们的口中消失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曾经是科学上与教会沟通的主要工具。它的字母仍然在大多数语言中使用。
在拉丁语系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可视为拉丁语的核心直系语言。西班牙语受到了阿拉伯语和巴斯克语的影响;罗马尼亚语深深地打上了周围斯拉夫语言的烙印。另一种重要的语言法语,在拉丁语的演变中走得更远,发音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更多的带有日耳曼语和凯尔特语的痕迹,但拼写上还是有一些拉丁语的痕迹。一千多年前,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同一种语言。西班牙语是目前拉丁语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除了西班牙,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都讲西班牙语,这也是联合国的五种官方语言之一。
拉丁语的语法系统对世界上的许多语言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的名词包括三种“性”和六种“格”。特别是它的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已经成为很多其他语言的规范。汉语第一部语法书《马史文通》是“拉丁法”,其影响之大,以至于今天的汉语语法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拉丁法”。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斯拉夫语分支——斯拉夫语在东欧使用。随着4世纪(364年DC)罗马帝国的解体和5世纪的解体,基督教会也分裂为西方的天主教会和东方的东正教。在天主教范围内,人们仍然使用拉丁字母,而在东正教地区,人们使用西里尔字母,这是由希腊语演变而来的,是斯拉夫语中使用的字母。很多斯拉夫语非常相似,只是文字略有不同,比如克罗地亚语和塞尔维亚语,其实是一种语言。斯拉夫语的特点是它们的辅音组合和大量的名词(多达七种)。最古老的斯拉夫语是保加利亚语;最重要的是俄语。其他主要语言有波兰语、乌克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等。
在印欧语系中,人们常说的三个分支就是前面提到的日耳曼分支、拉丁分支和斯拉夫分支。没有提到的是:波罗的海分支(代表语言为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希腊分支(仅存的语言为希腊语)、伊利瑞语分支(代表语言为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分支(现在还有亚美尼亚语)和伊朗语分支(都是由古波斯语演变而来),其中最大的是伊朗语——阿富汗有相当一部分人说伊朗语,其次是库尔德库尔德语。只有今天生活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等国的库尔德人不属于自己的国家),印度语分支(都是由梵语演变而来,是最多样化的语言分支,如印地语印地语、巴利语-佛教语、乌尔都语、尼泊尔语尼帕里语、孟加拉语等。).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分支,安纳托利亚分支和吐火罗分支,没有现存的语言。
以上是英语所属的印欧语系的概况。既然这里说的所有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那么基本上可以说都是从同一个语言——古印欧语演变而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总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联系。这也是事实。——英国人威廉·琼斯(1748-1794)发现梵语与其他欧洲语言惊人的相似,使得这种古老的语言重新回到了印欧语系。就英语而言,它是日耳曼语支的一员,与德语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它与拉丁语和法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语言在英语中有明显的痕迹,这是我们学习英语时应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