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树能教学研究

发表论文80余篇,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撰写、编辑、编译、翻译作品18部。代表性的例子有《英汉对比研究》、《英汉翻译教程》(面向学生和教师)、《新编基础英语语法》、《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研究的创新》、《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的再讨论》、《现代语言学研究教程》、《牛津剑桥之谜》等。

1984负责修订新版《基础英语语法》(刘贤斌、蔡、连树能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署能修订,1984年修订),加强了对书中重点、难点的论述,进行了重大的修改、补充和调整,重新出版,印刷了七次,并销往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这是文革时期乃至80年代中国外语界少有的重大科研成果。本书首次提出了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SV、SVP、SVO、SVoO、SVOC)。该书以句子为中心,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词法搭配句法,通过层次分析,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辅以简单的插图,解剖句子结构。出版后,它收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大量来信。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本速成的英语语法书”,五种英语基本句型经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著作采用,影响很大。1988年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79-1987)和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受到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专门为本书作序,认为作者“走在前列,勇争第一,成就胜过许多人”。这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作者“继承了先生、王力先生和先生的传统,同时又拾外国学者o·叶斯柏森、h·脚踏实地,精而宏观,这是他的成功之处。”中国英汉对比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百年汉英对比研究》(2002)中指出,“上世纪80年代,英语领域出版了一些语法书,但连树能是第一个用这种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树能先生的书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特别是宏观差异的精神实质。这本书对翻译特别有指导意义。书的编排也很独特。”专家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价说:“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被列为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备参考书或教材。是近十年来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领域最受欢迎、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台湾省大陆书局(2002)评价说:“本书通俗易懂,引经据典,论述和事例丰富,学术性和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和广大英汉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第二期(1995)刊登了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点》,对这本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论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龙龙评价(2005):“我把这本书当成自己学习英语的圣经。它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理性地认识到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华阅读网读者评论(2009):“我用这本书作为研究生和大四本科生的教材已经很多年了,也作为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很喜欢,受益匪浅。”该书在1993年出版后,每年再版,2010年再版16次,依然供不应求。全国许多学院和读者都把这本书作为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这是相当成功的,反映也很好。他们认为“本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原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适合教学,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有很大的进一步研究空间,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此获得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并入选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读者的要求,2010年9月,国家顶级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连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更新版,三年内重印六次。淘宝、当当、亚马逊、JD.COM等网站都卖得很好。修订版不仅扩展了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还探讨了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此外,还开辟了新的课题,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溯源,拓展了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后,修订版已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该书通俗易懂,参考资料广泛,论述和实例丰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学术性和实用性并重,完美回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出事物的异同不难,但考察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却不那么容易,这恰恰是比较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非常欣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来指导本书的写作:“我们不应该只像蚂蚁一样采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集花朵来酿蜜。”研究生周露、蒋军(2012)认为“英汉对比研究更新版是作者采花酿的蜜,真的很甜很好喝,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更新版出版后,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在许多书籍、期刊和网站上都能找到。这本书才出版几个月,在网上好评如潮。现在只举几个例子:“更新版是我读过的最权威、最深刻、最有启发性的英汉对比研究专著。书中涵盖了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很有启发性,看完会很有用。”“这本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看完很多章节,你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作用很大,读完很受启发,可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我把最新版的《英汉对比研究》读了三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翔实,让我受益匪浅。难怪他获得了许多奖项。与原版相比,修订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研究者和外语师生非常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非常有用。接下来的部分《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各业的人都很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话题而言,这是我认为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书。我很喜欢!感谢高教社出了这么好的书!感谢作者!”“修订版内容好,质量高,意义重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吸收,需要孜孜不倦咀嚼消化的好书。”"修订版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文报》(第2期2012)发表专家书评称,“有人说这本书是通过拓宽和深化内容、推敲每一个字来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雕琢精致,句句深思熟虑,是精美的标本;两个版本相辅相成,书是真与美的完美结合。求真与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一部具有深刻学术价值的专著范本。”权威的澳大利亚语言学杂志在2013年8月发表了书评,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的左标教授,这方面的专家,被邀请到几所大学做书评讲座,其中还专程到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做了一个讲座:《求真与创美:谈写作——以连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为例》,认为这本书应该作为写作的典范。《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25000字)出版后,许多网站、书籍、期刊、论文相继转载,获得了极高的引用率。此后,作者进行了多次更新,发表在:英汉对比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与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古典图书馆,2003年;《中国教育报》(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与存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最新版本收录于作者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学术界很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比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论说:《论中西思维方式》看完就发了。你抓住了一个大题目,而且口若悬河,讲得很详细,值得敬佩。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徐玉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创新,是迄今为止同类著作中最好的一部。代表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在难得。我把我的杰作印出来分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称赞它,认为它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中西思维方式论》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了一个大问题,令人钦佩。你出色的手是我学习的榜样。代表作被收入散文集《英汉对比与翻译》的确是莫大的荣幸。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会长杨子健教授评论说:《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层面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胸襟开阔,气势磅礴,见解独到,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文笔流畅,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科学者、行业和产业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2004年(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专刊第11期)被引论文统计分析,《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38次,居被引论文之首。据中国知网近期统计,本文被引用851次,下载7777次,在被引用论文中排名第一。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优秀系列教材”的《英汉教程》(学生一册,教师一册,连树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80多所高校的教师纷纷来信来电,索要样书并订购,表示将作为教材使用。该教材在出版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重印了三次。许多高校都采用它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一些出版物也发表了书评,对这本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课程于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在烟台举办的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向20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授课,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多数专家认为这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优秀教材,而且是第一次使用启发式写作方法。相信这本教材会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这本教材非常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等等。很多老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说:“这无疑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可以超越鲁等编著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等教材。”“我相信这本教材会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老师都会选择这本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读者好评,估计每年都会再版。教师用书的编写方法也和别人不一样。除了提供参考译文,还提供教学方法和论文题目的提示,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是其他老师从来没有用过的。这本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主编、外语与外语教学教授徐军博士表示:“这是一本优秀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教师用书,都很新颖、好用。与其他已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该教材有很多特点,相信会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中西思维方式论文》等著作,深受专家学者好评,每年都有重印,经常被书刊引用或重印。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很高。“从用过这本教材的老师反馈来看,这本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比如厦大外国语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他教三个班,有90多名学生。根据他从老师和学生对教与学的评价中了解到的情况:①学生非常喜欢这本教材,普遍认为它知识丰富、信息量大、习题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习题非常感兴趣,翻译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收获很大。(2)教师也喜欢使用这种教材,认为教材的编写方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教师易教,学生易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他教材好。比如老师说(按原话):“这本教材是根据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的,有提纲式的讲解和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方法。老师只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手里拿着一本书,就可以走进教室。"

2003年2月,连树能教授加入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的12位专家教授共同组成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并重的跨学科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树能教授从1981开始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1986在美国讲学期间,与8位美国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参加计算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会上宣读了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好评。美国《政治家杂志》在头版用大幅彩色照片做了长篇报道。美国计算机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就连教授也委婉地拒绝了这些请求,如期回国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人形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项目经费是18。(厦门日报1998 165438+10月16报道过)。1998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时参加了计算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好评,还被俄勒冈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65438-0997年参加英国牛津大学“语言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从1998到2010,连树能教授被邀请到许多大学、学会和研讨会,进行了200多次学术讲座,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中西思维方式的探讨、外语研究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右脑的开发、翻译教学法的探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的喜爱。每场报告会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往往连过道和舞台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易中天教授经常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讲课,至今已讲了八次。邀请连树能教授授课的高校和机构有: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成毅学院、庐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 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全国师范院校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讨会、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源”科技发展组、福建省外语学会、龙岩市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益讲座系列、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百科讲座系列。厦门大学80周年科学研讨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游园会、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图书馆、马列系、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文理研究生、漳州校区、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和组织。这些讲座分别就以下主题展开讨论: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和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教学科研,并与中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深度对比,找出牛津和剑桥的奥秘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本文从外语科研创新、论文选题与写作、外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英语学习捷径、国内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右脑开发、智慧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还就我国高校改革以及如何开展教学科研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每一次报告都受到好评和好评,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纸和网站有很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