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箱子里发现了一个密室。专家进去后发现了什么?
乐山大佛,又称“嘉州凌云寺弥勒佛石像”,建于唐代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佛高71米,姿态整齐,表情庄严。它依山而建,面朝河流。仿佛一个巨大的圣灵守护着浩荡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以及三江汇合处。
65438年至0962年,四川政府对乐山大佛进行了维修清理,主要是清理大佛表面的青苔和水迹。在这次清理中,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藏在大佛胸部的一个密室。密室里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一件揭开了一个永恒的谜团。
公元前713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嘉州凌云山上有一位修行的禅师。凌云山脚下是三江汇合处,这里河水奔涌马立克奔腾,渔民和游客经常沉船。禅师看到这一幕非常难过,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凌云山崖上建一座大佛,守护波涛,保护世世代代的人民。这位禅师就是乐山大佛的第一位建造者,海通禅师。
海通大师要造大佛的消息一出,就有人来帮忙。四川的富人出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很快,大佛开始建造。然而,当大佛建到肩膀时,海通大师无声无息地去世了,工程也因此停止了。后来,张秋和我驻西川公使琼继续修建,并邀请海通弟子来完成师父的遗愿。但随着张秋和琼的推广,又停了下来。
终于,在期间,魏高之的《再赠节度使》完成了。从公元713年到公元803年,这座大佛用了90年才完成。大佛建成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原本汹涌澎湃的岷江水变得平缓,三江汇聚的地方因为大佛的存在而停止了频繁的事故。人们都以为是海通大师的大愿感动了佛祖,于是降了一个奇迹。
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受到影响,但乐山大佛今天仍然屹立不倒。直到建国后的1962,乐山大佛才第一次得到完整的修复。这时,维修人员在大佛的胸部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内的文物揭开了一个千年之谜。
洞穴的入口不深。洞内散落着许多佛龛,里面供奉的佛珠和舍利子早已不见。似乎盗墓贼参观过这个山洞。不过维修人员还发现了一件文物,是一块宋代的石碑,上面记录了很多文字。
石碑记载,宋代时,大佛顶上建有阁楼,宋末毁于战乱。这让专家想起了一个传说。据说大佛建成时,头顶上建了一个阁楼,用来保护大佛不受风吹日晒。在大佛的肩膀和膝盖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桩孔,但是一直没有关于阁楼的文献记载。
直到这个时候,出土的石碑上不仅详细记载了这个阁楼叫“天宁阁”,还说出了它的来历。唐德宗建于19年,北宋时毁于重建。最后,在南宋末年,他在战争中被杀。当然,除了天宁阁,还有很多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比如佛耳能入人,还有舍利子藏在里面。这些传说为乐山大佛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也让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