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全球化对语言本身有什么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BrajKackru(1983)根据当今世界英语传播、习得和使用的差异,将英语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三个同心圆。最里层是核心国家,即英语国家,包括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圈是非母语背景下英语早期发展和传播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英语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语言的一部分,是习惯语或第二语言,如新加坡、印度、马拉维等国家,人口约13亿。延伸最外圈的国家有中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希腊、波兰,人口18 ~ 20亿。这些国家不认为自己是核心国家的殖民地,也不把英语放在什么特殊的位置。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英语已经作为外语在学校教授,所以属于扩展圈的国家也在增加。
回顾语言的兴衰历史,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曾在不同时期高居榜首。然而,随着二战中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的胜利,英语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必然的。这样看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历史不过几十年,却对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政策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是英语,而不是其他语言,成为世界各国都要掌握的语言?答案可以是一句话:“美元背后的语言是英语”。
英美作为来源国,对于英语的普及,其国际地位不言而喻。16世纪初英国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认识了英语,并广泛传播。19世纪初英国工业和贸易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英语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美国在20世纪突出的军事实力和超强的经济实力为英语全球化做了必要的巩固和加强。英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必然会产生霸权思想,即在国际关系中操纵或控制其他有实力的国家的欲望和行为。这些霸权行为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甚至文化领域,当然也包括通过英语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可以说,霸权是英语全球化的推动力。没有霸权,就没有英语全球化。总之,英国的殖民霸权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美国的经济霸权和科技影响力催生了英语语言霸权。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语言霸权将英语全球化推向了高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和英美文化的国际化可谓是双向的相互积极作用。英国文化随着殖民扩张而广泛传播。世界曾经视英国文化为“先进”,并试图通过学习其语言融入这样的“先进”文化氛围。所以有人说,英语国际化是“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扩张如虎添翼。具有美国文化背景的广播、报纸、杂志、电影、广告、流行音乐、体育和电视节目的全球传播,为英语的国际化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土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以许多新的形式被人们接受,如汽车文化、手机文化、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安排下,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世界各国都有意识地选择英语作为交流工具,使美国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不断向全球扩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英语全球化运动从横向扩张转变为横向扩张和纵向深化相结合,催生了英语语言霸权。
英语的全球化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方便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放弃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对保存每个国家的母语构成严重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认同也会面临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但其中约2000种语言的使用者不到1000人,其中一半没有被儿童教授过。据预测,到本世纪末,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80%消失。这些土族或少数民族的后裔会用什么语言来代替他们祖先的语言?要么是我国第一语言,要么是我国第二语言英语。也有学者称英语为“杀手语言”和“语言谋杀”。早期英语的发展使得英格兰的街头语言谋杀了爱尔兰的凯尔特语。英语为什么杀伤力这么大?一种语言的繁荣总是以其他语言的衰落为代价的,所以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英语本身和被英语“谋杀”的语言本身。如今,英语正在不断地渗透和融合英语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和移民社区语言以及其他外语。一些语言学家担心,到本世纪末,世界上超过75%的其他地方语言将被英语取代。因此,英语的传播与这些非英语语言的消亡是同步的。然而,语言的消失并不单纯是人们失去了一种交流的工具,而是历史、政治、贸易、宗教、科学、文学等。,没有被翻译成英文的,都是用这种语言记录的,然后人们就失去了学习和使用这些知识的机会。中国的满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满清王朝,在世界各地留下了500多万卷,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宗教、天文、地理、民俗等大量资料。由于满语几乎消失,满语人才匮乏,这些人类文明的记录将永远不会被人看到。而其他的世界语言,比如汉语、法语,也只能和这么强的英语相比。大多数语言学家都同意语言的大趋势是英语。有人这样总结过人类语言转换的现象和结果:无论语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的趋势几乎都是一样的,即一种民族语言取代少数民族语言,英语最终取代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