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再见就看不到了。

《再见,我再也见不到你》由三位年轻导演完成。《心之迷宫》(原名《葬棺》)导演辛玉坤执导的第一部《背影》,在中国广西完成。第二段《湖畔》由新加坡导演陈世杰在中国和新加坡完成;最后一段《再见》是泰国导演西瓦洛·孔萨库在曼谷写的。有趣的是,三个情节分别对应“亲情”、“友情”、“爱情”。主角都是由陈柏霖扮演的,人物和故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同样是对人性的分析。虽然是三地导演执导,但形象基调很少统一,淡淡的离别贯穿始终。

第一:《背影》:父子之爱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讲的是他的父亲,本片用这个标题向父亲告别。我的父亲,为了逃避债务抛弃了妻子和孩子,现在在异国他乡奄奄一息。陈柏霖在一次出差中偶然遇到了他的父亲,他的心情很复杂。他循着父亲的足迹又回来了,窥探着他的新家庭和新生活,心里也有怨恨,但内心还是无法割舍那份亲情。

《心的迷宫》之后,辛玉坤的叙事技巧越来越稳健。画面阴暗冰冷,父子对手戏,从跟踪到餐厅谈话,都逐渐显露出温暖有爱的一面,十分细腻动人。这也是整部电影个人最喜欢的故事,尤其是老戏骨秦沛饰演的父亲这个角色。表演进入了境界,不需要辛苦。冷漠,造就了一个愧疚又充满自责的父亲。“回去能怎么办?”他们不认识我...”,陈柏霖不辞而别,在黑暗的巷子里痛打了他那个不懂孝道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是对他父亲离家出走的怨恨。父亲爱他的时候,他不懂得珍惜。分开的时候,他只能看着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一段“再见”,虽然有怨恨,但还是有爱,因为,血总是浓于水的。

二、湖畔:《兄弟》的基本情怀

这个故事最生动,说是“兄弟情”,其实应该是年少无知的“基情”,只是“友情凌驾于情人未满”。双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现实与过去的交叉呈现。雾蒙蒙的野湖,说不出的心事,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两个暧昧的少年,都以父亲的溺水而告终。成年后结婚生子的陈柏霖收到了一封来自新加坡的信,从此开始了这段尘封的“兄弟情”,远赴他乡为被判死刑的杨佑宁送行。今昔对比,二十年“死亡”之后,举重若轻。

“同性恋”一直是电影最擅长表达的主题。所以导演虽然是新加坡人,但是最有电影风格,对白和配乐都极其克制。他只靠屏幕和演员的互动来推动。两位年轻演员的表现尤为惊艳,眼神间的默契游走在友情和爱情的边缘,甚至有人在成年后抢了陈柏霖和杨佑宁的风头。

这一段的“再见”是成年的痛苦,是年少轻狂的释放,是面对死亡的超脱和释放。

三、《再见》:忘记当年的爱情

来自上海的青年教授到泰国曼谷讲学,见到了12年前的“旧爱”——旅居泰国的教师江。这个故事最当代,最贴近现实生活。影片中有一个场景。陈柏霖在演讲中谈到了流行的电子社交工具。似乎有成千上万的朋友,无论是FACEBOOK还是脸书。也许他们中只有五个人真正关心你。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有意思的是,陈柏霖初到泰国,无意中与一个泰国女孩产生了共鸣,就像他学生时代一样,对老师的好感若即若离,只是为了呼应。而在酒店的最后一夜,相拥相吻,是十二年前旧情的重燃,却也是无奈的告别。一个事业有成,一个为人母,终究逃不过伦理的枷锁。

姜的表演很老练,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很精准自然,让我想起了《山河故人》里的。这种“健忘”真的需要一个好的对手来避免尴尬。还有那个泰国女演员清纯的眼神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这一段的“再见”是时光的变迁,是再见时对美好青春的怀念,是续前情后的孤独。

总结:虽然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却因为一个“爱”字而紧密相连,感情的延续并不脱节。不过比起第三段直白的叙述,前两段更感人。虽然陈柏霖饰演三个不同的角色,但给人的感觉是同一个人,尤其是大型的内心戏,表演难度不小。可见他也在用这部剧证明自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