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轻轨?

什么是轻轨?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对应的是“地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有轨电车和胶轮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列车完全不同,不属于轻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是指列车运行在轨距为1435 mm的国际标准复线上,列车运行采用自动信号系统。

轻轨和地铁的区别不在地上,也不在地下;是选择的车体,A、B车体选择为地铁;c车体为轻轨;轻轨和国铁的区别不在于轨道重量。有时轻轨的轨道重量会比普通国铁重。

车辆上轻轨和有轨电车基本没有区别;英语中提到的有轨电车(Tram)多指传统线路(很多使用现代电车提高效率),在城市街道中与其他交通方式混合使用。另一方面,轻轨通常是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拥有独家路权(信号、站台等。),而且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混合使用。一般轻轨都有完全封闭的线路和专用的信号,和地铁很难区分。

过去可以用轨重来区分。今天,这两种轨道系统都使用相同重量的轨道。只能通过车身类型和系统容量(载重和容积)来区分;传统的有轨电车不属于轻轨的范畴,其运量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日均654.38+万人次,峰值654.38+万人次/小时),只能归为公交车。传统有轨电车虽然也能增加编组,但受到很大限制,运量远没有轻轨最低的1万人/小时,达不到5000人。即使是现代有轨电车也不容易达到这个体积。一般车辆发车间隔5分钟左右,最密集的2~3分钟。有轨电车受混合交通影响严重,提高高峰运能极限只是一个理论值。有轨电车的实际峰值运能是非常可悲的,混合交通也是有轨电车区别于轻轨和地铁的一个因素。[1]

电车是电车的一种。

武汉轻轨站(19张)

这种公共交通,也简称为有轨电车或电车,一般是指与道路交通混合的铁路系统列车,而‘混合交通’是这个定义的关键。这个定义多出现在日本和香港,比如:长春54有轨电车,香港轻轨,大连201和202有轨电车。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中型铁路系统,有轨电车每小时可载客7000人左右。能适应1.5 ~ 3万人次的长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成为轻轨。如果采用大容量车厢,能适应3 ~ 6万人次的长时间单向高峰小时客流,统称地铁。(该标准仅在中国大陆使用)。

上海地铁5号线

上海地铁6号线

大连快速轨道交通3号线

比重铁路系统(包括国铁、长途铁路和通勤铁路)能力较小的铁路运输系统也称为轻轨铁路,如:

1925和1975之间的上海川沙轻轨。

中国大陆的新闻报道和非专业人士经常把不建在地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误认为是‘轻轨’,但轻轨和地铁的区别与线路是在地上还是地下无关。“地下铁路”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高架铁路”,例如:

武汉轻轨1号线,正式名称为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

重庆轻轨2号线,正式名称为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

上海轻轨明珠线,正式名称为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

天津津滨轻轨的正式名称是天津地铁9号线。

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轨距是1.435mm标准轨,甚至被称为‘轻轨’的线路,使用的大部分钢轨都是每米60kg的重轨。

什么是轻轨?

基本介绍

不要混淆“地铁”和“轻轨”

轨道交通使用中型客车,可以适应1.5-3万人次的长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成为轻轨。如果采用两个载客量大的车厢,可以适应3-6万人次的长时间单向高峰小时客流,统称地铁。

当然地铁有地下的,地上的,高架的(比如建在地上的高架地铁也可以叫轨道交通);轻轨铁路也是建在地下,地上,高架。两者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其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

一般两座轻轨车额定定员为202人/车(224人/车超员),编组采用每列车2-4辆,如莘庄-闵行轻轨。载客量大的地铁车厢,一般额定载客量为310人/车(超员为410人/车),每节列车由6节车厢组成,如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8号线、9号线。

目前上海最大的公共交通设施明珠线的客流情况如下:建成期间日客流量为72.9万人,即高峰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量为2.04万人;远期(至2020年)日客流量为91.4万人次,即高峰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量为51.5万人次。列车编组为6辆车,列车间隔初期为5.5分钟,远期为2.1分钟。所以严格来说,轨道交通明珠线不应该叫轻轨,应该属于地铁轨道交通。

地铁和轻轨的区别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和轻轨。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下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亦然;有人认为轻轨就是轻轨,重轨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不科学。那么地铁和轻轨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轻轨和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上或者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钢轨重量普遍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钢轨的稳定性,减少维护检修工作量,增加回流段,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倾向于选择重轨。两者划分的依据应该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最大单向高峰小时客流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最大单向高峰小时客流为1-3万人次。地铁与由此设计的轻轨的区别在于,地铁轴重一般大于13吨,而轻轨小于13吨。其次,一般来说,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的车次比轻轨多,车辆也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建设投资等方面来说,轻轨和地铁是不一样的。其实归根结底,区别,或者说本质区别,就是运输量。高峰时段地铁线路单向运能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轻轨线路运能为0.6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量(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可达2-4节)、车辆、轴重、站台长度(预留土地很重要,但土地对城市来说就是钱,地下车站直接涉及成本,所以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课本上写的一句话:“地铁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不局限于地下隧道内的运行线路形式,泛指高峰时段单向输送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有机结合。其实在国外一些城市,地铁已经改名了,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都被称为“(大众运输轨道)或者”(快速运输系统)。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设规律是隧道线在市中心,地面或架空线在市区外(厦门即将建设的轻轨也采用这种形式,只是区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叫轻轨)。”

另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还有另外一种理解。......

什么是“轻轨”?“轻轨”这个词从何而来?

什么是轻轨?

城市轻轨属于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由于轻轨的机车重量和载客量较小,使用的钢轨质量也较小,每米只有50公斤,而一般钢轨质量为每米60公斤,因此得名“轻轨”。

1.从运输量来看,地铁的运输量最大,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 ~ 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 ~ 3万人次,有轨电车的运输量最小,只有1万人次。

2.从能源使用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轨道车辆都是由电力驱动的。

轻轨是什么意思?

轻轨交通。

什么是轻轨?

城市轻轨属于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由于轻轨的机车重量和载客量较小,使用的钢轨质量也较小,每米只有50公斤,而一般钢轨质量为每米60公斤,因此得名“轻轨”。

1.从运量来看,地铁运量最大,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 ~ 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 ~ 3万人次,有轨电车运量最小,仅为654.38+0万人次。

2.从能源使用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轨道车辆都是由电力驱动的。

轻轨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通常被称为快速轨道交通。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于其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轨道交通形式。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车流量大,和普通的城市公共交通相比。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轻轨交通多为具有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有轨电车,可牵引单节车厢或多节车厢,其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可达3万人次;

低噪音低污染,轻轨由电力机车牵引,没有困扰城市环境的尾气影响,还能将其产生的噪音控制在国家标准的70分贝左右;

速度快和安全性高一直以来似乎都是交通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轻轨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因为轻轨是轨道交通,在专用铁路上运行,可以避免频繁的交通事故,所以行驶的安全性比无轨电车或者公交车要大得多,几乎可以杜绝交通伤亡的发生;

与地铁等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相比,灵活性高,成本低。轻轨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站台上下车乘客,可以以混合路权的形式与其他轨道系统共享轨道,因此其投资成本很小;

整点运行可能是对乘客最有吸引力的一种,因为它使用电子控制和特殊轨道,不仅安全而且准时。

正是由于上述优势,轻轨成为现代大都市公共交通的重要选择。与地铁、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一起,在城市中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改善了城市中人口与交通的紧张关系,提高了城市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轻轨交通工程?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两种形式:地铁和轻轨。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下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亦然;有人认为轻轨就是轻轨,重轨就是地铁。这两种区分方式都不科学。

其实轻轨和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上或者高架桥上;关于钢轨重量,虽然地铁的钢轨重量普遍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钢轨的稳定性,减少维护检修工作量,增加牵引供电的回流区段,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倾向于选择重轨。

那么地铁和轻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首先,运输能力不同。以高峰时段单向最大客运量表示,地铁高峰时段单向最大客运量为3-7万人次,轻轨高峰时段为1-3万人次。其次,还表现在车辆轴重和大小的不同。地铁车辆轴重一般大于13吨,轻轨车辆轴重小于13吨。地铁车厢宽度一般为2.8-3米,轻轨车厢宽度一般为2.3-3.6米。此外,地铁和轻轨车辆对线路的转弯半径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地铁正线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300米,困难区段可不小于250米,而轻轨一般要求正线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00米,困难区段可不小于50米。此外,地铁和轻轨在列车编组数量、车辆数量、最高运行速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轨道交通采用中载车厢,可适应1.5 ~ 3万人次的长期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如果采用大容量车厢,能适应3 ~ 6万人次的长时间单向高峰小时客流,统称地铁。当然地铁有地下的,地上的,高架的(比如建在地上的高架地铁也可以叫轨道交通);轻轨铁路也有地下、地上和架空的。有人认为地铁一定要建在地下,地面行驶的人认为是轻轨;甚至有人认为轻轨的轨重比地铁轻。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其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一般中等载客量的轻轨车额定载客量为202人/车(224人/车超员),每列车由2-4节车厢组成,如规划中的莘庄-闵行轻轨。载客量大的地铁车厢,一般额定载客量为365,438+00人/车(超员为465,438+00人/车),每列车6节编组,如上海地铁1号线和已建地铁2号线。目前,本世纪申城最大的公共交通设施——明珠线的客流量为:建成期间日客流量为72.9万人次,即高峰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量为2.04万人次;远期(至2020年)日客流量为91.4万人次,即高峰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量为51.5万人次。列车编组为6辆车,列车间隔初期为5.5分钟,远期为2.1分钟。所以严格来说,轨道交通明珠线不应该叫轻轨,应该属于地铁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1863年英国建成第一条地铁线,1888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线,标志着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出生后和初始发育阶段(1863-1924),萎缩阶段(1924-1949),再发育阶段(1949-1969),高速发育阶段(。

轨道交通有很多优点。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是珠三角综合交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快速轨道交通以其运能大、准点快、全天候、节能省地、污染少的特点,为珠江三角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占地1/8的高速公路。

轻轨是什么意思?

是轨道交通,俗称地铁,和地铁有点区别,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轻轨是什么意思?

我们平时看到的旅客列车的动力装置都集中在牵引机车上,很多没有动力装置的客车都挂在牵引机车后面。如果将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能有牵引动力,又能载客,这样的客车称为动车。动车组是由几个自供动力的车辆和几个无动力的车辆组合而成,就是动车组。有动力的车辆叫动车,没有动力的叫拖车。

动车组牵引动力的分配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动力分散,一种叫动力集中。

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的优点是动力装置分布在列车的不同位置,可以实现更大的牵引力和灵活编组。由于采用动力制动的轮对较多,制动效率高,调速性能好,制动减速度大,适用于限速区段较多的线路。此外,列车中一节动车牵引动力故障对整个列车的牵引指标影响不大。分散型动车组的缺点是:牵引装置多,总重量大。动力集中的动车组也有它的优点:动力装置安装在2 ~ 3辆车上,便于检查维修,电气设备总重量比动力分散的动车组轻。集中力量布置的缺点是动车轴重大,对线路不利。

动车组的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功率、速度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功率重量的降低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未来动车组还会继续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市郊铁路和地下铁路的换乘,形成城市高速铁路网,动车组将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常见的动车组有新干线、ICE、TGV、欧洲之星、X2000、ACELA、蓝箭、中华之星、新曙光、KTT等。地铁和轻轨都采用动车组模式。

什么是轻轨?

楼上的回答都不太准确。

轻轨:指高峰时段单向客运量约为1 ~ 30000人次的中等容量轨道交通系统。与地铁相比,因轴重轻,轨道负荷轻而得名。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如准地铁、现代有轨电车等。

轻轨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如果要区分轻轨和地铁,不是地上还是地下,而是你选择的车体作为参照。选择A、B车体为地铁,C车体为轻轨;轻轨和地铁的区别不在于轨道重量。有时候轻轨的轨道重量比正常国铁重,其他国家一般不区分地铁和轻轨。

车辆上轻轨和有轨电车也有区别,比如要求的电压、车体类型、编组等;英语中提到的电车(Tram)多指传统路线(很多使用现代电车提高效率),在城市街道上与其他交通方式混合使用。另一方面,轻轨通常是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拥有独家路权(信号、站台等。),而且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混合使用。一般轻轨都有完全封闭的线路和专用的信号,和地铁很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