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巴别塔

巴别塔

巴别塔

巴别塔,又称巴别塔;巴别塔;分裂塔

据《圣经》创世纪第11章记载,这是当时人类建造的一座塔,希望能通往天堂。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无法相互交流,于是计划失败,人类从此分道扬镳。这个故事试图解释世界上不同语言和种族的出现。

宗教中的巴别塔

根据犹太圣经和旧约记载,大洪水之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讲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口音。诺亚的后代越来越分散在各地,所以他向东迁移。在希纳尔(古巴巴比伦附近),他们遇到一片平原,定居下来。因为在平原上建筑用的石头很难得到,他们互相商量说:“来吧,我们来做砖,把它们烧透。”所以他们用砖当石头,用石漆当砂浆。他们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好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因为大家说同一种语言,齐心协力,所以建成的巴比伦城繁荣美丽,塔直插云霄,似乎可以和天气相媲美。没想到这都惊动神了!上帝被人类的虚荣和傲慢深深激怒,不能容忍人类冒犯他的尊严。他决定惩罚这些傲慢的人,就像惩罚偷了禁果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他在齐新看到人们就这样齐心协力,统一强大,心想:如果人类真的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巴别塔,未来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于是他悄悄地离开了天国,来到人间,把人类的语言弄得混乱不堪,四处流散,塔也就半途而废了。同样的语言叫做亚当的语言。历史上有学者提出某种语言是原始语言,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见犹太文献)。塔半途而废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具有象征意义,预示着人类的傲慢只会以混乱告终。

历史上的巴别塔

在希伯来语中,“巴别塔”的意思是“反叛”,所以这座塔被称为“巴别塔”。有人把“反叛”一词解释为“巴比伦”,把城市称为“巴比伦”,把塔称为“巴比伦尼亚”。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的意思是“卡米诺卡多”。同一个词(“巴别塔”)在两种语言中竟然有截然相反的意思,实在令人费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摧毁了犹太王国,拆毁了圣城耶路撒冷,烧毁了圣殿,把国王和近万臣民带到了巴比伦,只留下几个最贫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囚徒。犹太人大多是巴比伦的奴隶,为尼布甲尼撒建造了巴比伦城。直到70年后波斯皇帝居鲁士的到来,他们才得救。亡国为奴的仇恨让犹太人刻骨铭心。虽然没能回天,但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于是,巴比伦的“卡米诺卡多”在犹太人眼中充满了邪恶,受到了诅咒。他们诅咒说:“沙漠里的野兽和岛上的野兽将生活在那里,猫头鹰将生活在那里。永无人烟,世世代代无人烟。”

事实上,“巴别塔”在尼布甲尼撒和他的父亲之前就已经存在,巴比伦王国的几位国王也曾翻修过。但是外国征服者一直在摧毁它。尼布甲尼撒的父亲博纳·博莱萨建立了新的巴比伦王国后,他也开始重建巴别塔。他在碑文中写道:“巴别塔年久失修,马杜克命我重修。他让我把塔基础牢牢地建在边界的胸膛上,塔尖要直插云霄。”但尼布甲尼撒的父亲只把塔建到了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加了塔,与天比肩”。塔的大部分和塔顶的马杜克神庙都是尼布甲尼撒建造的。备受赞誉的“巴别塔”一般指的是拿破仑父子建造的那座。

这座塔的规模非常宏大。公元前460年,这座塔在150年前建成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参观巴比伦城时,仍对这座受损的塔赞叹不已。根据他的记录,巴别塔建在许多巨大的平台上。这些平台有八层,越高越小。马杜克神庙建在顶层平台上。城墙外缘建有螺旋形台阶,可绕塔一周,直达塔顶;塔梯中间有一个座位供休息。塔基每边长约90米,塔高约90米。据19世纪末考古学家科尔德威实测计算,塔基边长约96米,塔和殿的总高度约96米,两者相差无几。巴别塔是当时巴比伦最高的建筑,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人们称它为巴别塔。也有人称之为天上诸神前往凡间居所途中的踏脚之地,是天道的“驿站”或“旅店”。

一般认为巴别塔是一座宗教建筑。根据巴比伦人的说法,巴比伦国王是被马杜克授予王位的,僧侣是马杜克的仆人,所以人们需要他的保护。巴比伦人为了取悦他,交换他的恩惠,保证国家城市的永恒稳定,把巴别塔作为礼物献给了他。在“巴别塔”内,每年定期举行大型仪式,成群结队的信徒从全国各地赶来朝拜。据希罗多德记载,塔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座马杜克神庙,分别称为上神庙和下神庙。下殿有神像。上庙位于塔顶。里面没有雕像,但是很宏伟。它由深蓝色的釉面砖制成,并用黄金装饰。巴比伦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来侍奉他们的神。主厅只有一张大床,“铺设豪华”(和希腊罗马贵族一样,美索不达米亚贵族也是躺着吃饭),床旁有一张用黄金装饰的桌子。庙里只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是专门挑选出来陪马杜克玩的。和尚让人相信大神时不时来庙里躺在这张床上休息。只有国王和僧侣才能进入寺庙,侍奉马杜克,聆听他的教诲;这种超级神圣的东西,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们只能远远地崇拜自己心目中的神,因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是受不了大神的眼光的。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这些神像和配件价值800两黄金,相当于目前约2400万美元的价格。考古学家曾经在一个和尚的住处发现了一只石鸭,上面刻着“准衡和泰伦”。这只石鸭重约29.68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靠的话,那么照此计算,马杜克的雕像和附件一* * *重约23700公斤,都是纯金铸造或制成的!除了神,谁能享受如此高的礼遇?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除了祭祀圣灵之外,还有另外两个用途。一种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长生不老,以神的形象表现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二是讨好和尚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稳定国家。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寺庙多,僧侣多。僧侣不仅在思想上影响民众,还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如果得不到他们的政治支持,恐怕王位就不稳了。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据历史学家考证,尼布甲尼撒之后,新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以至于波斯人一兵一卒占领了巴比伦城,这与失去了僧侣集团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是一座天文台。新巴比伦人信仰星星崇拜,星星是神。在他们的神话中,马杜克是木星。新巴比伦王国的僧侣神秘地爬上了塔顶。难道真的是为了侍奉半躺在床上的马杜克大神?希罗多德对此并不认同,现代学者也不相信。也许是他们半躺在床上观察天象!而且人类早期的天文知识是在宗教和巫术中直接产生的,大部分是僧侣。新巴比伦人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天文学成就,这座塔的贡献恐怕是不可否认的。

其他人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底是祭祀用的庙宇,塔顶是军事观察用的哨所。

传说中的巴别塔

正是这座塔,迷倒了无数英雄。公元前539年,波斯国王居鲁士攻占巴比伦后,他对巴别塔的雄伟姿态印象深刻。他没有摧毁它,而是要求手下在他死后的坟墓上建造一个小埃特门南基(埃特门南基是巴别塔的另一个名字,意思是“天地的基本居所”)。然而,巴别塔最终还是被摧毁了。波斯国王薛西斯憎恨巴比伦人民的绝望抵抗,憎恨这个国家和乌克兰,下令彻底摧毁巴比伦城。巴别塔在劫难逃,变成了一堆瓦砾。即便如此,以热爱文化而闻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依然喜爱它那雄伟的外表。公元前331年,他在远征印度的时候,特意来到了巴别塔,英雄与奇观的对话大概只有彼此知道。有一段时间,他想恢复这个传奇的建筑,并下令拆除所有的旧塔。一座更宏伟的宝塔被拯救了。然而,这只是一种空欢喜。据说就在这个时候,一只患疟疾的蚊子叮了他,这一代以武功闻名的天骄就此死去,“巴别塔”被冷落。事实上,这个项目太大了,光是清理废弃的塔就需要一万个人工作两个月,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千百年后,这座塔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这真的应验了犹太人的诅咒。即便如此,当考古学家寇地威在几千年后看到它时,还是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之声。科尔德维写道:“虽然废墟如此残破,但亲眼所见绝非任何文字描述可比。巴别塔巨大无比,旧约中的犹太人视其为人类骄傲的象征。周围是僧侣们顶礼膜拜的豪华大殿,许多宽敞的仓库,连绵不断的白墙,华丽的青铜大门,四周的碉堡,还有一千座瞭望塔。这样壮丽的景象在当年的巴比伦是无与伦比的。”

电影中的巴别塔

(空缺)

电影《巴别塔》(2006)

昵称:巴别塔/交火/巴别塔

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剧情:吉勒莫·阿里加

主要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和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上一部电影:2006年6月6日+65438。

地点:美国

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日语和西班牙语

颜色:彩色

长度:142分钟

类型:故事片

大场面的电影适合在电影院看。摩洛哥的大场景,东京的人造俱乐部巴别塔,是一部在阳光明媚的室外和黑暗的室内切换着外在和内心的电影,是那种需要在大银幕上才能看到的电影。有时候你被带到离角色最近的地方,有时候你被带到大视野。

我们被带到摩洛哥的荒山,村民的生活被一把枪扰乱了。这支美国制造的温彻斯特牌猎枪,是一名日本游客留给当地导游的。一个善意的举动导致了一场悲剧。这把枪的子弹是那个放羊的孩子射出的,它击中了那个刚从美国来的女游客。女游客和丈夫不久前失去了孩子,此行原本是为了挽救婚姻。女游客在小村庄等待救援,摩洛哥警方怀疑有恐怖行为。为了保护国家的声誉,他们开始粗暴地追捕牧羊人家族。女游客的丈夫打电话给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家中的墨西哥保姆,让她照顾好孩子。墨西哥保姆不得不越过边境去她家参加她儿子的婚礼。她找不到代课老师,只好带着两个孩子。结果在回圣地亚哥的路上,她被警方怀疑绑架了孩子,在野外过了一夜,差点失去孩子。在地球的另一边,日本警方被要求调查猎枪的来源。结果我们得知日本游客有一个正在成长的哑巴女儿,在成长的痛苦中叛逆和渴望。然后我们也了解到这个家庭的母亲不久前自杀了...

可惜在看的时候,我几乎觉得编剧是在强制安排这些巧合。然而,无论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国游客,还是东京灯光下的父女,还是北美荒原上惊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人类在困境中无助的写照。今天,人类似乎也在建造一座巴别塔。今天的巴别塔是全球化的,全球化的巴别塔不是没有成本的。

这部电影的手法能吸引你观看,常常让你喘不过气来。摄影是最没有争议的部分,给了我们难忘的画面。无论是美丽的荒山还是人造的东京,摄影就是这么厉害。在表演方面,同时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明星和专业演员以及非专业演员,没有任何不和谐的感觉,也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凯特·布兰切特和布拉德·皮特的大明星地位正好符合剧情,因为在第三世界的一小部分,任何一个美国人都像明星。可是突然之间他们还可以这么无助。当然,这部分故事的结局终于由悲转喜,这或许是美国观众需要的一点安慰。故事的日本部分以日本女演员的出色表现尤为突出,是最不落俗套的,但也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一方面,资本主义需要全球化,墨西哥人是加州廉价劳动力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边界必须存在,进出的规则总是由强大的一方决定...

什么能在绝境中留住希望之光?当人类因为巴别塔而受到上帝的惩罚时,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类又能靠什么来交流呢?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似乎绝望又充满希望。在最黑暗的夜晚,我们在寻找人性的光芒。除了父子、父女、夫妻之间的亲情,或许摩洛哥导游、摩洛哥老奶奶、东京警察、墨西哥保姆更能证明人性的纽带。巴别塔的导演伊里亚才华横溢,野心勃勃。巴别塔充分证明了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天赋,他的志向是创作一部关于大思想的电影,同时唤起大情感。这个抱负是否完全实现,众说纷纭。这部电影的好处在于,它只让你在潜移默化中思考,不把结论强加给你,也不把每一种文化简单化,只唤起对生命的怜悯。也许这种同情会成为拯救我们远离隔阂的光芒。但同时,它的故事是否过于牵强?我花了很长时间什么也没说清楚。虽然有很多很厉害的片段,但是这些片段的组合没能达到创作者想要达到的高度?这是一部让你看完就想和朋友争论的电影。

幕后故事

《圣经》中记载,当初人类想要建造一座“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到达天堂,上帝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最终人类沟通的困难导致了塔的倒塌,登天的梦想成为了泡影。电影《巴别塔》借用了这个比喻,《爱是狗与狼》的导演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托执导了这部电影。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托是一位结构大师。这部电影值得期待,因为有两位巨星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的加盟。

电影《巴别塔》有着浓厚的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托的独特风格。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哪个导演能将多线索交叉叙事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似乎超越了上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而且亚历山德罗这次把握的故事和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更加宏大和人性化。同时,这种多线索的叙事手法在他手中不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而是一种非常有见地、有见地的表达出口,是他表现故事主题的必由之路。伊纳里托曾说,将一些故事线索编织在一起,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习惯。“我坐在车里,看到路边有人经过,就开始想,那个人一定比我脑子里的任何东西都有趣。所以,探索别人的内心,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我们在现实中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如此有限。希望探索更广阔的外部世界,陌生的外部世界对我个人有什么影响等等。,这都将是我的作品要探索的目标……”

在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托凭借这部《巴别塔》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也让他在回到祖国墨西哥后享受到了英雄般的欢呼。也许《爱是婊子》是纯粹的本土行为;“21克”更加犀利小众,但经过前两次的大胆尝试,Inarito终于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成就。在戛纳,巴别塔的呼声最高,甚至高于大师阿莫多瓦的回归。有些人觉得Inarito一直在重复自己,仅此而已,但他坚持自己风格的态度才是有独立精神的电影人最宝贵的地方,他也确实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与他的前两部作品相比,《巴别塔》有了巨大的突破,在结构和主题上更加宏大和深化。

在第64届金球奖上,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剧情片奖。

在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这部电影获得了7项提名。

讲故事

巴比伦是一座迷人的古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亚摩利人就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最好的国王拉比·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国的攻击。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在尼布甲尼撒的领导下建立了新的巴比伦王国。然而,88年后,新的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彻底摧毁。随着巴比伦王朝的崩溃,曾经著名的古巴比伦古城已经逐渐消失在荒草中。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宏伟、最繁荣的首都。古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堵墙。城市中最壮观的建筑是尼布甲尼撒宫殿的巴别塔,著名的“空中花园”和据说让上帝感到惊讶和愤怒的巴别塔。

那么为什么巴比伦城被称为“冒犯上帝的城市”呢?这句话出自《旧约》。

据《旧约》记载,人类祖先最初说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他们在那里定居并建造了这座城市。后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决定建造一座可以到达天空的塔。这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经直冲云霄。当上帝知道这件事时,他立即从天上下来视察。上帝看到后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的象征。上帝想,如果人们说同一种语言,他们可以建造这样一座巨大的塔。以后有什么不能做的?因此,上帝决定混淆世界上的语言,使人们无法相互交谈。后来,人们称巴比伦为“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伦的城墙厚到可以让一辆四马战车转弯。长16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有一座塔。城墙的两端从幼发拉底河升起。河的另一边是巴比伦新城,一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连接新城和主城。因此,这堵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也是保护巴比伦城免受河水泛滥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扇铜制大门,所以希腊大诗人荷马也称巴比伦城为“百门之都”。

古巴比伦古城的大门被称为仪式门,高4米多,宽约2米。门的上部为拱形结构,两侧与残存的城墙相连。门洞两边的墙上有黄色和棕色釉面砖制成的狮子和公牛的图像。这扇门建得非常坚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摧毁古巴比伦古城时,只有这扇门幸存下来。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古城墙已经坍塌,但这座城门依然完好无损。

穿过城门,是一条铺着灰色和粉红色石头的宽阔大道,大道两旁的残墙上仍清晰可见狮子和公牛的图像。尼布甲尼撒的宫殿在大道的西边。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位于南宫的东北角。据传说,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让他的妻子塞米勒米斯公主解除烦恼而建造的,但不幸的是它已经不存在了。

著名的巴别塔就坐落在大街的北面。巴别塔最初是巴比伦古城中供奉巴比伦神马杜克的神庙。塔顶是一座寺庙。有一个石梯直接通往寺庙。祭拜上帝时,身穿白色法衣的祭司们随着合唱队在乐器的伴奏下登上塔顶。这座巴别塔就是《旧约》中的巴别塔。“巴别”这个词是巴比伦语,意思是“上帝之门”。由于其发音与古希伯来语中的“混乱”一词相似,而当时巴比伦的居民所讲的语言远不止一种,所以《旧约》的作者很容易将“语言混乱”与上帝对建塔的惩罚联系起来,编造出上述故事。巴比伦古代

该城最早的巴别塔毁于公元前689年,当时亚述国王辛纳布攻占了巴比伦。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巴别塔。他下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参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巴别塔* * *共7层,总高90米。塔基础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91米。在高耸的塔顶,还有一座壮观的供奉主神马杜克的神庙,周围是仓库和祭司的房屋。5000多年前,人们能够建造如此宏伟的巴别塔,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令人遗憾的是,今天巴别塔所剩下的只是一个长满杂草的巨大方形地基。

波斯人彻底毁灭巴比伦后,人们还记得巴比伦的巴别塔。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贫瘠的巴比伦时,曾试图重建巴别塔。然而,光是清理废弃塔的砖瓦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

几千年过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在努力寻找巴比伦古城的遗址。

1899年3月,一群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以南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历时10多年,终于找到了失踪了2000多年,公元前605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考古学家仍在挖掘古巴比伦古城的遗址。许多宫殿、寺庙、街道和房屋逐渐从地下冒出来。考古学家正与历史学家和艺术家合作,根据发掘出的文物,复制古巴比伦古城大部分建筑的原型,让这座宏伟的人类古城有朝一日恢复旧貌。

“巴别塔”工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