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网站翻译或翻译机翻译的汉译英,请不要打扰英语专家。
没过多久(1990)从报纸上得知香港已经发行了生肖邮票,但电子看到的不是生肖是什么样的,也没有太在意。
2000年后,北京西站新开了一个邮局,里面有新闻自助机和自助取报机。抽空先去了一趟,看到有卖机器的,机器包邮标签发了几个世纪风,买了几张新票。当没有特别关注时,那只是一个新的标签。
我当时还在一个集邮网站工作,这天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电子邮件,说想买北京西站的(Nagler标签),我不知道Nagler标签是什么意思,但认为是卖邮资标签的机器卖的标签。我离北京西站不远,便答应帮他买。他能买到的票,品种繁多,有散票,有世纪风,也有盖销封票。从他购买的数量和品种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尚友,估计有一些品种,顾客的要求又把他买走了。翻唱“牛眼”风格是他教我的。在给他买票的过程中,我逐渐开始研究对比这些票,发现每买12都有两条是线。我会带一些线停留一段时间,门票,并拿出了边线,发现许多变化。这引起了我的兴趣,通过网络和尤优的交流,对这种邮票开始逐渐有所了解,知道这是“电子邮票”,也开始收集这种外国邮票。
在2001年7月,“1”邮票机突然停止销售,该机即将拆除。机会的收集者错过了收集。
转眼之间,“1”邮票已经发行了快十年了,对“1”的了解和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是丰富的,所以他对十年来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也算是对“1”邮票的一个历史记载。
承蒙集邮协会副会长郭润康先生和集邮前辈常增书先生分别题写了本书的书名和序,这不仅体现了对集邮爱好者的共同关心和鼓励,也体现了对邮政集邮和邮票新技术发展的关心。
为使“1”在集邮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现,本文附录整理了CSPB和北京邮政“1”邮票文献收藏奖、中国自动化节选第一套、网络邮票“1”两次讨论以及小说邮票“1”以来的传奇故事等。
在写书过程中,《综合参考1》邮票自发行以来尤优无数次的研究和邮票的设计,谢谢!
本书为中国自10年1月起发行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