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孩子放在20种语言的环境中,他还能单独学会20种母语吗?
首先让我们定义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从出生到36个月,这是孩子完全没有语言,建立起基本完整的母语语法体系的阶段(36个月后,仍会出现语法错误,但基本的句法结构已经建立);如果严格定义的话,只有在这一时期习得的语言才能称为“母语”,也就是第一语言。我们会对这个时期完全习得的语言有一种天生的音韵、句法和语义上的直觉,并且知道它的所有参数,即使我们从未见过类似的语法现象,我们也可以依靠直觉来判断。第二个时期是从三岁到六七岁,通常称为学前阶段。是孩子掌握了母语,但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在此期间,儿童仍然可以通过接触其他材料来习得新的语言,但这一阶段所学的语言已经无法统计。
作为“母语”,我们对非母语最好的判断是“接近母语”,接近语法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但缺乏直觉。上次我听我们系的玛格丽特在这里给英语-威尔士语双语者分类,她用的是下面的分类:双语者(从出生开始就学习了两种语言);早期顺序双语者(四岁起习得一种母语和另一种语言);中、早期阶段的顺序双语者(有一种母语和另一种从小学习得的语言);中后期顺序双语者(有一种母语,另一种语言是从中学开始习得的);成人顺序双语者。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一种语言的习得推迟到四岁,那么这种语言就不能再被称为学习者的母语,因此它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如果我们在学习母语时有这样的限制,那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会说三种语言的人——如果我们能让三种语言同时满足35-40%的最低暴露时间,这个孩子
超出了正常人的范围。如果儿童同时接触三种语言,至少有一种语言达不到最低接触时间,不能被儿童正常习得。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心理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只能算是双语者,因为他的“第三母语”达不到母语的水平。他在母语学习期间习得的“第三母语”并不是完全没有用,而是会变成“破母语”,这可能会变成为什么我能听懂一种语言却不会说。-语言学习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是青格勒和少女拾荒者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