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34师唯一幸存的团长韩伟在湘江战役中跳崖而亡。后来怎么样了?

1934年,八万红军集结湘江。在他们的周围,是几十万国民党的精锐士兵,一曲壮烈的悲歌即将奏响。这八万红军战士中有将近一半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活下来的人一辈子都记得牺牲的战友。

开国中将韩伟就是其中之一。当人们称赞他时,这位老将军说他只是一个幸存者...

新中国成立后,韩伟避而不谈自己的战斗经历,直到1986年的一天,上级领导找到他,让他写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因为这是组织外交关系的任务,韩点头接受了。

那一天,韩伟茶饭不思,眼里满是痛苦——几十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篇文章写了半年。半年后,出版了。韩伟的家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应该庆祝一下。然而,坐在饭桌上的韩伟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要求:“我死后,把我葬在闽西。”

按照当时的规定,对革命有贡献的将领死后都葬在大都市。为什么韩伟将军会提出这个特殊的要求?一切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1922年,毛主席来到安源。那时,这里的工人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上级领导决定组织他们罢工。就是在这个时候,韩伟见到了毛主席。他非常崇拜毛主席,一生追随毛主席。

1932年,宁都会议在当时的中央苏区召开,毛主席离开了领导岗位。

主席后来回忆说:“不仅一个人没上门,连个鬼也没上门。”

红军的领导权逐渐落入一个叫李德的德国人手中,据他自己说,是* * *派来的国际顾问。“洋和尚”到苏区后,瞎指挥,打败了中央苏区。

当时国民党军队武器精良,但李德要求红军战士与敌苦战,损失严重。时任红三军团团长的彭后来拍着桌子骂李德:“你这是不痛不痒地卖爷爷田心!”

敌情严重,上级决定转移,红军战士踏上了漫漫征途。

此时,李德和中央首长薄谷开来再次下达命令,要把苏区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包括印刷机、x光机,甚至锤子、扫帚。

数万大军艰难地搬运着这些“财物”前进。最慢的时候,他们一天只能走40英里。

此时,在红军战士面前,国民党设置了三道封锁线,由国民党地方军阀控制,突围相对容易。不到一个月,红军来到湘江。

1934 165438+十月,敌我决战湘江两岸。

其实在此之前,我军已经获得了敌军的情报,知道前方敌军全副武装。所以毛主席提出:“我们不能往蒋介石的口袋里钻。”他提出改变行军方向,打了一场游击战后,回到了中央苏区。可惜这个提议被李德拒绝了。

现在,红军唯一的出路就是过湘江。

民国时期军阀林立,各派矛盾重重。湘江战役开始前,广西将军白崇禧为他的广西军队制定了规则:送客和拒绝客人。

第一位嘉宾自然是指我军。白崇禧的意思是只要我军不去广西,他就不管。为此,他甚至以保卫桂阳的名义退守桂军。如果我军抓住时机,这场血战或许可以避免。

但是,中央红军的推进速度太慢了。

当时我军由红一军团、第三军团率领,李德、博古率领的后方机关在后面慢慢推进。与此同时,白崇禧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命令已经撤退的桂军喊回来。

165438+10月29日这一天,我军与敌军发生了激烈的交火。韩伟所在的红34师是全军的警卫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第十团团长牺牲了。

消息传到彭将军那里,彭将军立即任命杜仲梅同志接任团长。结果,他一回到指挥部,就听到参谋报告:“杜仲梅死了。”

相隔不远的红一军团也危在旦夕:6月65438+2月1日,奉命守卫阵地的战士全部死亡,敌人直接冲向林彪的指挥所。当时,红一军团的政治委员是聂荣臻元帅。他看到敌人近在咫尺,拔出手枪,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林彪和聂荣臻是未来中华民国十大元帅之一。法警们居然需要亲自拔枪面对敌人,危险可想而知。

此前,林聂给朱德总司令发了一份电报。作为朱总司令的部下,他们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要求:“军委必须在星夜带着响水以东的所有部队渡河。”

局势极其紧张。

此时,红三十四师的处境尤为危险。作为守卫,只能在所有主力撤退后才能离开。战前刘伯承给他们的任务是掩护红八军渡河,然后担任全军后卫掩护主力。为了防止被敌人拦截,他们应该设法接近主力部队。

陈树湘老师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向刘伯承敬礼:“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回去的路上,陈树湘师长布置了任务,韩伟二话不说,立即开始执行,他们和敌人决一死战,没有子弹,只用手榴弹,手榴弹用完了,白刃战。

为了更好地杀伤敌人,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战士们事先在大树下挖了一个坑,在坑里埋上地雷,然后在周围写上标语。当敌兵试图清除这些标语时,地雷就会爆炸,顷刻之间,敌人死伤殆尽。

虽然我军很勇敢,但由于敌我悬殊,部队伤亡越来越大。

韩伟找到陈先生,建议立即突破。陈老师同意了,两人分道扬镳突围。

这时,韩伟似乎已经隐约意识到,这将是两人之间的最后一次——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是常有的事。

在离开之前,陈树湘和他达成了一个协议:

如果突破成功,我们就去湘南打游击;如果突破失败,我们将“流尽最后一滴血”。

几天后,陈树湘在道县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当时他身边只有100多人。面对敌人,他无所畏惧。敌人的子弹把他打昏了,陈树湘被俘了。

当时,陈树湘腹部中弹,被两个敌军用担架抬着,希望从他的上司那里得到奖赏。

这时,陈树湘从昏迷中醒来。他用最后的力气,撕裂了自己的肠子,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敌人很恼火。他们把陈先生的头砍下来,挂在长沙的小吴面前,那里是他的家乡。

陈先生一生没有孩子,甚至没有留下照片。人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他的肖像,那是根据韩伟的记忆画的。

韩伟也准备牺牲。他和几个战友来到悬崖边,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他和另外两名战友活了下来。

这两个战友,一个叫罗金党,一个叫胡文选。

罗进的腿断了。韩伟和胡文选帮他找了医生。他们遇到了一位名叫王的乡村医生。王郎中把它们带回家,藏在地窖里。

虽然王只是一个医生,但他很有骨气,没有说出三个红军的下落。突袭之后,韩伟和胡文选讨论了这件事。为了避免给老乡添麻烦,也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决定去红军。

临行前,他们把军装留在老乡家,连同二十块银元,希望老乡们好好照顾腿脚不便的罗晋一行。

胡文选后来被国民党杀害,韩伟再次得知罗晋党的消息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

当时,他收到了罗晋党的一封信。由于残疾,他生活不便。他希望韩伟能向他提供领取政府补贴的证明。

韩伟看完信,马上对送信人说:“对,这个人是我们100群的。”

不管岁月过了多久,只要提到曾经的战友,老将军都很快想起来了,可见那段历史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告别战友后,韩伟几经周折回到了家乡。他住在弟弟家,却在这里遇到熟人,导致入狱。

熟人的名字叫张连华。他是韩伟在安源的工友。当他看到韩伟回来时,他立即通知了国民党。敌人得知消息后,立即把他带到武汉。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侵华日军的推进,国家配合日军,上级趁机提出交涉。国民党无奈同意放人,但还是留了一手:只同意释放普通党员,不同意释放干部。

韩伟坚持说他只是一名普通党员,敌人没有证据,所以他必须被释放。

然而,回到延安后,韩伟却在躲着一个人。

他害怕见的是毛主席。

早在1927年红军在三湾整编时,韩伟就是毛主席的保镖。当时,情况非常困难,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离开了团队,但韩伟选择留在主席身边。

毛主席很高兴,送给他一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湘江一战,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韩伟身边很多战友牺牲。世界上只有韩伟这个团以上干部幸存下来。他不知道这算不算“坚持到底”。

在犹豫和斗争中,韩伟等了半年。他可以等,但毛主席不能再等了。

一天,毛主席去康达演讲。演讲结束后,他直接邀请韩伟去他的洞穴。

韩伟听到主席的召唤,立即去了。主席看着他,问:“你在延安半年了,为什么不来看我?"

这位在战场上沉着勇敢的将军,面对主席的提问时似乎有些结巴:“我怕,我怕主席太忙了!”"

毛主席一脸愁容,指着自己的脑袋:“你这里出了问题,思想上有负担!”

主席怒不可遏,韩伟只好默认点头。

后来,韩伟提到他想上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毛主席同意了,但他要求韩伟在康达完成他的学业。后来到了前线,他也必须先办一个训练班——像韩伟这样有实战经验的将军,正是抗日战争迫切需要的。

韩伟此时忙不迭的点头,只要能上前线,让他做什么都行!

抗日战争时期,韩伟与日本侵略者较量,发挥了我军的军事力量,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抗日战争结束后,韩伟参加了解放战争,为中国的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9年,新中国指日可待。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决定在开国大典时举行阅兵式。聂荣臻思虑再三,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当时已经是67军军长的韩伟。

于是他命令韩伟尽快到北平来,而韩伟则奉命去见这位首长。

聂老板道:“你军抽一个师代表军队,这担子不比打一仗轻。”韩伟很高兴,马上对聂老板说:“我们保证把工作做好!

开国大典上,韩伟的精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一刻,他流下了眼泪。

在晚年,韩伟将军很少提及过去。他甚至没有和儿子提起湘江战役。直到上级领导来找你,让他回忆当时的情况,他才把文章写出来。

1992年,韩将军病逝,其子遵照遗愿,将其骨灰送往闽西安葬。此后,韩晶晶开始收集有关湘江战役的资料。他想为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战士竖立一座纪念碑,但令他稍感遗憾的是,他最终只找到了1000多名有名字的烈士。

韩晶晶为阵亡将士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写着: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存。

韩晶晶的另一个愿望是找到陈树湘先生的遗体。幸运的是,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2013,陈树湘的遗体被发现,随后被当地群众妥善掩埋。

其实,这些牺牲的烈士,应该有一个和* * * *一样的名字,那个名字世世代代光辉灿烂——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