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是谁?你是做什么的?

1,李银河简介

李银河,女,出生于1952,北京人。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型女社会学家,也是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1999年,她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人之一”。

2、经验和收获

李银河,1952年2月4日出生于北京。从那以后,她有了一些独特的经历。她出生的时候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外号叫“三反子”。或许,她的叛逆精神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埋下了伏笔。李银河的父亲姓陈。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她应该叫陈银河。但她随母姓,李。这也是她的一大特色。但她的两个姐姐还是随父姓“陈”,她和哥哥却随母姓。从这件事可以感受到他们家男女平等的和谐氛围。

当她年轻时,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探险队员,去偏远的大泽和无人居住的地方探险、冒险、奋斗。她把这个愿望写进了作文。她小时候有一种不寻常的精神。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她的气魄一直保持着,没有被时间冲淡。

由于历史的原因,李在17岁时不得不中断学业,成为一名农村青年。1969年,李在内蒙古插队,开始每天和土地打交道,干着繁重的农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日常生活单调、重复、乏味。更何况她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被接受。你一辈子都要这样过吗?李对当时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激发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不想让宝贵的时间从她身边溜走。白天工作后,她通过记忆英语单词来充实自己。晚上,她点了灯,在被子下看书。她不知道这样的努力能给她带来什么。她只知道生命不能虚度。不管未来如何,她必须做点什么。

李银河后来回忆说:“在内蒙古插队学习了五年,那五年是我大脑最好的时光。但是,它磨练了我的人生意志,教会了我与艰苦的环境抗争。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些年的磨难,我恐怕很难熬过在美国留学的艰辛。”

做你喜欢的事

1971年,李银河从内蒙古兵团调到山西省沁县。根据劳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三年后,李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山西大学学习。在山西大学,她主修历史。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光明日报社,在历史系做编辑,编辑发行一些历史文章。然而,她清楚地发现,历史不是她的兴趣所在。

她发现她的一个同学说起古代的一场战争就好像他去过一样。而我没有这种感觉。她说:“历史在我心里已经死了。总是一个时间数字,就像事件的年表。我更喜欢关注现实世界。”她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

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官员应该从基层选拔,然后通过一系列机构晋升到人大。然而,人们认为,许多代表实际上是由北京挑选的,特别是如果地方挑选的候选人不为中央所接受。

小女孩李银河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和她的朋友林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中国的议员应该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并且应该为选民所熟悉。后来,外交人士指出,这是当前中国民主与法制辩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提议。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人们还没有完全走出那段可怕的历史阴影。许多人要么对敏感的社会问题保持沉默,要么照着做。而李银河说出了当时人们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真正对李银河人生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在1980。那一年,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霍尔斯曼和尼尼瓦萨两位教授到北京举办首届中国社会学暑期研习班,李银河参加了研习班。之后,她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社会学。

渐渐地,她有了放弃现在的工作,去美国体制内学习社会学的想法。

在美国学习

1982年,30岁的李银河有一份很稳定很优厚的工作,被调到中国社科院马列所。但为了学习社会学,李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准备去美国留学。因为她觉得社会学才是她真正喜欢的。中国有句话:李银河三十岁不读书反其道而行之,去美国读书正好三十岁。那一年,她被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录取。从此,她开始了漫长的留学生涯。

社会学诞生于西方世界。经过大约200年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层出不穷,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然而,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学还处于空白状态。李银河学习很努力,很用心,所以拿了很多奖学金,足够解决她每天的生活费。

留学期间,李银河找到了学术研究的榜样。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性学家金赛。

在金赛和金赛之间,美国曾经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国家,通奸被视为一种犯罪来惩罚同性恋。不仅如此,美国甚至禁止传播避孕信息,禁止夜总会,反对自由恋爱等等。或许,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美国曾经有过这样的历史时期,但这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性学家金对2万个案例进行了调查,并分别在1948和1953出版了《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两本书。金赛的调查出来后,社会风气开始流行,几乎改变了整个美国保守、清教的道德风气。

李银河发现一个人的调查和写书可以对一个社会和历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让她震惊。也许就在那时,她有了成为性学家的雄心。于是,她开始不断收集文献,为回国写书做充分准备。

选择回国

1988,李银河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这个时候,她开始面临留在美国还是选择回国的困境。起初,李还犹豫着。但最后她还是觉得回国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希望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李决定回到祖国。

同年,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流动站在北京大学成立,其主任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

李银河申请并进入博士后站,成为费老的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博士后。

博士后期间,她开始撰写自己的第一本性学著作《中国的性与婚姻》。她花了两年时间写了这本书,包括十个研究内容。题目分别是:择偶标准、青春期恋爱、浪漫爱情、独身主义、婚前性行为规范、婚嫁报酬、自愿不育、婚外恋、离婚、同性恋。

那时候,性在中国几乎是一个禁区。人们谈论变性,学者很少涉足这一领域。而李银河不仅涉猎性问题,而且话很多。她就是想闯入这个大家都害怕的禁区。李回忆说:“我对自己的大胆和疯狂颇为自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李银河小时候的愿望:成为一名探险队员,在大泽无人居住的地方探险、冒险、奋斗。的确,她确实来到了一个几乎没有人踏足的地方,独自在性学领域做着开创性的工作,探索,冒险,奋斗。

或许“谈变性”这种压抑的氛围,成了一种挑战,也成了李银河攻击的动力和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的性学研究不断深化和成熟。从65438到0992,李发表了他学术生涯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的世界:透视中国的同性恋群体》。从那以后,她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但真正让李一举成名的,是她在1998发表的性学三部曲,即《中国女性的感觉与性》、《同性恋亚文化》、《悲情亚文化》。这些著作受到媒体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性社会学系列专著。包括《南方周末》、《中华阅读》在内的多家著名媒体都进行了详细报道。

名利双收

李银河这个名字似乎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李已经成了名人,但她仍然像年轻时一样豪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的社会调查,李发现人们的头脑中存在许多刻板印象,需要改变。李银河决心挑战这些陈腐而顽固的观念。她一次次呼喊,一次次吸引人们的目光。

她指出,性是一项基本人权,不应该被任意剥夺。

她声称同性恋是人类的自然现象;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卖淫应该非刑罪化;三人以上的自愿活动不应受法律制裁;色情应该合法化;男女共用厕所;大学生应该有性权利等等。

她的观点大胆而苛刻,但又如此重要,让人无法回避。

她自己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有人拍手称赞她,有人对她嗤之以鼻。我建议你不要太激动。即使你不同意她的观点,你也应该认同她的勇敢精神。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中国有很多人是好人,也有很多人听从别人的建议,但真正敢说出来的人并不多。李银河是个例外。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应该感到欢欣鼓舞。此外,李银河关注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不正是中国需要的吗?

也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李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评论。

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

2001被中通新闻网评为中国十大同性恋人物。

2002年被国内图书界权威杂志评为“文坛十大女性”之一。【引自扬子晚报,该报报道了此事,但未注明杂志名称,作者也没找到,只能这么写了】

2004年初,Sina.com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调查:谁是中国最有名的人?* *候选人100,李银河排名71;

2004年9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位知识分子之一。

……

网上看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