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谢上江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2,桂林山水3,金华双龙洞4,天山七月

中国花园一号

第二单元

5.彩票中奖当天坐6*年牢。7.尊严。8.在乎你的心。

中国园林2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10,黄河如何变化11,蝙蝠与雷达12,自然启示语园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之歌14,小英雄玉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中国园林4。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18,永生之眼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

中国花园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22,牧场国23,古诗三首24,麦少

中国园林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26.集中精力。27.鱼游到了纸边。28.父亲的花园语言花园7

第八单元

29、两种语言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进度:

时间教学内容

第1–3周第1单元

第4–5周第2单元

第6–7周第3单元

第8–9周第4单元

第10–11周第5单元

第12–13周第6单元

第14–15周第7单元

第16–17周第8单元

18–20周全面审查。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读三首古诗,感受每首诗所描绘的独特风景,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启蒙以来》的阅读,我理解了作者细致观察、把握特点、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勾勒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启蒙以来》,了解作者细致观察、把握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13课时

1.三首古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三首古诗,感受每首诗所描绘的独特风景,体会表现手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这首诗的意思,并从中想象出这幅画。

3.在阅读课上认识“螺”“精通”等生词,写出“亭”“庭”“螺”“精通”等五个生词,理解诗中“闲”“累”“精通”等词的含义。

4.带着感情朗读和背诵三首诗,凭记忆写出《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5.收集并背诵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

重点和难点:

1.感受诗中描述的风景,想象一幅美丽的画面。

2.带着感情朗读和背诵三首诗,凭记忆写出《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预览:

1.自学生词,背三首诗。

2.尝试借助笔记谈诗,画题。

3.收集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段

教学目标:掌握生词,读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一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不能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你看到的名山大川?

今天我们也将从三首古诗中感受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川是什么样子的。

二、读题目,点名读三首古诗。(通过预习检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三、命名生词时,应注意提示。

亭子-指导后鼻音的正确读出

掌握-黑暗:区分声音、形式和意义

第四,小组学习

1.学三首诗。

2.试着借助笔记解释小组内每首诗的主旨。

3.在预习中交流问题,并在小组中解决问题。

五、课内交流报告小组学习。

六、作业:

1.抄写新单词。

2.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第二和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的优美意境和表达方法,背诵并凭记忆写出。

教学过程:

一、背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讨论: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了哪些东西,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鸟:很多,飞得很高,没有影子。

云:点点(寂寞)慢慢飘走(闲散)。

-拓展你的想象力,用你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画

在诗人的笔下,一切似乎都与人相连,都有感情。请从这首诗中找出这样的词。

百无聊赖对望着——体验诗歌中的拟人。

3.老师简单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大致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失意,情绪低落的时候写的。因此,他通过多鸟高飞、孤云飘绕、人与山“相望不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抱负难以得到回报的挫败感。读书让人感到失落和孤独。

4.背诵《独坐敬亭山》指南

二、背诵理解《望洞庭》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所写的洞庭湖风光,看谁描述得最好。

注意提醒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月色和谐交融;湖水明亮而平静。

(2)分别参照银盘和青螺。

从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洞庭的山水之美,还可以看到那晚月光的美。2.从诗中的哪些地方你看到诗人站在湖边眺望远方?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这首诗中的隐喻。

第二,把明亮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话,把月光下的湖水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背诵《王洞庭》指南

三、阅读理解《忆江南》

1.说明:回忆,这里有一个回忆。《忆江南》是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有的问题添加注释。(旧:过去的胜利:超越)

3.说说你从这首诗里得到了什么样的风景,诗人是怎么表达的?太阳升起时,满天都是火红的朝霞,把江边的花映得比燃烧的火焰更红;那泉水绿如碧草,晶莹如玉。——比较,比喻)

请联系前面几首诗的意思,完整的写出最后的反问。江南的风景,我怎么会?

5.背诵《忆江南》指南

第四,交流收集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白居易的《忆江南》和另外两首歌

江南忆,最难忘的是杭:月中山寺寻桂子,郡亭枕上观潮。你什么时候重游?

江南忆,接着是武功:武九,一杯春竹叶,还有武娃,与芙蓉共舞,一醉方休。迟早会再见面的。

2.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望西溪滁州,走山小潭。

《萧敬慈寺寄林子芳》《六月二十七日王虎楼醉书》。

动词 (verb的缩写)家庭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择一首古诗代表的图片。

后记:通过收集和背诵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新单词和短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进风景,了解桂林山水特色,感受桂林水之美,感受文字的语言美。

4.通过《启蒙以来》的阅读,我理解了作者细致观察、把握特点、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启蒙以来》,了解作者细致观察、把握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相关视频等。学生旅行时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是故事引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了广西桂林。满眼如画的山和绣水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让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岩石、河流、桥梁和树木几乎都有动人的神奇故事。比如父子岩,相传古时候有两个姓龙的父子。他们的造船技术高超,建造的船只不仅装载了大量的食物,而且行驶速度像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成员看中了他们的手艺,逼着他们给他造了一艘大船,准备掠夺百姓的粮米,送给皇帝买官。他洗劫了谷物和大米,为什么不让人民挨饿呢?龙家父子不肯做。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是来到桂林,躲在这里的山洞里。由于缺乏食物,他们终于饿死了。父子摇滚就是这样出名的。此外,桂林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如象鼻山、计都山、磨米山、寡妇桥和王宓石...你有兴趣欣赏它们吗?再听一遍那个神奇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将和你一起观看桂林的风景,欣赏它独特的美。抓紧你的船,我们要出发了。

第二,整体感知,随人情境。

1.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总结并阅读第一部分。难怪有人说;"桂林的风景是世界上最好的."(板书:甲天下)

第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受。

1.自由阅读。

要求:用笔画出最吸引人最美的地方,好好练习,用朗读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读。

2.交流朗读,在阅读中体会水:“静”“清”“绿”。

给我看字:漓江的水,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澈,你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和石头。漓江的水是如此的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玉。

(1)漓江的静、清、绿,通过模型读、名字读、同时读的方式凸显出来。(“静”这个句子读起来很轻很慢,让人感觉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动;“清”这一句读起来惊喜,让大家看到了河底的沙子;“绿色”这个句子读起来令人钦佩。)

(2)感受作者对“绿色”表达的精妙。

引导学生将“无瑕的玉”与“绿色的草坪和绿色的玻璃”相比较,理解作者描述的生动性和他对漓江的热爱。

(3)看完这句话,你对李背水的印象如何?请总结一下。(板书:安静绿色)

1.体验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1)秀文:漓江的水好静!

漓江的水好清澈啊!

漓江的水真绿!

难道不能用这种笼统的方式把特点写清楚吗?

(2)对比原句,说说哪句话给你印象更深?

总结:是的,写作文时,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具体、生动、详细的描写,这样写作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显示文本

漓江的水很静,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澈,还能看到河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的很绿,很像一块无瑕的玉。

和原句对比有什么感觉?

(4)引导朗读,读出你感受到的美。

(5)再放一遍视频,配以音乐,带着感情大声朗读。

4.激情和灵感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的静谧、清澈、碧绿,为什么在这一节的开头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明白对比写作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5.明确叙述顺序,引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三句。先用海和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出漓江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悟,也写水的静谧。

(2)播放图片,音乐伴奏,学生试着背诵。

第四,学习方法的迁移,自学第三节课文。

1.总结方法。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漓江的美景,这是通过读书、划船、练习、交谈学来的。现在请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课。

2.展示需求。

出示课文:阅读:阅读第三节。

画:画出最美的句子。

练习:读出美的感觉。

说:一个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

(支持与释放相结合,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3.大声朗读竞赛。

要求:①读出你感受到的美。

读给老师或同学听。

记住他们对你阅读的评价。

4.和全班交流,请进步大的同学给图片配音,让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听,就像给疲惫的学生注射兴奋剂一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达到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为人处事、语言沟通、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可谓一物多用,设计精彩。)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作。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写;使用整洁的句型)(板书:陌生、美丽、危险)

(围绕教学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体会写作方法。)

第五,以读代说学习第四节。

1.模型阅读。播放视频和音乐伴奏。

2.激情。

是的,桂林的水像一幅画一样美丽。这幅画有83公里长,所以它是一幅连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回答:大自然)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的风景描绘得如画如梦,令人如痴如醉。(板书:如画)

3.播放动画,课文,并在音乐伴奏下朗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丽的风景铭记在心!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理解文中的含义和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对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印象,受到情感的感染。)

第六,读写结合,拓展课外活动。

1.事实上,学生们也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让学生交换他们带的风景照片或他们知道的名胜古迹。

2.说出来,模仿第2节和第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会用工整的句子描述。

后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说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孩子不感兴趣。讲课前,用很短的时间,用生动的语言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记住金华双龙洞”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和人物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勾勒课文。

3.学习本课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关键词。

4.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孔和内孔的特点以及如何从外孔进入内孔。

2.理清课文的顺序,练习概述课文。

教学困难

理清文章的顺序,练习概述。

教学时间:三个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和短语,理解关键词。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总结段落大意。

(4)练习带着感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教学的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总结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整理课文段落,总结段落大意。

第四,教学过程

(1)揭示主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其壮丽的河山和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敬仰。《记住金华双龙洞》是作家叶圣陶游览后写的游记。我们将跟随他的脚步去看看这个神奇的洞穴。(黑板上写:3。记得金华的双龙洞)

(2)检查预览。

1.填写词汇表。

老师强调新词“浙”的读音是zhè,不是zhé;“万”的读音是wān,不是W m 4 n,“颜”字中间是“比”,不是“比”。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注意。

2.查字典,结合课文解释单词。

解释词语要以“词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为原则,联系语境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缠绕:缠绕。在文中是指车子沿着盘山路曲折前行。(“屈”读作qū,不是)

展示:展示,展示。课文的意思是山上的沙子是粉红色的。

严明:聪明又聪明。这篇课文提到了山上景色的鲜艳颜色。

突兀:高耸。文中指的是巍峨的群山。

森宇:树木茂盛茂密。文中指的是山上茂盛的植被。

多孔性:眼睛上的一个洞;缝纫。文字指的是石墙上的洞。(将“gap”读作x √,而不是x √)

昏暗:光线不足;黑暗。文中洞内光线不足,视线模糊。

挤压:紧紧地压在一起。在文中,作者感到岩石从左、右、上向他压来。

轻微:表示少量或低程度。文中提到的手指高度很低。

跨越:蛇爬行的方式。文中描述了双龙在洞顶蜿蜒的姿态。

钟乳石:悬挂在石灰岩洞顶部的冰锥形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被称为钟乳石。

名称:事物的名称。文中提到了钟乳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品种:品种。结束,项目。在文中,钟乳石和石笋被描述成各种形状。

颜色不同:颜色不同。不一样,不一样。在文中,钟乳石和石笋有不同的颜色。

转:绕过去。正文是指作者在内孔走来走去。

进:平房的房子前后有几排,一排叫进。文中的洞大约有十几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开始的地方。文中指的是洞内泉水的源头。

(3)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示范阅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和读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参观双龙洞的路线。

老师巡视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学生。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叙述了他的金华双龙洞之旅。)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参观金华的?

学生在总结游览顺序时,很多学生忽略了从外孔进入内孔的过程。老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外孔直接进入内孔的吗?引导学生注意从毛孔进入内孔的过程。(板书:金华罗店洞洞外,洞内)

老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4)按照游览顺序将课文分成几节,总结段落大意。

1.引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对课文进行分段。(按照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六个板块。第七段是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二、三自然段;第三段是第四自然段;第四段是第五自然段;第五段是第六和第七自然段;第六段为第八自然段)

明确了作者的访问顺序后,学生更容易根据作者的访问顺序对文章的意思进行分段和概括。

2.总结这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4月14日,笔者在金华参观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经历。第三段:介绍参观外洞的场景。第四段:介绍从外孔进入内孔的过程。第五段:介绍参观内洞的场景。第六段:写坐船出洞。)

(5)练习带着感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让六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述的风景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2.带着感情一起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述的风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作业。

1.抄写新单词和短语。

2.带着感情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