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如下: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主观精神作为意识世界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和基础,而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从这些主观精神中派生出来的,这些主观精神都是表现出来的。中国宋明时期的心性论,如“心即理”、“我心即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以及贝克勒的“存在即感知”、“事物是观念的集合”等思想,都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客观唯心主义指出,一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原理)是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前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只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原始的、初级的,后者是派生的、次级的。比如力和加速度的关系,F=mA,这是一个原理,它与人无关,是自然界本身。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表现出向外界加速运动的现象,即F=mA原理控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物体的性能受该原理控制。所以原理是首要的,物质是次要的。中国宋代的理学,古希腊的柏拉图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都是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所谓客观唯心主义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其实就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绝对化的结果。它通过抽象思维将它们升华或提炼为不仅从人的头脑中而且从物质世界和具体事物中或之前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进一步神化和偶像化,分支成为神秘主义的神创论和宗教信仰。所以,客观唯心主义往往与宗教密切相关。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支是更精致的宗教形式,而宗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想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