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英语教学大纲?

面试都不问你知不知道大纲。你不妨准备一下如何讲课,尽量讲得重要一点。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试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得外语尤其是英语日益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的英语运用能力,为真正的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简单地描述事物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持积极态度,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恐惧和困难,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和规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宽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方案》,初中英语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两个等级,从高一开始学习两年者为第一等级要求;三四年,是二级要求。每周有4个课时。

(1)一级目标和要求

1.能够理解课堂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能基本理解老师用所学语言对课文内容的总结。

3.能够理解语速为每分钟100字左右、贴近学生生活、基本无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1.能就课文进行简单的问答。

2.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学,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

阅读

1.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独立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书面材料,生词率不超过2%,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单词。

3.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理解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1.能够熟练清晰地书写,正确规范地使用大小写、字间距和标点符号。

2.能够听写所学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写作速度每分钟6-8个字。

3.能够以书面形式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语音

1.能使用基本的拼写规则阅读单音节单词和一些双音节单词。

2.能根据国际音标正确读单词。

3.能连贯地朗读所学课文,语调、节奏、发音基本正确。

词汇

1.能使用基本的拼写规则拼写单词。

2.能掌握约450个最常用的单词,约100个成语和固定搭配,能在口头和书面交际活动中运用。

语法

1.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能够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努力使表达形式在书面表达中基本正确。

㈡次要目标和要求

1.能够理解课堂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能够理解老师用所学语言描述的课文内容和背景。

3.在听话题熟悉的语言材料时,能够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课文大意。

4.能够理解语速为每分钟120字左右,贴近学生生活,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5.能够听懂相当于本节水平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少于40小时。

1.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复述课文大意。

2.能够运用图片、视频、多媒体等情景提示,根据要求表达和表达熟悉的主题。

3.能够讲与本期水平相当的小故事,参加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日常交流用语简表”中所列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

阅读

1.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主题熟悉的文章,理解文章主旨,获取相关信息。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字。

3.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函、通知、说明等简单的应用性书面材料,能够理解和解释图表提供的简单信息。

4.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理解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5.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654.38+万字。

1.能够熟练清晰地书写,正确规范地使用大小写、字间距和标点符号。

2.能够听写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结构简单,没有生词。听三遍后,写作速度为每分钟10-12字。

3.能够以书面形式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4.能写简单的信件、便条、通知等。通过模仿你学过的科目或题目,利用所给的例子;能够根据需要用书面形式复述听力和阅读的简单内容。

5.能够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音

1.能熟练运用基本的拼写规则阅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单词。

2.能根据国际音标正确读单词。

3.能够正确、连贯、流利地阅读课文,或者阅读比课文略浅的段落。

4.口语表达中,语调、节奏自然,发音基本正确。

词汇

1.运用基本拼写规则熟练拼写单词。

2.能够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复合词的意义和词性。

3.能掌握800个左右的单词,200个左右的成语和固定搭配,能在口头和书面交际活动中运用。另外还要求扩大400-500左右的词汇量。

语法

1.能够正确理解附表中所列语言形式的含义和功能。

2.能够积极运用语法表中要求掌握的语言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与交流,并努力使表达形式在书面表达中基本正确。

3.能够运用基本的语篇知识如并列、因果、转折和相关标记等逻辑关系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第三,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和要求,初中阶段教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日常交流用语(见附件一)

(2)语音学(见附件二)

(3)词汇(见附件三)

(4)语法(见附件4)

(5)主题(见附录5)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理念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型社会所需的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健康有趣的语言材料,尽可能设计真实的语言情境,以此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话,乐于实践。及时鼓励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于学生在口头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错误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不要纠正任何错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突出语言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听力和阅读的投入,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创设丰富的交际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时间分配上,教师要控制授课比例,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课时的30%。

(D)尽量使用英语,并适当使用母语。

为了在学生的英语和客观事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在开始阶段,学生应该尝试使用视觉教具和表演来帮助他们直接理解英语。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应该用英语进行教学。教师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要用所学的英语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这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灵活运用英语的真实教学场景。对于学过的英语解释不清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使用母语。在备课时,为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采用英语与母语对比的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对英语和汉语进行过多的比较。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课外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特长。课外活动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倡导重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课外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活泼地开展。活动形式可以包括:朗诵、歌唱、表演、英语角、英语班会、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影视欣赏、知识问答、国际交流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因地制宜地自主、创造性地组织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课外活动不应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开辟学习渠道。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电教设备和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电视机、录像机、电脑、CD、vcd、DVD播放机等电教设备,设立电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发软件。应利用广播电视、英文报刊杂志等社交媒体,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远程英语教学程序进行自主学习,增加英语教学的开放性。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评价

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应以本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由师生的合作与配合来完成。要对学生的情绪、态度和学习策略,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结果和过程并重的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在学生学业评价中要占一定的比重。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考试、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背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对学生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该参考包括听力和口语考试在内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考试形式应包括听力考试、笔试和口试。听力考试在学期、学年、中考、考试中的比重应不低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测试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以简单的断章取义的声音辨别题作为测试内容。笔试要取消简单的语音知识题;减少简单的语法知识题,降低语法笔试难度;添加带上下文的应用试题;减少客观题,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重。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口语考试列入学期和学年的考试项目。考试应以本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命题为依据。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就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考查。

中考应以本教学大纲规定的二级教学要求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