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濂的航海传奇

在沉船过程中,潘濂穿上救生衣,在船体爆炸前跳下了船。在水上漂浮了两个小时后,他在船上找到了一个救生筏。那是一个“井”字形的木筏。木筏中央的凹井大约6英尺长,3英尺宽,两边各有一个小隔间,两端是金属盒子,像栏杆一样把潘濂围了起来。潘濂用帆布将木筏围成2.5英尺宽的防护墙,在甲板的四角竖起木柱,系上帆布,登上天花板,既能遮挡雨水,又便于自由活动。

令潘濂惊讶的是,他在这个小木筏的金属箱里发现了140升的救命淡水、罐头食品、巧克力、饼干、照明弹和手电筒。虽然食物和淡水不多,但至少能维持一段时间。这些食物和工具增强了潘濂获救的信心。

在海上漂泊,淡水不足是最致命的。好在晚上下了一场短暂的雨,水从天花板边缘溅了出来。我们必须倾斜天花板,迅速收集水。他用空罐子把咸的水舀进水箱,收集了越来越多的淡水。每天早上,潘濂都会系上一根绳子来纪念这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和淡水所剩无几,所以我们必须马上寻找食物和淡水。

潘濂不太擅长游泳。他经常在手腕上系一根绳子,另一端系在救生筏上,以防落水。手电筒没电了,他就把里面的弹簧拿出来做了鱼钩。他找到缆绳,把它分成几股,重新拧成细小的钓鱼线用来钓鱼。他还从救生筏板上拿了一个钉子,把它弯成钩子,专门钓更大的鱼。用鱼钩钓后,一次捕获量相当于以前五六十条小鱼的捕获量。但是,钓鱼离不开鱼饵。他发现鱼在争夺附着在木筏上的甲壳类动物,于是他试图打破甲壳类动物,以肉为饵。潘濂抓了一条大比目鱼。他迫不及待地切下鱼头,去掉鱼鳞,清洗内脏,把切好的鱼放进嘴里。然而,鱼腥味太重,生鱼难以下咽。他很快想到一个办法,把鱼切成片,用绳子绑在两根柱子上晒。海洋的气候很快就会把鲜鱼变成鱼干。这样,也方便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一次,一阵强风袭击了潘濂的救生筏,造成了食物和水的大量损失,但潘濂幸免于难。他抓了一只鸟,喝了它的血来解渴。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他用鱼肝、鱼心等内脏做诱饵来诱鱼。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没想到引来了鲨鱼。当他看到鲨鱼时,他不想逃跑。相反,他试图抓住一个。他用一只鸟做诱饵。他捕到的第一条鲨鱼有几英尺长。经过一场苦战,他终于赢了。因为很久没下雨了,潘濂割了鲨鱼,喝了鲨鱼血解渴。他把鱼翅切成薄片,在家乡海南做得很好吃。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潘濂有两次机会逃脱,第一次是一艘货船,然后是一群美国海军侦察机。潘濂后来回忆说,他坚持说货船上的人已经到了他那里,但因为船上的冷漠,也因为他来自中国,所以没有积极营救他;美国海军飞机看到了他,并在水中投放了一个浮标。不幸的是,该地区遭到了大风暴的袭击,他失去了再次获救的机会。他还发现德国U型潜艇正在进行射击海鸥的演习。

为了忘记时间,缓解精神压抑,潘濂有几天不再绑绳子,取而代之的是看满月。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潘濂的大腿、手臂和肘部出现脓肿,双脚、关节和其他身体部位肿胀...他奄奄一息,不时挤压肿胀的肌肉。疼痛成了抵抗昏睡的唯一武器。潘濂知道,一旦他屈服于睡眠,他将永远无法入睡。为了坚持到最后,潘濂别无选择,只能捕捉降落在木筏上的海鸟作为食物,希望尽快恢复体力。在登陆的前几天,潘濂漂流到了靠近陆地的河流入海口,因为他发现海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海水不再是深蓝色的。经过133天的艰辛,潘濂独自乘坐救生筏求生,终于在1943年4月6日抵达巴西海岸。潘濂被巴西北部小镇萨利纳东部的一个善良的三口巴西渔民家庭所救。那个人以为潘濂是英国人,就用英语挥手大喊。潘濂指着自己说:“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落地的时候瘦了18kg。三天后,他被带到巴西的贝伦,在医院接受了四周的治疗。在英国领事的安排下,他取道美国迈阿密返回英国,转机到纽约。潘濂后来得知,贝洛蒙号上的55人中有11人已经获救。

当被告知他的传奇打破了救生筏在海上漂流的世界纪录时,潘濂曾说,“我希望没有人会打破那个纪录”,因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希望后代能够避免这样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