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老师如何做项目?
回顾做项目的历程,我只想告诉你,项目的研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其实只要找对题目研究的入口,我们一线老师研究的题目一般都比较小,和我们日常教学工作相关的都比较实用。然后按照预先设想好的方案去做,最后总结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做,有什么好处。一个项目完成了。否则我不可能每年都完成结题工作,还有幸获得区级以上论文一、二等奖。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做项目来提高工作成就感,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学习和思考来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为什么这么说?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一、课题研究是什么?以前没做项目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做科研很难,应该由专家来做。作为一线老师,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当时觉得自己要忙着备课,批改,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完成各种任务。说实话,当时我也不知道项目怎么做。那么什么是课题研究呢?现在我的理解是让我们的日常工作科学化,就是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和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做任务——发现问题并以更科学、更规范的形式“思考”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了“劳动技术”教育,并在具体教学中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形成开放的技能培训体系。其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设计性”学习活动;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通过劳动技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具备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我觉得这就是科研,有研究中心(理论支撑),有具体的操作思路。同时,项目研究是将我们的日常工作总结成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经验,然后指导具体工作,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学更有成效。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在《科研与培训参考书》第17页,对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解释:“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要求教学活动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所包含的科研要素入手,用科研思路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和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和完善,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方向发展。同时,第二,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任务?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要做研究。首先,我做研究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想立足,就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该有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的新要求:教育教学模式由“体验”向“科研”转变,近年来,我能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引领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教育研究的最大受益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65438至0985学术报告中提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看来。对此我也有同感。确实如此。做项目研究是提高自己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一个项目需要理论支撑,所以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和书籍。一般来说,我做一个题目大概看5-6本书。比如我在做《生活与劳动中的创造教育》的研究时,读了《创造思维方法》、《法国初等教育调查》、《能力与素质教育》、《创造人才》、《创造教育与创造学习》、《关于创造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征》、《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做项目要大胆实践,“边做边学”,“边做边反思”。一门学科在实践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如果经常从事课题研究,就很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这就是科研的自觉性。其次,我做项目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做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包括教学实践、学生表现和学校教育。比如我在教《生活与劳动》这门课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学校受到场地、设备的限制,阻碍了生活与劳动教育的开展。近几年学校虽然开设了《生活与劳动》这门课,但基本没有与教材相匹配的工作场所和工具。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课变成了讲座课,劳动教育脱离了劳动实践。这个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不让他们参加家务劳动,这使得学生无法培养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所以我设想能否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1998“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培养学生生活劳动素质”课题设立为区级课题。经过一年的标准化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场所和设备,丰富了活动内容,全方位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生活、工作、创新。使“生活与劳动”的学习过程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生活与劳动的质量。该项目成果获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论文奖,这对我的教学生涯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做一个项目不仅能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提高我的教学能力。为什么不做呢?一线教师之所以要做课题研究,我觉得无非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一些教育现状,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让自己有所收获。三、一线教师如何做任务?这是一个很难讲的问题,要说的东西太多了。一般来说,做一个项目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选题立项;第二步是实际操作;第三步,分析总结。每一步都有特定的方法。我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1)学会选题。在我们刚进入课题研究的时候,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虽然后期可以改题目,但是选择一个确切、实用、新颖的题目还是要慎重。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为我们的项目找到灵感呢?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做一个教育教学有良心的人,平时要时时处处观察,工作中要多问。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符合教育科研“想好了做”的重要特征。如果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的现象,你可以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只是他的智力吗?只是她的性格吗?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跟有科研意识的学生谈,调查。你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学习态度的原因,准备不充分;有学习能力,不能自学;有心理原因,你胆小...这时候你要再反思一下:孩子是最渴望学习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问号。但是为什么他们不想在课堂上问呢?小孩子是最天真的。他们总想早点长大,和大人说话。但是他为什么在课堂上选择沉默呢?这有点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这样,一个话题就形成了。其次,要关注学生。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研究是为了学生,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在研究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你可以通过设计问卷、交谈、观察,了解你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情绪现状,并进行分析,找到研究的源头。学生的困难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作为一线老师,我觉得我们并不缺乏选题的来源。我们缺乏的是从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提取有价值话题的意识。我记得我在2000年做的“自保”项目,项目的直接来源就是我的儿子。当时他们都要上一年级了,但是我发现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弱。我从来没有一个人过马路,交通安全意义不大。走在路上依然追逐打闹;他们不根据天气的冷或热脱下衣服穿上衣服。我想起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学生。五年级的时候需要保姆帮她穿衣服,她不敢一个人坐车回家。现在的孩子都是大人安排的,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多么重要。就这样,一个话题诞生了。最后将本课题确立为区级课题。最近我新设了一个课题“小学生参与阅读的机制研究”。也是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和新课标的要求来思考的。现在的孩子学习不积极。他们习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自己的学习中做旁观者。学习不开心就觉得作业是负担,觉得是完成老师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它强调自主性,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到学习结果的呈现,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它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构建“小学生参与的阅读机制”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学生尽快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格;在语文阅读体验中,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学习理论文献。选题后要做的工作是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重要文献,进一步了解选题。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质,为做项目找到理论支撑,也可以确定自己研究的基点。作为一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①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纸、杂志。语文老师可以看《语文教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写作教学艺术论》。生活劳动教师要读张炳平、刘红军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小学劳动教育概论》、《小学劳动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小学劳动评价》和新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但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阅读教育文摘等杂志和报纸,阅读文献综述、科研信息和动态。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科研信息。(2)学习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指导我们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当前,反复学习《新课标解读》是很有必要的,它使我们能够以最短的方式学习研究的理论知识。了解课程的最新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实施。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学什么科目,用什么教材,都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投入到这场教育革命中去。因此,了解整个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背景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方向。想再忙再累,所教科目的《课程标准》都要认真学习。从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也可以找到我们研究的依据。比如我去年做了一个区级课题,题目是“关注专业领域,增进专业理解——小学‘专业理解’教育研究”。是《3-6年级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提出的劳动技术教育五大课程目标之一:“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确定科研课题。这是课程发展的最新方向,具有前瞻性。该项目最终获得了区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杭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说明该课题具有实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③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研究课题确定后,就要收集别人对类似课题的研究资料,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的题目是在什么层面:别人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是留给我们研究的?他们是怎么研究的?结果科学吗?知道别人的研究程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具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撞车”,重复被人效仿的老路,造成精力和物力的浪费。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看看名人的专著,比如乐朱利安的《小学快速阅读教学》,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根据你的研究课题在网上搜索。我通常去谷歌。有时我去soho。(3)设计好项目计划,详细的项目计划是项目研究成功的保证。我不止一次听从事科研的专家说过,项目计划制定好了,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市教科所所长石说,他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写了一个项目。专家撰写项目计划书还要经过“长考”,可见计划书的制定在项目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一个项目计划要明确:研究问题及其范围、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安排等。研究什么(研究内容)一定要清晰可操作。设计一个好的项目计划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助于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项目调研的步骤必不可少。课题的研究步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这种提法保证了项目的有序进行。让研究人员明白他们在每个时间段主要做什么。一般:准备阶段。主要做三件事。1,理论学习。收集、咨询和分析相关主题的信息。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步骤。3.项目演示。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实践阶段。主要做三件事。1,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策略进行练习。2.记录并收集实验的书面材料。3.修改和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总结阶段。主要做两件事。1,整理数据,总结研究实验,做好问题总结。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②实施详细的项目计划有助于项目的运作,对项目研究的内容和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项目是一步一步来的。因此,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越详细越好。也就是你想做什么,怎么做,要在项目计划书里说清楚。例如,项目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调查、行动研究和教育实验。什么时候用行动研究法,什么时候用调查法在你的课题研究中,是有讲究的。如果你在项目计划书中详细规划,那么当你开始做项目的时候,就会有可行的章节。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相结合。行动研究法是形成性实验,一般在课题研究的前期,教育实验法是验证性实验,一般在课题研究的后期。(3)有助于课题的反思并总结出一个详细的项目方案,更不要说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目的的提出,为我们反思课题提供了依据。在做项目的时候,要根据项目的研究目的,时刻反思自己的研究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从而总结实验的经验,修正研究的内容和策略。(4)善于合作和沟通。(1)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一个成功的研究项目离不开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尤其是同学们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当你决定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你研究的目的,以及需要他们配合的内容。让学生、家长、老师共同搭建实验舞台。这是成功研究的基础。比如我99年做的项目“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培养学生劳动素质”。实验中有一个“学习种花”的活动,比如买花、种花、赏花。这一系列活动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2)要得到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一个成功的项目研究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同组老师的支持。项目研究需要讨论的氛围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所以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要主动和研究室的老师,同组的老师,甚至不同学科的老师沟通,尽可能的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这对课题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比如这次我们组要做一个“小学生参与阅读的机制研究”,我拟定了课题的操作方案。在小组的教研中,大家都对方案的可操作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曾毅的建议,我认为很有价值,有助于完善我们的方案,让一些研究的内容更清晰可操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开展研究。(3)要得到专家和家属的支持,一个成功的研究项目离不开专家和家属的支持。项目最终成功与否,最现实的是你做的项目有没有获奖,有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所以做项目,还得找教研人员,跟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的得到他们的指导,使研究课题更加严谨和科学。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做项目研究就是“想好了,做好了”。项目立项和结题的时候要回家看书写文章。所以要取得家人的理解。4.一线老师做项目有什么好处?(1)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研究的严谨性,也使我的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我能有计划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想一想,做一做”。即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工作。比如每学期开学前,我要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学生的实际目标,组织学生根据目标制定班规和具体实施措施。比如四年级,根据学生缺乏自信和自律的情况,我提出了“自信、自律、合作、创新”的口号。一个学年下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级的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很强,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入出境比赛”年级一等奖,“运动会参赛”年级一等奖,“合唱比赛”年级一等奖。这学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和学习的主观能力,我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目标。班干部根据目标拟定班会,班会集体投票,已经修改写好了。以项目的形式开展工作的好处是工作的中心明确,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边做边修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2)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众所周知,做项目不可避免的要查阅资料。当你看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书,会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科研实践不仅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也让我养成了用新的教育观念审视自己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改进自身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自身弱点进行研究,即从教学问题的角度改进教学方法,如“自我保护——热爱生命教育”、“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培养学生劳动素质”等;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研究,即有意识地用新的思路指导和开展自己的工作,如前年做的“小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去年做的“小学生生活技能学习项目的设计与操作”课题。通过有预谋的练习,我们可以克服弱点,增强长处。长期参与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做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养成了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且敢于探索和实践。现在,从事课题研究对我来说是一种更自觉的行为。因为我相信,项目研究最终会给教师带来教学的解放。另外,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技能。比如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课件,编写教材,写论文等等。回顾自己的科研之路,我觉得在一个好的项目中学会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合作。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要学会做研究型教师。最后,祝老师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