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用!!!中文歌词与英文歌词的差异

我建议看一本歌词。

作者:陆正兰

ISBN: 9787500464860,750046486X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执行摘要:

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歌词的理论著作。本书分为两部分,从歌词的文体学和文化学出发,由内而外考察歌词的内外部特征,从歌词内部的形式结构和外部的社会文化效应构建歌词研究的理论框架。歌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跨学科研究。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歌词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但理论却极为匮乏。在当代文化中,研究并提出中国现代歌词研究的理论框架具有开拓性意义。

关于作者:

陆正澜,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音乐文学、现代诗学和女性文化研究。发表《拟声表意》《体态语言》《中国的诗歌能否回归歌词的根本》《音乐史写作的另一种理论与理论》《论歌曲的创作与接受意向》《超文本诗歌联合解码中的张力》《冰心诗歌中的母亲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探究》等论文20余篇,以及一系列致力于歌词创作的论文。参与撰写《新诗文体论》、《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学习之后,我写歌,写诗。

目录:

歌词:学科与学术理性

前言

介绍

歌词文体学

第一章是歌词分合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歌词的语言技巧

第三章是歌词的回声结构原理。

第四章歌词的音乐性

第五章歌词及其现代演变

歌词文化学

第六章是动态受众理论和歌词文化研究。

第七章歌词文化研究的特殊性。

第八章歌曲传播的几种特殊方式

第九章机构在歌曲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章宋传播中的主体性建构

第三章XI歌手如何运用创造性解码

标签

附录

参考

附言

……

其他材料

诗歌和歌词

诗歌和歌词多年来一直是同一个分支。不是吗?看看唐诗,看看有多少诗人的诗被写出来,被传唱出来——当时的流行歌曲,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红豆》,《芙蓉客栈与辛健别离》等等。,而词的起源就叫屈子词。宋词发展起来,可以看到柳永的词章在街头巷尾流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讲的是西子,用铜琵琶和铁板唱歌……等等。因此,我们也理解了诗与词的关系——同根生枝的事实;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把诗和歌放在一起——不是说诗,不是道家的歌,而是一直以来,诗的诗...

诗词既然同根同枝,必然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那么,诗歌和歌词有什么异同呢?一致的是,两者都要求清新易懂,通顺朗朗,押韵——因为只有和谐自然的押韵,才有语言的节奏旋律和美感。不同的是,它们在结构上不同——诗的结构必须严谨,是上帝高度凝练的;而歌词,因为有了音乐的帮助——音乐就像随风飘扬的波浪,所以可以更轻松,更自由,甚至更松散。

这样,可以说,一首好的歌词往往是诗意的;一首好诗往往充满旋律和节奏。是的,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不是吗?看看古今诗词歌赋——古代前面已经举过例子了,那么今天呢?比如乔宇先生的《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比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比如姜育恒的《为过去干杯》;例如,罗大佑,齐秦和李宗盛的歌词大多是诗意的。席慕蓉女士和汪国真先生的许多诗歌都被谱了曲...

但是目前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诗人,把诗词和歌词分开,区别对待。这是一个根本错误的观点。只能说他们根本不懂诗,不懂诗的发展史,不懂诗的本质。没有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认知,就导致了诗歌跛脚的现实——一方面,歌词繁荣,脍炙人口;另一方面,诗歌多年来一直被大众所忽视...

那么,面对这种现实,我们的诗人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只能换个思路,拓宽思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理解和学习上——取诗人之长,补其短。

是的,我们的诗人应该学会比较和对照——如果他们写的诗与歌词无关,那么他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自己的诗歌之路;而如果写出来的诗和歌词接近,或者写出来的歌词像诗一样,那么就可以断定你的路是准的,前途是光明的...是的,如果是后者,那么我想对你说——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诗词歌赋,实现自己的梦想,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