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的创业之路与名人故事
高材生,北大计算机专业。
而且还是北大的团干部。
在他大学毕业之前。
居然提出退学创业。经过一两年的努力
他真的成功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孔令波创业的成功之路,其实就是一个卖菜谱的小点子。
孔令波虽然大学学的是计算机。
但是和同学聊天的时候,聊的最多的就是创业。
甚至兴高采烈的时候还会聊通宵。2006年底的一天
孔令波在宿舍和三个同学喝酒的时候。
关于借助酒精创业,我讲了很多。最后
四个人同意将他们的生意付诸实践。
每人出资8000元作为启动资金。
创业方向选择了专注IT行业。
因为他们四个都是学计算机的。当时四个人都异常热情。
不久以后
奥奇维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北大科技园注册成立。虽然公司成立了
但它是一个空壳公司,没有项目,没有固定场地,没有资金。
当时注册需要的6.5438亿元是向他们朋友借的。公司的阶段是成立。
甚至是空壳公司。
但是总得有人去做。当时四个合伙人都是学生。
在家学习。
我走不开。为了实现创业的梦想
孔令波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
先让他退学
为公司铺路
当公司发展成熟后,
剩下的三个人会跟进。
孔令波辍学的时候,
被亲友、学校老师、同学善意劝阻。
但是
他一心想创业。然后
孔令波自己也承认了。
我当时真的有点蒙了。
因为创业的路全是空白。
我想都没想过。但是
如果当时没有盲目,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公司成立后
我们需要找到生意来做。
否则这个行业也不会被创造出来。当孔令波正在苦苦寻找生意时,他发现
大学老师在教学时已经开始用投影仪放PPT讲义。
这就需要带鼠标功能的演示笔。赶紧弄一批演示笔
在大学教师中销售。
这样肯定能赚钱。于是孔令波去了深圳,订购了一批演示笔。这种产品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市场很好。当产品售出时,
孔令波认为如果自己研发生产,
利润肯定高很多。当演示笔的销量处于高位时。
孔令波开创了R&D并自己制作。然而
好景不长
当其他厂商知道演示笔卖得好的时候,
已经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孔令波缺乏足够的技术实力。
自然无法与其他专业厂商抗衡。不久以后
孔令博在比赛中被淘汰。在这之后
孔令波还经营数码相框、智能闹钟等小产品。然而
他们都开始生气了。
没过多久,发动机就熄火了。
经过一年的辗转反侧
公司没有亏损。
还是略有盈利的。
但是非常小。如何找到一个长期的产品
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
成了四个合伙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公司业务不景气的时候。
四个合伙人会坐在一起喝一杯。一天
他们一起吃饭点菜的时候。
孔令波突然有了主意。
他觉得
把点餐机和纸质菜单结合起来。
成为多媒体点餐终端。
顾客可以看到餐厅的所有菜品,直接点餐。
它还可以显示菜肴的价格。这应该是个好主意。
当孔令波说出他的想法时,
几个合伙人很高兴地认为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让传统的人工点餐流程全部信息化。
看到电子点菜的商机后,
孔令波到北京800多家餐馆实地调查。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
电子菜单不仅可以帮助餐馆减少服务人员点餐的复杂性。
减少不断更换菜单带来的成本。
还可以规范餐厅的操作流程。
反馈服务质量
原材料消耗统计等。很多餐馆老板都对孔令波的电子点菜单感兴趣。为了确保电子菜单能够尽快开发出来
孔令波停止了公司的所有业务。
致力于开发电子菜单程序。
孔令波和他的团队
经过昼夜不停的研究和开发
最终成功开发出第一代电子菜单。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客户端。
客人可以看到所有菜肴的照片、原料、价格等。通过电子触摸屏。
然后食客通过终端自主点餐。
然后点菜信息通过餐厅的无线WIFI网络进入后台服务器和厨房电脑。
第一代电子菜单开发成功后
孔令波将其命名为“饭线钥匙”
并先拿到北大怡园餐厅试用。没想到试用效果很好。
完全达到预期目的。虽然试用效果很好
但不代表市场能接受。
如果你想把这个系统卖给所有的餐馆
你得去各大餐厅做市场考察。孔令波选择的第一家餐厅是一家日本餐厅。孔令博真的很幸运。
这家餐馆的老板从海外回来了。
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且商店本身是高度自动化的。等待孔令波详细解释他的项目
这家店的老板欣然接受。
就在几次演示之后。
老板和孔令波一起签了单子。其实这个老板也不傻。
他从演示中看到了电子菜单可以优化人力成本。
缩短服务员耗时的点餐辅助。
还可以随意发布新菜,删除过时菜。
甚至为餐厅餐饮流程管理、财务分析、库存管理等提供数据帮助。因为孔令波的电子菜单确实有很多先进的信息手段。
因此,一些餐厅开始陆续接受孔令波的电子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