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英语
全书共分四卷:《杜南集》、《东藏集》、《郑茜集》和《北归集》。它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三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他们对祖国的大爱,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对亲人同胞的大恩大德,对山河破碎的巨大痛苦。读它,既能感受到沉重的民族使命感,又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令人动容。
宗璞作为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自然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渊源,国学的深厚修养在书中可见一斑。她以六首散曲开始整部小说,充满了文学美感,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国虽四分五裂,山川长存,草木春复绿。"没有什么比亡国更伤人的了。当侵华日军践踏中华大地的时候,曾经宁静的大学校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我们的民族可以暂时流离失所,但我们的精神家园绝不能丢。
书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物形象立体逼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我想选择老中青三代代表在面对国家灭亡和死亡的危机时的行动,谈谈我自己读后感。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吕清飞是清末举人。我年轻的时候也走了革命的道路。后来因为与国民党政府步调不一,选择了退出政坛,隐居生活。但是,让国家强大起来,抵御外侮,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当“七七事变”发生,随后北平、南京沦陷,老人无比愤慨,有一种无法回天的痛苦和耻辱。从此,他废除了自己多年养成的每天看报纸的习惯。
他把孙子们组织起来,练习击剑。一个是强身健体,抵御敌人。他将满腔的悲愤刻在印章上,“还我河山”是他此刻最大的心愿。
在明伦大学即将南迁的时候,虽然晚辈希望他能和他们一起走,但老人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选择了坚守。
甚至年老体弱的身体,因为他的影响,仍然成为日伪政府纠缠的对象,要他担任傀儡职务。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老人宁死也不做被征服者,最终选择服用安眠药来保全自己的名誉。
“莫求长缨,取天骄种,剑向西风吼!”斯里兰卡人民已经逝去,但呐喊声仍在耳畔。这种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怎么能不让人敬佩?
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为了保存实力,学校的师生不顾艰辛,长途跋涉,继续他们的教学生涯。
学校迁到昆明后,由于资金不足,建一个铁皮屋顶的教室成了奢望。下雨天,屋顶漏雨,发出很大的撞击声。对老师和学生来说,这听起来像一首优美的音乐。以苦为乐,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明伦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教务处主任孟玥可以说是该系的核心人物。
他平时话不多,却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他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用知识来拯救弱小贫穷的祖国。
从教后,他致力于创作。当他的住所被炸时,他首先关心的是手稿是否完好无损。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属于国家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
在孟玥,仍然有伟大的爱。当他听到孩子们讲述遇到日本俘虏的故事时,他并没有教他们盲目仇恨,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他们是人,却成了工具,被法西斯政策异化了。”在这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战争中,我们不仅要消灭反人类的法西斯主义,还要把‘人’还原为人。"
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高度,对年轻一代的精神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明伦大学,有很多教授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一生。
例如,庄的物理学教授说,当敌机轰炸时,每个人都跑去“报警”。他呆在实验室里,一动不动,因为还有许多珍贵的设备和实验仍在进行。当被轰炸的土块把他的半个身体埋进土里时,他兴奋地手舞足蹈,因为那些乐器幸运地没有被损坏。多么真诚敬业的一群教授啊。
陈寅恪先生说:“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不正是这群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吗?
战时的一切都是那么艰难。没有像样的教室,但在跑警报的路上,师生们依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继续学业。
树下,山坡上,甚至坟墓旁,随时都可以是天然的教室。你看,一个山坡上,这里是教授讲宋史,那里是梁教授在分析代数。学生们全神贯注,着迷不已。
米饭里经常有石头、沙粒甚至老鼠屎,但学生们乐此不疲,称之为“八宝饭”,味道特别。
在年轻一代中,有这样的人物特别可爱可敬。
魏宏和凌雪艳
魏红在上大学的时候偷偷加入了* * *制作党。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成为明伦大学一名很有前途的青年教师。
但为了崇高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离开新婚妻子凌雪艳,从北平去了延安。即使在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下,我的内心依然充满永恒的激情。
正是由于千千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放弃了个人利益,才获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凌雪艳,一个美丽单纯的姑娘,曾经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姐,却深明大义,以父亲为朝廷效力为耻。
在她痛苦的时候,因为丈夫的一句“雪雪,来吧”,她将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于是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跋山涉水,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寻找丈夫的艰难旅程。
几经辗转,两人也来到了昆明。在这里,虽然物质非常匮乏,但爱足以填补一切空白。历经千辛万苦,在苦难中绽放的花朵更加娇艳。
随着儿子的出生,雪燕的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幸福。但生活中,意外总是突如其来的。生完孩子不久,雪燕去河边洗衣服,可惜被水流冲走了。真的很遗憾。
谭泰伟
魏巍小时候在北平沦陷,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嚣张和骄傲。他们命令每一个经过岗亭的学生向他们鞠躬问好,企图从精神层面征服这些少年。
薇薇偏。他的腰是直的,他永远不会向侵略者屈服。当大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得不烧掉很多书的时候,也烧掉了他的手绘地图。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快点长大,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在昆明读大学期间,魏巍报名参加了一个口译培训班,为抗战做准备。他将奔赴前线,用所学为美国官兵充当翻译,为抗战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也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不希望他冲到战场的第一线,但同时又为他的勇敢感到骄傲和支持,只能祈祷他平安。
在腾冲战役中,由于电话通讯中断,他和美国军事专家富歇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电线。当富歇被枪杀牺牲时,薇薇毫不犹豫地冲出去爬上树,以确保通讯畅通。然而,他本人却不幸中枪,身受重伤。最终抢救无效,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岁的青春里。
他死前发出的声音是“祈求和平”。这一幕不禁让人心碎。
读到这里的同时,我看到了电影《莫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富家公子沈光耀。
也是因为在见证整个中华大地没有一张安静书桌的空间时,沈光耀反复琢磨着吴玲兰先生的教诲:“不要放弃对人生的思考,要做真实的自己。”而美国空军的教官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义、同情和无畏。”话,坚决落笔。
沈光耀驾驶飞机,与敌人作战。被敌机包围,又能自保,他毅然选择撞向敌军舰,与敌同归于尽。
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在参军的那一刻,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
四川的一座山的名字
是孟玥的二女儿,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她温柔但独立坚强,善良但不犀利。
因为战争,她的童年被迫提前结束,人生迅速成长。她和韦唯一样,渴望上战场,报效祖国。
她积极报名,去战地医院,帮助抢救伤员,整理资料,用所学翻译丁医生急需的英文资料,对救治伤员起到了间接的作用。
最了不起的是,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说服了祝酒人加入抗战。虽然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孩,但她也能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这些年轻人的勇敢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野葫芦,不怕风雨,不怕霜雪严寒,这不就是中华儿女宝贵的民族特色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谢他们,为和平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