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证研究——典型理论在ESL写作分级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上下位关系写作技巧统计分析
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非母语英语的教学,代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是典型的ESL教学。在ESL教学过程中,写作是检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直接的形式。鉴于此,本实证研究在ESL写作教学中展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大学英语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快班、中班和慢班来组织教学。其目的是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从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可以反映学生积极的词汇能力。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审题、立意、策划文章布局、选词造句。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经验的学生会在构思阶段(如头脑风暴)和造词阶段使用不同水平的词汇。
本文采用实验法对四川高校2789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探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背景下学生典型理论知识与写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判断“适当的英语典型理论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这一假设是否成立,并考察英语典型理论知识对不同层次学生写作的不同影响。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本文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后学生作文成绩的变化规律。
一,ESL写作理论的认知语言学基础
ESL写作理论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用词准确,词汇丰富。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信息的准确传递;第二,连贯性和逻辑流畅性。写作时要注意句子中连接成分的恰当使用,这样会使文笔流畅。同时也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整篇文章通顺连贯;第三,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一词多义的,所以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准确把握,以便在写作中准确灵活地运用。
作者认为,除了语篇表层的措词、连贯和多样性之外,语篇的认知语义还会更多地受到语义典型性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影响。
典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世界中的不同范畴都有其典型成员,很难为范畴找到一个根本的区分特征。如果我们让字母代表语义属性,那么以下五个概念可以代表一个简单的家族相似度结构:AB-BC-CD-DE-EA。拉博夫研究了家具、书桌、椅子、沙发等一些日常品类,调查了人们对家具的典型判断。Rosch等人对典型形状范畴化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也证明了范畴实际上是围绕典型而建立的,典型是一个认知参照点。在许多自然类别中,有些成员(exemplar)比其他成员更能代表类别,也就是说,他们更典型。与企鹅相比,知更鸟更能代表鸟类。
基层范畴理论与典型性理论密切相关。人们早就意识到,在英语的整个词汇系统中,每个单词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有些词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有些词则很少使用。这些差异会影响单词在整个词汇系统中的位置。现实世界中,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同一事物同时属于多个类别,构成不同层次的类别。品类体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金字塔顶端的类别是高度概括和相对抽象的,而较低层的类别则更加具体。在这些抽象和细节层次不同的范畴中,有一个中间层次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了特别突出的地位。在这个层面上,它是人们观察和区分事物的最显著和最直观的地方。Rosch等人将这个层次范畴定义为“基本层次范畴”。昂格雷尔& ampSchmid(2006)认为认知范畴根据其“格式塔、属性、结构、功能、语言形式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级别类别、上级类别和下级类别。基本层次范畴在认知习得中具有优先性,是人们进行大部分思维活动的一个基本层次。
二、项目概述及实验设计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两组不同类型学生写作水平相同的平行班,验证“语义典型性理论对四个层次学生写作影响不同”的假设,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教学水平,改善英语学习者输出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2009级非英语专业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大学,专业也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涉及***2789名学生。学生入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考试。每个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和英语测试成绩分别占60%和40%,计算出来的成绩作为评分依据,分为A、B、C、d四个英语教学班级,研究样本就是这2789名学生的作文。
3.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实验充分利用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有两个模块: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每个模块分为四册,与传统课堂教学同步运行。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可以调用综合课或听说课的模块进行学习,也可以进入“社区交流”的“教程区”与老师交流。每个班级的“辅导区”只有本班学生可以进入,可以通过发帖、回帖的方式发布信息、讨论问题。
在实验设计方面,我们随机抽取了8个A类班级、10个B类班级、30个C类班级和12个D类班级,并将其分为实验组(标记为A1、B1、C1和d 1)和对照组。期中利用“新理念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系统”的“辅导区”向实验组发布“语义典型性和基本层次范畴论”的内容,要求实验组阅读后回帖,并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作文。对照组看不到内容,但被要求写同样的作文。老师只是对这篇作文做例行的批改和点评。期末,实验组和控制组在30分钟内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命题作文。然后根据四六级的评分标准,100的作文由十位老师进行阅卷,以15的作文来判断分数。
三、统计过程和数据分析
我们的统计结果如下:
A班学生:实验组为12.7,对照组为11.6,绝对差为1.1,相对差为9.482%;
B类学生:实验组为11.4,对照组为10,绝对差为1.4,相对差为14%;
C类学生:实验组为10.1,对照组为7.7,绝对差为2.4,相对差为31.168%;
D班学生:实验组6.9,对照组5.6,绝对差1.3,相对差23.214%。
以上数据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四个水平上的绝对差异:最高水平为C,其次为b。各组的相对有效率:C级最高,其次为D级..这说明C级实验组的得分最高,B级实验组次之。C级实验组的提高最为明显,D级实验组次之。
由于样本较小,应用t检验计算平均值的95%置信限,结果如下:
样品a1: 12.02至13.38;样本A2: 10.52至12.68。
样品b1: 10.43至12.37;B2样本:9.25到10.75
样品c1: 9.12至11.08;样本C2: 6.74到8.66
样本d1: 5.92到7.88;样本D2: 4.91到6.29
考虑到A级和B级对比组的分数已经比较高:A2 = 11.6;B2=10,所以他们的提升比较小;而C级对照组的表现相对较低:C2=7.7,因此提升幅度较大。而且提高的分数(C1 = 10.5438+0)也不是很高。D级学生(主要是专科生和艺体生)的提高第二高,但是因为对照组的成绩是5.6,实验组的成绩只提高了1.3,但是提高的空间很大(D 1 = 6.9)。
四。讨论和结论
本文运用应用语言学的统计方法,证明了“恰当的英语上下义关系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这一假设。上下位关系理论对四个年级学生的写作有不同的影响:在成绩上,C班学生提高最大,B班学生次之;C类和D类学生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背景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首先,四类学生对上下义关系理论知识的反映不同。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介绍一些不同时期的上下位关系的理论知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不同,最好的教学时期要根据各个学校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来确定。
这项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虽然取样范围是西南地区的几所高校,在该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很难概括中国大学生的整体情况。因此,这一研究领域非常广阔,这类研究的区域比较研究也将非常有意义。我们相信,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如何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背景下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出更多有益的结论。
参考资料:
[1]马大学英语薄弱院校实施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构想。教育与职业,2006,12 (35)。
[2]威廉·拉博夫。词语及其意义的界限。罗杰·w·舒伊。(编辑。).分析英语变体的新方法。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出版社,1973。
[3]罗施和默维斯。类别内部结构的研究。认知心理学,1975,7:573-605。
[4]Rosch,E.《分类原则》。在E. Rosch和B. B. Lloyd(编辑)中。认知和分类。希尔斯代尔:劳伦斯·厄尔鲍姆,1978。
[5]F .昂格雷,H.J .施密德。认知语言学导论。朗曼,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