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不规则动词?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词汇最令人费解的就是那一套复杂的“不规则动词”。比如,当我们要把英语动词“eat”改成过去时态或过去分词来描述情景变化时,并不是像一般动词那样简单地在单词的末尾加上“-ed”,而是改成拼法和发音不同的“eat”和“eat”。再比如“bring”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无缘无故嵌入“-gh-”,成为另一个新词“bring”。至于“唱”,就是把它原来的元音改过来,一个一个地改成“唱,唱”。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常会直接让学生“背整套不规则动词”。

但自从TG开始阅读一些与语言发展有关的史料后,就确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所有写作和阅读中的不规范行为,在一开始就应该有其原因或规律,否则当时没有人会这样使用,更不用说生存到今天。然而,人类的语言总是在变化的。在积累了一定的时间后,原本的语言或文字设计可能已经开始流动,但文化积累的“包袱”会抵制后续的改变。久而久之,过去的“规则”早就不规则了,导致后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住了这种“不规则”的情况。比如TG在过去的电子报中就提到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断字”问题(“谈以“汗”字“从主命名”的原则),或者英语中的默写字母-gh-的问题(“谈默写字母”)。至于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TG认为首先应该有其原因。

两个星期前,TG在图书馆看了孙淑玉写的《古英语》(国家编译所出版),才又对英语中所谓的不规则动词有了另一种理解。我们来谈谈英国历史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现代学者习惯将英语分为三类:古英语(OE,12世纪以前)、中古英语(ME,12世纪至16世纪)和现代英语(MnE,16世纪以后)(小类就更不用说了)。粗略地说,我们所谓的“标准英语”书面语形式,大部分都是从中古英语改进而来的。TG从数据中发现,我们在现代英语中的许多特殊拼写实际上是从中世纪英语的许多不同写作形式中复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