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他的成绩?我家孩子高二,快高三了,现在成绩一般。一直想让他上个好大学,主要是英语差。

一、复习要根据老师的进度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最好能稍微超前一点。这样,复习课上的重点、难点、薄弱点就能看得很清楚,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复习所学知识,还要注意对相似、对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辨析。

第二,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的方法也不同。比如使用“目录回忆法”,即根据目录回忆章节内容。如果遇到模糊或者没有印象的,马上翻到页面仔细阅读。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全面、省时。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第三,在复习阶段要查漏补缺。可以把自己以前的作业本和试卷拿出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经常出错的地方,经常考试的地方都总结出来,这样就可以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弥补自己的弱点。语文中的名言名句很麻烦,内容多,分数低,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得到。把一些常见的名言警句和一些常见的错误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差错率会显著下降。

第四,要注重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在考场上能否正常发挥水平。高三有很多模拟考试,一是检查学生的复习,二是模拟高考,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认真、细心、坚韧、顽强的性格。有的同学难考,但易考还是不考,这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面对难题,我苦苦思索,无法理解,心慌易怒,知难而退;面对容易的题,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丢分,是学生最常犯的毛病。其实,如果你能认为我很难,我很容易改变,我很平静,我就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第五,要努力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复习的都是之前学过的,一般脑子里都有印象。有的同学复习时看到这个知识点,觉得真的很简单;看到那个知识点,我以为已经掌握了。所以他很快跳了过去。不知道很多事情看似简单,真正用起来却不是这样。有很多细节是你预料不到的,只能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此外,熟能生巧。要达到“快、准、巧”的目标,就要做一定量的题。

考前一个月,进入备考阶段。这时候使用机海战术显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回到课本,重新咀嚼课本内容。因为高考题主要集中在课本上,偏题和怪题不多。一味地“啃硬骨头”是不值得花力气的。这期间要降低高考的调门,缓解紧张情绪。另外,要提醒大家不要忽视生理调节。很多同学习惯晚上学习,甚至通宵奋战,所以晚上精神更好,效率更高。但是,高考是在白天进行的,要有意识地调整生物钟,让上午和下午都兴奋起来。这样高考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在此期间,由于高考临近,很多同学会因为复习内容太多,时间太短而产生急躁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高三学生要有三种学习意识。

进入高三,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对自己的期望也不同,但一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么,如何利用这一年的时间,让自己最大程度的接近甚至超越自己的预期目标呢?光有理想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没有好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你很可能离你的目标很远。高三学生有三种学习意识和能力,要明确培养。一是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意识,二是线索大纲意识,三是整合归纳意识。

第一,复习旧知识,获得新意识。部分同学进入高三,尤其是第一轮考点(或知识点)专项复习。听了老师的讲座,他们以为是“炒冷饭”,收获不大。在课堂上,我很困。老师讲老师,我做我的。众所周知,“重复是学习之母”,有意义的重复是对过去知识技能和经验策略的有效唤醒和激活,可以打开已有知识技能、经验策略和当前解题方法之间的通道。而且就像老师说的,理性的线条经过总结、提炼加工、延伸,可以巩固、提高、丰富、发展、更新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

另外,教材在高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省理科状元说得好:“课本是复习的基础。如果没有复习,比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都没有。”知识点在课本里,高考只是整合课本知识,通过新的考试材料设计考试情境。有些试题也是直接从课本上取材,如汉语名句、文学常识、文言虚词考查等。复习高三,首先要一头扎进课本,激活、唤醒、重拾知识、技能和经验策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复习了解过去不懂的东西,形成过去没有形成的经验和技能,扫除知识盲点。其次,要走出课本,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重对课本中的知识原理进行梳理和总结,重新生成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第二,线索轮廓意识。经常听到同学说:“不知道老师怎么了。听他讲复习课庞大而快速,甚至一节课要讲好几章。”但老师说:“这一课是不是太细了,太慢了?这样下去,进度就成问题了!”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把复习课和新课混为一谈,缺乏线索提纲意识。所以,学生要明确:无论是听老师讲,还是自己看,都要以考试大纲为纲,以课本为基础,梳理知识,梳理脉络,寻找规律,用红线把知识的珍珠串起来,形成知识大纲或网络,这样大纲才能引人注目,防止陷入混乱的知识杂草中。

第三,融入归纳意识。根据不同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主题或线索,对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整合,重建和构建各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形成专门的知识或专门的材料,不让课本上的知识在原生态中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头脑中。要能把所有知识点或材料有机地串联起来,分析异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扫除高三学习中的“绊脚石”

在紧张的学习中,高三学生往往承受着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许多常见的心理问题日益成为高三学生学习上的“绊脚石”。如何清除这些“路障”,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拦路石”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的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的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归根到底是对自己未来的焦虑。只有减轻高三学生的心理负担,才能减轻他们的学习和精神压力,缓解和消除他们的考试焦虑。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都容易导致失败体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未知的。不要太担心未来,要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去。

3.做好考前知识准备,做好考前突发事件准备。

4.你不妨采用“极端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这样你会发现现在的情况还是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也就是学习动力的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学生一方面有提高成绩的需求,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浮躁、厌烦的情绪,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或动力。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种:内在动机(持续性)和外在动机(短暂性)。学习者只有“知道”、“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在价值上给予自己的学习更高的评价,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当然,学习的外在动力也是必须的。只有两者和谐配合,才能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二个绊脚石:如何建立信心

有些同学因为自己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卑甚至失去自信。此时,建议学生尝试以下方法: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要善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要认为是靠运气。

3.学会体验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相信失败是因为努力不够或者无效。

4.不妨确定阶段性目标,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

乐观冷静的对待挫折,因为挫折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个“绊脚石”:如何克服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走神”现象。这种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单调刺激引起的厌倦,比如学习材料的重复和枯燥;二是精神疲劳导致的疲劳效应。要克服这个问题,可以试试下面的三步控制法。

第一步,当有一些停滞不前的情绪时,学习者要对此保持敏感,提醒自己不能做情绪的囚徒。

第二步,尽快按照设定的复习计划开始学习,不要半途而废。

第三步,继续学习,一边想象成功的喜悦,一边坚持,直到完成。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注意力会越来越集中,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

高三学生学习小技巧。

高三的生活是浅灰色的,各科老师整天疲于应付。各科老师都把自己的学科当成主科,留着写不完的作业。每天只有一个主题——学习,学习,重复着同样疲惫的生活。而高三的生活却光芒四射,让这些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以及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丰硕果实的那一刻发自内心的喜悦。

做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一个只知道努力学习,不知道及时总结规律的人,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不断和别人交流经验,总结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一定要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否则,我只是买了一双不合脚的鞋,不仅跑不快,反而会成为我的羁绊。

一些提示

1,注意跟着老师的脚步走,不要自己搞一套。注意特殊时间和使用,提高上课效率。

2.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和资料,自己的练习只是补充。

3、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心态,张驰有度。

4.策略:只有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