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人类手抄报
简介
艾滋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毒是一种可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T4淋巴组织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导致高度致命的内部衰竭。这种病毒在该地区具有终身传染性,破坏人们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艾滋病病毒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但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力低下,失去了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被其他疾病感染,导致多种疾病合并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平均潜伏期为8至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之前,患者看起来是正常的,他们可以生活和工作很多年,没有任何症状。[1]
源流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首先是在西非传播的。某慈善组织针对一种疫情做了一批疫苗,捐赠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了艾滋病毒。一个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实地调查和基因分析确认,人类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该病毒很可能由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事实上,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国殖民地。一个从森林里走出来的土著,受邀参加了一个血液传染病相关的研究。在他的血液样本被测试后,它被冷藏并尘封了几十年。没想到,几十年后,这个血样竟然成了解决艾滋病源头的重要线索。艾滋病起源于非洲,由移民带入美国。6月5日,1981,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名艾滋病患者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份艾滋病的官方记录。在1982中,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之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一个到中国旅游的年轻外国人生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不久就去世了,后来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艾滋病。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经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越来越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UNAIDS于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6月首次确诊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已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截至2005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860万人,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65438+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根据UNAIDS 2008年艾滋病疫情报告,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显著进展,艾滋病疫情首次出现缓解,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下降。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减少30万。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减少20万。据介绍,从感染初期开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在若干年后发展成艾滋病患者,甚至有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艾滋病患者由于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结核、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囊虫等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原体,后期常出现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和全身衰竭而死亡。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根除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目前,这种死亡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是国境卫生监测的传染病之一。因此,我们称之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病毒
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毒后,病毒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就是HIV和人体细胞。
击退疾病。几年后,艾滋病毒会削弱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就会感染机会性感染,比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发生机会性感染,这个人就被认为得了艾滋病。AIDS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们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RNA是单链的,不如DNA双链稳定,所以艾滋病病毒的突变频率极高,给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艾滋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所谓逆转录病毒,就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的单链R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将新合成的cDNA插入宿主的核DNA中,与宿主DNA一起复制、转录和翻译,达到扩增的目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