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月经期异常出血是怎么回事?

1,出血的时间很重要,排卵期偶尔出血一般问题不大,注意观察是否连续几个月发生。

2.如果排卵后出现出血,并伴有小腹轻度疼痛,应进行妇科检查,确定是否有卵巢内分泌紊乱或其他疾病。

3.如果出血时间不规律,会更严重。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宫颈细胞发育异常,甚至是宫颈癌。

4、大量出血,一般会及时送医院抢救。最恶心的治疗就是少量出血,往往被忽视。另外,不好意思看病会耽误疾病的早期诊断。因为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医生在就诊时可能会要求你做宫颈刮宫、阴道镜、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经常有一些年轻女性,每隔一周就有少量的血从阴道流出。颜色为暗红色或亮色,无特殊气味。一般没有特别的感觉,有时会有腹胀。去当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原因,很紧张。

其实这并不是你身体的可怕病变,而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性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卵巢排卵引起的少量阴道出血。

女性正常月经一般28天30天来一次(也可以3天5天来回波动),经期一般持续3天5天(也可以2天来回波动)。卵巢规律排卵是月经正常的根本保证。女性有两个卵巢,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位于子宫两侧的输卵管后面,产生卵子和性激素,维持女性正常的月经生理和生殖功能。成熟女性,一般每月有1个卵泡成熟,排出成熟卵子。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大约在月经来潮前14天。

女性月经周期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时期:

1.月经,即从月经到洁癖的时期;

2.排卵期前,即从月经来潮到排卵的一段时间;

3.排卵期,即卵子排出的一段时间;

4.排卵晚,即卵子排出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的一段时间。

排卵前期,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酮。雌激素逐渐修复出血期子宫内膜以止血,并随着雌激素分泌的增加使修复后的子宫内膜逐渐增厚(称为增殖反应)。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达到峰值。排卵时,成熟卵泡破裂排卵,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受雌激素滋养的子宫内膜失去支持,出现少许出血。一般情况下,这种出血极短(约1小时-2小时),显微镜下白带中只能看到红细胞。排卵后破裂的卵泡迅速塌陷闭锁形成黄体,并分泌孕酮和少量雌激素,使增生反应中的子宫内膜继续增厚(称为分泌反应)。如果没有怀孕,黄体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4天,即会萎缩失去功能,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下降,使分泌期的子宫内膜失去激素营养,完全脱落出血(称为月经)。一般来说,排卵期短而少量的出血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出血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或反复不愈,可视为月经不调现象。

排卵期出血有两个原因:

1.性激素分泌失衡,使排卵时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使出血明显。

2.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或卵巢表面炎症性增厚使排卵时子宫内膜充血明显,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或炎症增厚的卵泡表面出血多于正常,随输卵管蠕动返流入宫腔,经阴道排出。

肉眼可见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3天至5天,但很少达到7天以上。严重的话可以一直滴到下次月经来潮。有的出血量很少,滴完后很干净,或者带血,一般情况下很少达到月经量。出血可伴有肿胀、疼痛、不适、隐痛或一侧小腹明显疼痛,甚至累及腰部和大腿内侧。症状可每月或隔月连续出现1次。有些人每年都有几个月有这种现象,有些人一生只有一次这种现象。排卵期反复出血会影响怀孕,如果是这样,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以下为大家通俗总结:

排卵期出血是每个女性朋友都可能出现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这种出血量很小,肉眼观察不到,但有些人会有明显的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

排卵期出血,有的人一生可能出现一次,不必太在意。

多次症状较轻者,可通过自我护理治愈。他们可以多吃龟、鳖、鱼、虾、乌骨鸡、黑芝麻、鸡蛋、蘑菇和新鲜蔬菜水果等滋补品,少吃煎、辣、香、燥等助火之品,以免肉类、油腻、过甜食物,用脑过度,易疲劳,情绪波动。

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者,应去可靠的诊所和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

无论次数多少,症状轻重,在月经和排卵出血期间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遵循各种保健措施,避免洗澡和性交,避免致病菌向上感染。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