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初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正确处理高中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的关系,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放到具体的区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成因和特点,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一些高二文科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相当陌生,这无疑给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难题。如何把握基础,适时升级,重组教材内容,加强地理知识的融合,成为高中地理教师讨论的话题。根据中学地理课程安排和高考要求,文科班地理教学和总复习的总体安排是分科后复习初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同时教授高中选修课(一)和(二)。高三必修课复习从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到高三第二学期全市模拟考试前结束(大概3月下旬)。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学习高三地理普遍比较困难,尤其是高一第一单元的内容。很多同学认为即使理解了课本上的内容,到了应用和解题的时候就不会了。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一、改变学生对初中地理的看法和学习方法。很多同学普遍认为只需要看一本书,背下来,记住,暂时通过考试。一旦考完了,上了高中可能就忘了。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不重视,所以学习就是为了处理事情。在高中阶段,我们的教师应该改变学生对地理作为辅修学科的看法和学习方法,介绍地理的特点,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第二,在学生中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在高一地理第一节课,或者课后,要求学生理解,并以书面形式上交。老师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学生普遍反映和暴露的问题。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其次,研究新课标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前要对初高中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和调查研究得到的教材变化,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出发点和重点。三、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衔接知识,重点掌握必要的知识。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衔接,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衔接。根据学生常见问题确定复习内容。比如中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学生不会看地图,也不知道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有多少个洲,更不知道具体位置。所以在连接知识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地图上,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分析问题、推理问题。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要有一本图集,培养学生的识图、识图、画图能力。第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特点和地理学习的规律。地理学习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此外,地理还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比如地理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从数学上讲,球面的知识可以用地理学中的经纬度知识来分析;英语很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培养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知道为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你要学会运用规律,总结规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真正理解地理,学习地理,学好地理!五、拓展区域地理,实现初高中一体化。地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区域性问题是综合性的。区域地理既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起点,也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归宿。任何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考试的命题来看,试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和出发点,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从某种程度上说,区域地理是考题的“门槛”。可见,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拓展区域地理的内容,实现初高中地理内容的有机融合。1.建构地域系统,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根据高考大纲要求的区域地理内容,记忆重要区域的空间位置,构建“大脑地图”,在地图上解决定位定向的知识,为后续的地理知识学习扫清空间分布的障碍。形成最基础的地图基础。(1)制图,以图例和注释为依托,在地图上巩固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位置,为形成知识体系提供空间平台。②拆分普通地图,突出主要地理事实,以中心事物为载体,提取地图中的主题,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3)叠加专题地图,把相关的地理事物放在同一张地图上,养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综合能力。2.整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区域特征,形成区域综合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①从经纬网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位置了解地理环境的水平结构。分析区域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等具有地带性特征的地理要素。②从地形剖面的角度把握地理环境的垂直结构。通过对地形剖面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形、水文、交通线走向等非地带性地理要素,充分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③在准确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的前提下,立足本区域,向外延伸,比较区域差异。(4)寻找区域主题,在众多地理要素中找到本区域特有的或全球性的问题,形成规范的表述,联系周边,形成对主题的深刻思考。3.案例教学以某一地区为载体,分析其重要的地理要素,如地形(山脉、高原、盆地等。)、气候、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用高中地理的方法分析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总结出分析地域特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