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本智和“Harimoto Tomokazu”?
吐...哈里·和夫...摩托车?我念了出来,与此同时,电视上的解说员还在说:“张本智和这个板子是果断的,但是……”
我:?不是HARIMOTO tomoka zu吗?张本在哪里?智宇在哪里?
之前在其他比赛中也见过类似的情况,解说员说的名字和屏幕上显示的英文名字发音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很奇怪吗?英文名Michael翻译成Mike或者Michael,至少发音差不多。
而且很久以前,我就注意到,像“波多野结衣”这个发音是“波多野优”的,根本就没有“波尔图”或者“优”这个词,那为什么大家都叫她“波尔图老师”呢?波尔图在哪?为什么不打电话给哈先生?
带着这个问题,我看完比赛后马上查资料,发现背后的原因还挺有意思的。
通俗解释:为什么是张本智和“哈利摩托”?
1
很久以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大家只是保持沉默,不写。
但是有时候没有文字真的不方便,于是人们开始尝试造字,但是真的太难了。
后来他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汉字”的东西,用它的人很厉害,都是人才。日本官方史书《日本国志》记载,公元258年,一个叫王人的医生(真的是医生)把中国书籍介绍到日本(其中据说包括《论语》)。
好吧,既然汉字这么博大精深,那就直接用吧!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汉字太无聊了——同一个字有这么多读音!
因为各个朝代的读音不一样,而且过去传下来的人都是不同地方的,所以可能会有地方口音。一只广东羊读同一篇文章,一个冷或一个北京人读,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有很多种,汉音、五音、汤音、古训、民间训等等。
但一般分为两派:
“声读”派主张按传入时的汉语读音发音,或模仿相近的读音;
“杜巽”派主张完全抛弃汉字原有的读音,赋予其一套新的日语固有读音。
比如日本以前把老虎叫做“哆啦a梦”。“虎”字传下来后,“音读”派可能提倡读“h化身”,“训读”派可能把“虎”字念成“哆啦a梦”。(这只是为了你的理解。在日语中,tiger的发音是Tora,而不是hǔ.)
你在听谁的?群众会用嘴投票,用,不好用的自然淘汰,好用的留下来。慢慢的,什么时候靠声音读,什么时候靠训练读,就习惯了。
是的。
2
后来有人提出,汉字写起来太麻烦(尤其是古代的繁体字),应该发明更简单的文字。
大家都同意,但是怎么简化,又出现了路线分歧。
有人主张按照汉字的草书来简化,因为写起来很方便。比如一个音可以用“安”的草书来写。
再比如莫声。你可以借用“毛”的草书来写“も”。
另一个直男说,这不是写的太娘了吗?看“A”这个字,读成A,我干脆取它的偏旁,稍微改一下?看起来很彪悍,这是纯爷们的文字!
两派都不让谁怎么办?随便混在一起,或者群众用笔投票,喜欢写哪个就写哪个,冷门的最后自然会被淘汰。
结果日语有两种写法平假名(像草书)和片假名(像汉字)(加上汉字,有三种写法),因为借用了汉字,所以叫“假名”。
但时隔多年,谁也没有淘汰谁,各有各的位置。有些地方大家都用片假名,有些特殊场合也约定用平假名。比如在描述外来词或者科技名词的时候,倾向于使用片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可以一一对应书写,有点像英文的大小写,又有点像两组平行字。
就像我们学粤语歌的时候,有的人用英文字母标注发音:
有些人还喜欢用汉字来标记声音:
我们小时候学英语,也会标上:
嘿,哇,石油大亨?
说,这句话是中文吗?其实是英语句子,只是“借用”了汉字的字形来表达发音。
日语也是借用汉字和汉字衍生的新字来记录读音和内涵。
故事讲到这里,问题又来了:
一个普通的单词可以用几种方式发音或书写。你说“古德莫宁”、“古德莫宁”和“古德莫宁”。大家都知道是早安,但是名字呢?写作和阅读有几种方式,那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以后再读《约翰》和《约翰尼》。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同一个约翰?一分钟前还是“迈克尔积臣”,一分钟后又是“迈克尔杰克逊”。我怎么知道这都是关于那个在太空行走的人?
三
为了解决名字容易弄错的问题,日本人很快就答应了。
首先是书写方法:日本人的姓氏很多都是古代传下来的汉字(可能当时假名还没有进化),所以不容易改。好吧,既然姓都是汉字,那就用汉字取名字吧。
这是日本出生证明的一个例子。如你所见,上面的名字是汉字。
发音的解决方法也简单,用力就行了——这个名字一定要这样发音!就像贾平凹想读青蛙,而不是猫头鹰,朴树的公园想读朴树,不是嫖娼,也没有什么原因,只是跟着走。
比如Aragaki Yui的《心缘》,坚持可以有四种读音,但正确的只有一种。
四
好吧,既然大家的名字都是用汉字写的——“松下幸之助”,那么你把日语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没必要音译成“Mazhita Kounoz”了吧?用原来的汉字就好了。
毕竟很多日本人给自己取名字的时候,都是从中国文化里取的意思,比如吉祥,好,好,爱等等。日本皇室公主爱子公主的名字取自孟子:爱人者,敬人者,敬人者。
很奇怪,人家好不容易起了个有意境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就成了一串胡言乱语。我也记不住,就用了原来的汉字。
比如1949年末代皇帝溥仪参加东京审判的视频中,他在法庭上称日本军官为“吉冈”和“美津”,却没有用日语念出他们的发音。
网上还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1972年中国和周恩来复交期间,田中角荣总理和首相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最后一致决定坚持以前的“对等原则”,于是大家各奔东西。
五
虽然有时候会导致一些尴尬,比如一个中国人收到日本人的名片,会忍不住用中文念出名字,但是对方可能不知道是在叫自己。
因为一个汉字在日语中有很多读音,为了防止读错,日本的名片上通常会用假名或者罗马字母来标注。
罗马字母对应的是平假名或者片假名的发音,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aoeiu一样。
六
看完这里,你大概已经明白了,一门语言包含了“文字-发音-内涵”三样东西,你也一定知道为什么评论者称“张本智和”为张本智和,而不是哈利摩托。
因为在中文里“张本智和”可以让中国听众得到他名字的本义,而在日文里HARIMOTO TOMOKAZU就是他名字的发音,所以解说员没必要学一个日文发音。
我去查了一下,TOMO,可能是“智慧”的意思(懂日语的朋友可以帮忙解释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把欧美人的名字也翻译过来也挺好玩的——布什是布什,肖特是肖特,约翰逊是约翰的儿子约翰逊,史密斯是铁匠。
七
据说现在很多日本人汉字水平下降,不想写复杂的汉字。所以在起名字的时候,他们的姓氏都是用汉字保存的,名字直接是片假名,比如宇多田,就写成宇多田。
这意味着语言的进化仍在继续,永远不会停止。现在人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后代如何使用语言。
就像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演变成英语一样,像加油、羽衣甘蓝、人山人海等词汇也在人们的不断使用中流行起来。
全文最后,如果对你有收获和启发,记得点赞并“观看”,欢迎转发。再次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