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普利策的人物经历
普利策年轻时家境殷实,不愁吃穿。但是在他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后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妈妈再婚了,他和继父Blau相处不好,让他在家里吃了很多苦,所以他想出去独立。17岁的普利策就这样离开了布达佩斯。
起初,普利策想成为一名奥地利士兵,但因为年龄太小、视力不好、身材瘦弱而遭到拒绝。于是他去了巴黎和伦敦,要求加入外国军团,但还是处处碰壁。然后他去了德国汉堡。在那里,一个德国人对他说:“小伙子,我可以让你坐船去美国当兵。”普利策认为,那时候到处都有大量的失业人口,找工作很难。年轻人当兵的时候只能填饱肚子。美国很远,但是德国人炸了美国兵的待遇,他就爽快的答应了...1864,美国内战如火如荼,紧张的气氛弥漫在北美的每一个角落。在北方东海岸的波士顿港,深夜一片死寂,漆黑的水面上除了船上闪烁的灯光什么也看不见。在港湾里的一艘船上,有一个17岁的男孩四处张望了一会儿,趁船上的人不注意,迅速跳进了冰冷的大海。他潜入水中,游离了船,然后探出身子喘口气。下午,当船靠近海岸时,他已经提前看到了陆地位置。他开始向岸边游去。游了一会儿泳后,他筋疲力尽了。他在水面上漂浮了一会儿,浑身发冷。他几乎坚持不住了。他想喊“救命”,但他一喊,美国海岸警卫队士兵就会向他开枪。就算他没被打死,海防人员也会把他送回船上。那岂不是白费力气?他咬紧牙关,又向前游去。突然,一个坚硬的东西击中了他的痛处。啊,这不是岸上的木桩吗?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冒险下海的17岁男孩名叫约瑟夫·普利策。这个普利策,后来在美国声名鹊起,成为富翁和新闻界的创始人,就是这样踏上美国大陆的。况且普利策偷渡上岸后,发现美国的农田风光和匈牙利大不相同,幅员辽阔,人少,但一切都井井有条,美国农民的生活比家乡好得多。普利策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到达纽约。纽约不比欧洲的一些城市大,也不是很漂亮,但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商业建筑很多,新房子越建越高,直抵云霄。他特别喜欢人们快速交谈的方式。在这里他能感受到生命的飞跃和成长,纽约城就像他自己一样,既年轻又充满活力。普利策认真学习英语。由于头脑灵活,记忆力强,他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对话。普利策觉得靠打零工谋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找到联军总部,报名当兵。林肯骑兵队的一名中士接见了他。看到他英语很别扭,中士突然用德语问他:“你会骑马吗?孩子。”这时,普利策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对于一个在匈牙利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骑马是他最喜欢和最棒的。当他问“骑兵”是什么意思时,他开心地点了点头。中士带他去见军官。军官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如果你想为这个国家而战,你一定是刚下船。你得证明你能成为美国人,对吧?”这太棒了。你找对地方了。这里的林肯骑兵成员都是来自德国的贵族家庭,他们会像兄弟一样照顾你。”因此,在17岁时,普利策成为林肯骑兵队中最年轻的士兵。
军纪严明。普利策骑马骑得相当好,但他的行为不像一个士兵。他站不直也走不好。有一次班长骂他,他一直顶嘴,挨了班长重重的一巴掌。普利策古怪的外表和神经质的表情经常让指挥官们不高兴。有一次指挥官暴跳如雷,吼道:“叫他滚蛋!我们的军队里没有这样的傻瓜。这种话深深刺痛了普利策的心,让他离军人越来越远。后来他才知道,在那些身经百战、饱受战争之苦的老兵眼里,他就是个萝卜头。老兵们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战友,在战火中失去生命,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年轻的普利策并不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但他却经常谈起战争,并且狂妄自大。老兵和军官怎么可能不讨厌他?骑兵的伙食不错,发展中的普利策每天都一样,长得又壮又高。渐渐地,连长兰塞上尉开始喜欢他,有空就把他叫到帐篷里和他下棋。兰塞上尉告诉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是战后的优势,但在军营里不能有个人行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当人们要求你前进时,你不能后退。主任会为你考虑的。猜测骑兵上尉会做什么或者林肯总统会做什么决定,这不是二等兵普利策的事。篮球队长也表扬了他,说他的骑术在全公司名列前茅。普利策频频点头,似乎明白了很多。
但是第二天一早,普利策又遇到了麻烦。一大早集合时,他迟到了,而且衣冠不整。价值之星班长咆哮着命令他步出队伍,大声训斥,恶毒的话都搬出来了,连祖宗和祖国都骂了。普利策非常生气,用尽全力一拳打在显示器的脸上。他的性格是谁伤害了他的自尊,谁就会大发雷霆。战士们都愣住了,回过神来才上去拉他走。这时,一个排长听到了声音。排长听说士兵敢打军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普利策被带到总部大楼,被荷枪实弹的士兵关在禁闭室里,这是他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在战争时期,他可能会被枪毙。但他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谁再敢侮辱他,他就再来一次。不久,兰塞上尉来了。普利策问:“是你把我拖出来枪毙的吗?”兰塞上尉说,“你又在胡思乱想了。军队不会这样对待一个18以下的孩子。但是被你打的班长想杀你。幸好有许多士兵替你说情。”普利策感激地看着船长,脸颊上挂满了泪水。兰塞上尉说:“我是来向你告别的,我将被调往另一支军队。你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不要在战争结束前挑战军队。”
普利策出狱后回到了公司。他记住了兰塞上尉的忠告,从那以后,在军队的这最后一段时间里,他再也没有犯过错误。他不再是一个乐观活泼的小男孩了。这段经历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让他以后不愿意在任何人身上寻找友谊。1865年5月23日,盟军在华盛顿举行了最后一次阅兵,林肯总统宣布美国内战结束。普利策拿到了他最后的薪水。像许多无家可归的士兵一样,他决定留在纽约。在战后的纽约,大量的退伍军人让本来就很难找到工作的失业大军更加庞大。如果有工作机会,会有数百人申请。普利策的英语还是不行,也没什么专长。很难找到工作。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后来他的外套有一个洞,他买不起新的。尽管如此,普利策还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干净。只要口袋里有一毛钱,他还是会去一家法国酒店附属的小店找人擦鞋。有一天,擦鞋的人对他说,一个军人,请帮帮他,不要再来擦鞋了。普利策问为什么?擦皮鞋的不得不说,法国酒店的有钱人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擦鞋。普利策看了看自己破旧的衣服,又看了看那个富人投来的轻蔑的目光,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种尴尬的局面让普利策决心离开这座城市;而且,他发誓有一天会回到这个地方,买下这个法国酒店,然后把它夷为平地,在这里重建一座举世无双的摩天大楼。
那天,普利策碰巧遇到了林肯骑兵队的一位战友。他的战友劝他去西部,那里才是真正的美国,于是普利策决定去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相信他的希望会在那里实现。普利策离开纽约时身上只带了几枚铜币。他卖掉了他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块丝绸手帕。他步行和坐火车去了圣路易斯。当他看到密西西比河时,他不仅身无分文,还卖了一些衣服。他旅行的距离相当于从布达佩斯经过巴黎到伦敦的距离。他把母亲的那张漂亮照片带在身边,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这是他唯一能得到安慰的短暂时刻。
普利策于那年6月10日晚抵达密西西比河,正好赶上一场雷雨。他又冷又饿,看着街对面的灯光,却又无可奈何。没有桥,也没钱坐轮渡。他浑身发抖,不知道如何熬过这一夜。他站在岸边,看着渡船来来往往。当船夫叫他走开时,他只是假装没听见。普利策等待另一艘渡船靠岸,于是他硬着头皮问船夫:“需要人手吗?我必须去圣路易斯,但是我身上没钱。如果我留在这里,我会冻死的……”船夫仔细看着他因寒冷而变紫的脸,最后为他向船长求情。船长答应让他上船烧锅炉,以便免费坐船过河。船终于靠岸了。普利策铲了一夜煤,四肢无力,全身酸痛,下船时差点摔倒。船长给了他一些钱,并告诉他去哪里找一个吃住的地方。他找到了最便宜的旅店,睡着了。
下午,普利策被嘈杂的声音吵醒了。当我起身向窗外望去,只见阳光照耀在宽阔的密西西比河上,圣路易斯是如此的生机勃勃。他来到街上,买了一个面包边走边吃。此刻,街上满是猎人和商人,当然也有优雅的女士和贫穷的工人。新建的商业大楼、银行和学校随处可见。这些美丽的画面让普利策确信圣路易斯是一个可以寻求光明未来的城市。
普利策第二天就找到了工作。因为身体瘦弱,干不了粗活,脾气也不好,有些自大。他不想做那种颐指气使的事,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做过骡夫、水手、建筑工人、码头苦力、餐馆服务员、马车夫,但没有一个是真正快乐的。普利策很幸运,租了一栋好房子,和一个德国家庭住在一起。房东建议他找一份固定工作。如果你想找到一份正规体面的工作,你必须先学好英语。于是他来到图书馆,找了一份工作,每天为图书馆工作2小时,换取随意借书的便利。普利策每天早上都要赶到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到了上班时间,又赶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在图书馆里,他遇到了一位名叫托马斯的教授。心胸开阔、好学的普利策赢得了托马斯的青睐,两人一拍即合,聊得十分投机。托马斯对普利策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
从65438到0868,普利策成为律师后,因为没钱开律师事务所,也因为年纪小,英语说得不好,生意一直没有起色。一天晚上,有两个人在图书馆下棋。其中一个还没有决定。站在后面看着的普利策提醒他:“别走那一步!””两个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看着他。其中一个说:“老兄,如果你走那一步,你就输了。"普利策站在另一边,拿起棋子走了几步,说:"先生,你这样对付他,还是会赢的。”这两个人看着普利策和棋盘,好像被这个奇怪的年轻人的棋艺惊呆了。普利策正要离开时,其中一个人拦住他说:“年轻人,我想见见你,一个棋手,给你介绍一个我的好朋友。这是埃米尔先生,我叫苏西。”普利策听了忍不住伸出了舌头。他太无知了,竟然敢骄傲地指导两个有名的人下棋。在圣路易斯,每个人都知道埃米尔和苏西,尤其是苏西,他是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过去曾帮助林肯竞选总统。苏西来自德国,曾担任美国驻西班牙特使。他在内战期间是一名少将,现在是密西西比州的参议员。这两个人拥有一家圣路易斯西部邮报。
当苏西听到普利策说他曾在林肯骑兵队服役时,他和埃米尔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同时想到,这个年仅20岁的年轻人,当过骑兵、打杂、律师,见多识广,棋艺了得,实属难得。就像《西部邮报》的一个记者辞职了,他不得不找人来填补空缺。苏西和埃米尔都想到了普利策。他们问普利策是否愿意成为一名记者;普利策说,他当然想当,但一直没写过文章,怕自己不能胜任。他们鼓励他边做边学,说他很聪明,很快就能胜任。普利策上班第一天,主编派他去采访一起盗窃案。当他到达被盗地点时,许多其他报社的同事已经得到了消息。普利策不仅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还帮助办案人员分析案情。结果案子很快就破了,普利策也写了一篇精彩的报道。就连对自己能力有很大怀疑的主编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人。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普利策写了许多报道。他之所以能一口气写这么多报告,是因为他写得快,一分钟都不浪费。接到任务后,他满大街跑。他不仅报道市政府面临的困难,还写码头工人的打架事件,甚至是其他报纸从未提及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认为报纸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应该报道他们身边有趣的故事。如果苏西没有支持他的观点,他的手稿就不会被发表。他的文章一发表,读者争相传阅,立刻洛阳纸贵,帖子销量猛增。该报老板苏西(Suzy)将普利策调到杰斐逊城,担任该报驻该市的特约记者,报道州议会会议的新闻。他在首都接受政治采访的第一个月,就打入了议会的政治核心。由于苏西先生的影响和培养,普利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苏西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新闻业的天才,总有一天会与自己并驾齐驱。
如苏西所说,186965438+2月,普利策通过选举,当选为州议员。进入议会后,他敢于直言,尤其是对贪官污吏,就像在报纸上发表攻击文章一样。普利策得知圣路易斯市政当局征收的大量税款去向不明,于是提出议案追查。当时有成员强烈反对,甚至公开威胁他的人身安全。朋友们也劝普利策不要和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斗,说他们会杀了你。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议会与他们斗争的同时,他写了一篇内幕,发表在《邮报》上。由于公众舆论的压力,当局被迫追查,并将犯有贪污贿赂罪的官员绳之以法。正因为如此,普利策被州长任命为圣路易斯的三名警察之一。他今年才23岁。他来到圣路易斯时身无分文,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这个城市家喻户晓的人物。
今天的普利策是个小资产者。他抽空回了一趟老家。回到布达佩斯后,他扑进母亲的怀里,母子俩紧紧相拥,泪水滚落。9年时间,一个流浪的穷孩子变成了一家报社的有钱老板和政府官员,普利策的继父都不敢相信。
普利策回到美国后,直接去了圣路易斯。这段时间,他做了一笔生意,赚了不少钱。赚钱的原因是他买了一份报纸,卖给当时的新闻巨头米凯拉,净赚2万美元。圣路易斯的居民不得不承认,普利策也是一个有商业眼光的人。一天,普利策突然告诉一个朋友,他要去华盛顿特区,担任《纽约太阳报》的特约记者。他完全有理由去华盛顿。他从欧洲探亲回来,在那里呆了几天,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孩。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凯蒂。
普利策到达华盛顿后,渐渐爱上了凯蒂。但是凯蒂的父母很难接受普利策奖。在他们心目中,新闻工作不值一辈子。普利策下定决心努力工作,希望能在新闻业闯出一番名堂。他深信这个行业也能出人头地。
六月,普利策和凯蒂终于喜结连理了。婚后,这对年轻夫妇去欧洲度蜜月。这对夫妇的生活一直很幸福。在欧洲旅行了10个月后,他们回到了圣路易斯。普利策发现圣路易斯的一份旧报纸《圣路易斯快报》因经营不善即将出售,于是以25000美元买下了《快报》。就这样,31岁的普利策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但是这份报纸的发行量只有24份。为了改变它的旧面貌,普利策将其更名为《圣路易斯快递邮报》,他在新报纸的头版刊登了发行宗旨——这份报纸除了为人民服务,不为任何政党服务;本报不是* * *和党的代言人,只报道事实;本报不会支持总统或国会,只会公正谨慎地批评;这份报纸将抨击一切犯罪和腐败...
特快专递是面向大众的。它每天发布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报道,以及公众喜欢看到的文章和图片。深受大众喜爱,发行量猛增。普利策也喜欢发表一些发人深省、有争议的文章,比如一篇与税收有关的文章。它公布了富人和大商人缴纳的税,以及工人和小商人缴纳的税。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富人交的税很少,穷人交的税却比他们多。这篇文章一见报,几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普利策把最后一份报纸钉在报社门前的窗户上,自己则躲起来,听拥挤的读者对报纸的反应。
普利策这样做自然会得罪人。一些大商人恼羞成怒,与那些大逃税者勾结,撤回了他们在《快报》上的广告。现在普利策的损失不小,但他挑战恶势力的决心没有动摇。普利策一生最痛恨的是政治腐败。他曾在《快报》上写道:“我们政治生活的最大破坏者是什么?当然是腐败。为什么会造成腐败?大自然是贪财的。谁是贪婪的最大煽动者?.....金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吸引力。有人为它出卖灵魂,有人为它出卖肉体,有人视金钱为一切……”
作为出版商和主编,普利策相当忙碌。我的事业日益扩大,我得有个得力助手。他几乎跑遍了全国,最后找到了一个叫柯克利的人,性格差不多,胆子也很大。普利策任命他为主编。这样,普利策就可以专心做报纸的老板了。1881年,《特快专递》销量大增,普利策赚了不少钱。他和他的员工分享部分利润。主编除了高薪,年底还参与分红。特别努力的报童,可以得到金表或者银表。每年圣诞节,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整鸡大餐。此时,普利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虽然婚姻和事业都很顺利,但普利策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
1882年秋天,正当他和家人准备去加州度假时,报纸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施勒贝克的律师被报纸上一篇对他不利的文章激怒了,于是拿着枪来到报社闹事。柯克利出于自卫开枪打死了他。这个案子几乎毁掉了普利策和他的报纸。四面八方的敌人聚集在报社门前,威胁要处死普利策。疯狂的人群甚至把点燃的火炬扔进了窗户。普利策认为,无论如何,杀人肯定是坏事,谁干的都一样。西方每天都在变化,从野蛮走向文明。我们应该依靠法律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已经准备好了。他先将柯克利保释出狱候审。他自己带领家人来到纽约。
此时的纽约与他刚从骑兵队退役时大不相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为了在纽约立足,普利策认为最好还是办一份报纸。于是他买了一份债台高筑的《世界报》。5月1883,11,第一期《新世界报》刊印,立即引起轰动。许多报纸编辑摇摇头,认为这种报纸在纽约行不通。但它每周都会发表一篇由普利策撰写的社论。这篇社论说出了工人们的心声,对纽约的富人和权贵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世界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道理,很快赢得了读者。普利策还利用报纸的地位在总统选举中支持格罗弗·克利夫兰。《世界报》列举了四个支持他的理由:1。他是一个诚实的人;2.他是一个诚实的人;3.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后来短短几年,《世界报》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它带来的震撼让人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普利策热衷于政治。1885,高票当选纽约市代表。
然而,妻子对凯蒂不满。她的丈夫越忙,在家陪她和孩子的时间就越少。有一天凯蒂跟普利策开玩笑说:“约瑟夫,你一整天都没回家。外面是不是有别的女人?”普利策点点头说:“是的,比你漂亮多了,我也很喜欢她……”原来,普利策说的是“自由女神像”。在国会,他听说法国人筹集了一大笔钱来建造自由女神像,作为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女神像已经成型,正在等待礼服运往美国。有人建议把她安置在罗德岛更高的地方,让每个进入纽约港的人都能看到,但国会迟迟没有通过拨款预算。
普利策要筹集一笔钱,让法国的礼物尽快到达纽约。然后他通过《世界报》呼吁捐款。《世界报》的呼声立即得到了回应。1886 10当自由女神像站在纽约港时,普利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人站在主持仪式的行列中。
1887年,普利策正忙于纽约的一场选举。他夜以继日地发表演讲、写文章、策划选举。他的健康越来越差。一天晚上,主编柯克利走进普利策的办公室,看到他直直地看着自己,脸上有两行泪水。原来普利策什么都看不出来。他的眼睛瞎了。
为了休养生息,普利策和凯蒂开始了漫长而悠闲的环球旅行,途经印度、中国和日本。回到美国后,普利策计划为《世界报》建一座新楼。他买的那块地是他退伍时穿着旧军装,被有钱人嫌弃,连擦皮鞋都把他拒之门外的法国酒店所在地。
1890 65438+2月10,纽约第一高楼新普利策大厦落成。这是一栋20层的大楼,地下室作为印刷厂,一楼是售楼部,二至十楼是高档写字楼出租,十楼以上是《世界报》的枢纽中心。镀金圆顶是普利策的办公室。十一楼是为加班不能回家的编辑准备的漂亮卧室套房。普利策没有债务来建造这座大楼,这座价值200万美元的大楼完全是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