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尖子生读书笔记——马的牛逼朋友
1.杨超-90后,他是美国矫正与学习学校的创始人。
“很多时候,创业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你的能力和那个程度有关。”想起查理·芒格说过的话,要想得到什么,首先要对得起。如果说鸡汤味十足,其实讲的是一种循环效应。当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你可以完成更困难的任务,遇到更优秀的人,然后优秀的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更困难的任务,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此循环下去。也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至少,读书学习这种低成本的事情,马上就能搞定。
“我在一个行业待久了,觉得自己很牛逼。突然知道原来世界里有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游戏,发现它只是井底之蛙,天有多高我也不知道。”她从小就在探索这个世界,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在不断的追求。从在大学建立新媒体营销俱乐部,到在新东方教授英语,到成立公司帮学生找实习,到发现自己有语言天赋,到写了一本书《再见》,创办了自己真正的公司。这不就是李氏一路走来的口号吗!——《好奇心不死》。时刻要有危机感,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在老板、主管、客户面前,都需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对各个领域探索的强烈好奇心。用现在的话说,你是“斜杠青年”。想想各领域拔尖的人。他们必须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不仅仅是专业学位。
2.李倩-青山资本副总统
“我在任何一个行业,我首先需要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是最好的。”她是日本美食爱好者,喜欢吃寿司。她经常想着吃世界上最好吃的寿司,然后她可以给剩下的寿司打分。哪里都一样。有了这个领域或行业的“评分标准”,做决定就容易多了,因为事情的本质被找出来了。
“我的一个优势是在投资圈里懂得品牌营销,这是一种差异化的身份。”“首先你要有标签,其次你要给他实质性的帮助。我觉得我能提供的帮助是在营销方面,我能提供的帮助是最好的,也是最极致的。”打造个人差异化优势,形成多维度竞争,某种程度上,李倩的营销能力是一种“产品”,初创企业对这种能力有“需求”
“根据制作的目的,问问自己这是不是最短的路径。这是一个判断依据。有了判断依据,就可以做选择题了。”我这里理解的最短路径不仅仅是时间最短或者效率最短,因为时间短、效率高并不代表质量高,比如学生半小时完成整张试卷。就是高效妥善的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
3.马北京天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书上写着“一件事的成功率是90%。一旦成功,可以赚5000万。如果你失败了,你将一无所有。但你这辈子只能做一次,所以马温雅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还是有10%的几率会输。”不要说我是否会做这件事。至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权衡风险很重要,不能忽视小概率结果。李笑来说有很多。刚考取驾照的人,驾驶技术几乎低于有过驾驶经验的人。可以推断,有驾驶经验的人占有驾照总人数的95%以上。那么这些迫不及待要开车的新手司机可以说是驾驶水平几乎垫底。换句话说,安全事故的小概率总是被忽略的。
4.李叫兽——百度副总裁,营销类微信官方账号“李叫兽”作者
“在我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当我的直觉感觉与证据发生冲突时,我总是相信证据而不是直觉感觉,即使那种直觉是我特别想要的。”从他每次关于营销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我经常用心理学、行为学甚至神经科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我经常用我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一件事情。除了太相信自己,也是懒于思考的表现。事实上,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帮助自己整理和探索,会容易得多。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培育长期的差异化竞争力是任何战略的基础,任何企业都不会例外,个人也是如此。”往往企业讲战略、讲策略,甚至一个营销活动、一篇软文其实都适用,产品没有差异化。比如你这次在商场买牙膏,下次就买别的,一样,缺乏忠诚度;一场营销活动,在社会普遍浸泡鸡汤的时候,一场网易“茶丧”反鸡汤营销活动凸显出来。
“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随着见识的增加,建立联系的收获会越来越大。”人们更喜欢视觉信息,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知识点。往往更容易想到广告画面要好看,求婚时PPT画面要大,尽量有画面感。但如果强迫自己深入思考,寻找联系,就能找到更多的联系。早期乔布斯发布会上说“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努比亚手机说“一部能拍星星的手机”,这些都是文案角度的图片联想。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曾经有一个TED教如何记忆不同的单词,说是在大脑中建造一座城市,将大脑建造的“城市”中的所有物品可视化,其实是可视化帮助记忆的一种表现;此外,各种图表的制作,如甘特图、条形图、曲线图甚至流程图,都是可视化的体现。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之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连接起来应用了。
5.丹尼刘——乐纯酸奶的创始人
“品牌的底层驱动力是创新,是1%的人带来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叫‘内容’的创造者;有了创新,你需要有人和你互动,帮你传播。用现代的话来说,叫‘社群’,最多占你受众的9%,剩下的90%,所谓的潜水员,才是品牌真正要服务的消费者。”据说小米和锤子手机不都是这样的。建立一个社群,用少部分人参与进来帮助产品不断迭代,然后通过。一个产品往往很难满足当今商品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需求。从长尾的小需求,逐渐扩大。起初,亚马逊只是瞄准了大众图书以外的图书长尾市场。paypal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满足在ebay上在线拍卖的那一小部分人。现在我总是在想一个产品能撬动多少人。不如先想想哪一小部分人能满足真正的需求。
“我发现生活其实并不是这么单线程或者单主题的剧本。其实只有在这种艰难的选择中,你才真正拥有了你的自由空间。这时候你可以编个理由说这就是他妈的选择,因为老子就是这样的人。那么别人也不能说你错了,所以这是人生难得的非常自由的时刻。”人生没有对照实验那样的参照物,你可以看看10年前如果你选择了另一条路你会怎么做。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过去的一切都是沉没成本。继续做选择题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