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怎么处理?
从小学到一年级:
没有学习的计划。从小学到高一,很多学生仍然保持着小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我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只是被动的支持老师的指挥和安排。这种学习方式在课业繁重的初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没有形成知识结构。作业从原来的三门变成了一下子六门,每天上课的内容增加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了,学科内容也逐渐深入。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导致头脑中的知识如同一盘散沙,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单元考试成绩好,综合考试成绩差的原因。
不会上课。小学课程内容很简单,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掌握老师讲的内容。初中就不一样了,不仅初中的内容深化了,而且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比小学高很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带着问题听课,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大部分初一学生都没有这种意识。因为他们课前不预习,上课真的有很多不懂。他们上课不做笔记,所以课后会做。这样只会导致学不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心理落差。对于重点中学来说,学生是从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在排名和分数上会有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普通中学来说,生源良莠不齐,校风不好,初一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都不太好。
新环境的影响。到了初中,认识了新同学。对于外向的同学,我可能会多交朋友,交朋友的时间会增加,会耽误一些学习时间。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对新环境的适应会比较慢,严重时会不合群,消极,对学习也有很大影响;
教师之间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与小学不同。目前学校都在赶进度,课堂教学速度快,会让大部分学生不适应。另外,一些老师自身的问题,比如普通话不标准,性格怪癖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从初中到高一:
高中毕业后,他们将面对身无分文的理科生。因为没有掌握一些科目的学习方法,这些科目的成绩较低,所以学生可能会在学习上出现偏差,尤其是一些以后想学文科的学生。他们对理科的要求普遍较低,这一方面会影响他们目前的总成绩,另一方面也会在考试中出现问题。
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差别很大。初中的学习主要是靠记忆。考试中一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水平,另一部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高中的学习来说,记忆只是学习的重要前提,更多的是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考试中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进入高中后,学生都是15岁以上。他们虽然思想不成熟,但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做决定了。他们不愿意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观念过时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这个阶段的叛逆比初中更明显,很难控制。
2.二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学习不满意的一些因素:
初二学生
初二是学生逆反心理最强烈的一年。家长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存在一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
初二是学生最容易放松的一年,是初中三年的分水岭。初二以后,各科内容和难度都大大增加,特别是公式分解和几何的加入,尤其是几何辅助线的大量出现,让很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产生了几何恐惧症;另外,新科目物理的开设,增加了高二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高二也是中考英语知识最集中的一年。
初二以后,课程本身内容丰富,难度较大,涵盖了中考60%左右的考点,而且大部分重点中学基本都是初二就把初中的所有知识讲完,所以老师讲课的进度会明显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阶段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可能因为难以消化增加的内容而出现科目跛脚。即使是第一阶段基础扎实的学生,进入第二阶段也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学习任务繁重的压力。
高二学生
面临考试:一般大部分考试都在高二,尤其是第二学期,压力大。一方面要应付期末考试,同时还要应付考试。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往往会形成两极分化:你做了,就一飞冲天,不做,就每况愈下。高二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迷茫的时期,因为它既没有野心,也没有紧迫感去面对高考。
偏科现象严重。我们现在的高考是“3+X+综合”。分科后,很多同学对自己选择的科目很重视,但对综合科目中的非专业科目不够重视。比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同学,对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学习不够重视,文科课上不注意听课,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择文科的学生也容易轻视理科的综合学习。虽然非专业科目的分数在综合科目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些科目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总分也不会好,也会让你在高考中吃大亏。
3.初三、初三学生学习不理想的一些因素:
学生基础不扎实:高三,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同事要对整个初高中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如果原来的基础不扎实,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课程变化:初三增加化学,初三分文理综考,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要求更高。
对于高考来说,不再是对知识点的单独考查,而是对初高中三个学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学生能否清晰、熟练地分辨这些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面对高考,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巨大心理负担。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调整,考试成绩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根据科目,学生可能存在学习问题:
初中年级:
1,数学:(可以作为丢分的理由)
数学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对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机械应用上,无法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无法写出正确的答案。记忆力下降,问题我好像懂了,感觉在课堂上说过却想不起来怎么回答。
学生平时缺乏训练,导致计算能力差。比如“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比较严重。计算能力是一直困扰数学学习的最大因素。
学生对开放题学习不透彻,答错、漏答、理解错误太多。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没有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只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多少回答多少。
审题不仔细,解题过程不规范不准确,不能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每次考试都会出现,很后悔。
学生应试能力下降。考试的时候,有同学因为紧张而迷茫了一段时间,主要表现在连续几道题都拿不到分。
数学应用差,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复习中得不到锻炼,所以不提高。
阅读、考查、捕捉信息、阅读理解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不好。
综合运用知识,多角度多方法寻求解题策略不好。
2.英语:
从高一开始,英语单词要过听写,课文段落要背,句子要符合语法规范等等。,而且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要求极高,让很多高一学生措手不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强调小学老师和外教怎么教。这些无法接受的改变很容易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在的中学英语教材每节课都很重,对听说能力要求很高。因为教学内容太多,时间紧,进度太快,学生负担过重,消化不良。一旦高一英语不及格,中考就会相当被动。
现在的学生很懒,不爱背单词和语法。
3.物理学:
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物理知识是由许多概念和规律组成的。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生活的实际,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手段来实施和深化。很多概念和规律都是具体而抽象的,更加严谨,更具逻辑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与数学和语文知识密切相关。可以说,文学和理论是融为一体的。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这给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多是基于感知,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层理解。随着知识的深入和综合性的加强,特别是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问题多、遗留大、基础差的学生更加困难。
不熟悉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定理。不清楚实验探究的每个实验步骤。
回答不规范,无法用肢体语言回答。绘图不规范,步骤不完整,不规范。
4、化学:(可以作为丢分的理由)
答案不规范。比如回答有关物质的鉴别,鉴别实验的题是直接回答滴加试剂的操作,缺少少量。
习惯思维定势。看到一些熟悉的问题,在没有真正理解意思或要求的情况下,急于回答。
缺乏逆向思维。考试中遇到的不熟悉的表达和答题要求,无所适从。
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有遗漏。答案不全面。
忽略过量物质的存在。在推断或除杂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过量的试剂。推断物质时,由于新生成的物质很多,容易漏掉过量的物质。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可以先写出超标物质,然后再判断其他物质。
现象没有完全回答。在回答关于实验现象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关注一些主要现象,而忽略其他现象。
有结果但没有过程。
回答的内容与问题中的相关信息和要求不对应。
找不到问题解决信息。粗心的审题会导致错误。
5.语言:
不关注。我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学的,就是上课听老师讲重点,在课后面背,平时也不太注意作业的质量。
我不喜欢阅读。课外知识积累不足。
高中年级:
1,数学: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更难。所以会有一小部分新高是一辈子都适应不了的。表现就是上课大家都懂,不会做作业;或者即使做了,老师改了之后才知道有很多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见就懂,一做就错”。
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要求不同。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70分左右。如果一个班50人,一般会有不到10的人不及格,90分以上的人更少。有些学生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对高三接近满分的成绩和高一开学就不及格的差距感到不可思议。重点中学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压力特别大。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性。高中数学和初中相比,内容更多,进度更快,题目更难,但是课堂上的作业往往很难理解。由于各科信息量大,如果不能有效复习,学前忘后的现象就比较严重。
放松思想。因为高三的辛苦,一些高三的同学会有放松的想法,因为离高考还有三年,尤其是一些高三拼命补课上来的同学,他们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期待高三突然袭击。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都会失败。一些智力较好的男生比较“自大”,解题时只追求答案的正确,写作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严重。
2.英语:
生词、长度、语法的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中英语平均每单元生词量在45个左右,大大超过了初中。正文题材广泛,篇幅较大,约300篇,长句、难句时有出现。单元难点和语法也随之而来。
高中英语重视课文理解。在初中,学生习惯于老师逐句讲解课文。到了高中,老师就不这么讲课了,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外,初中生只重视课堂学习,不重视课后的整理和反思,无法主动学习教材之外的内容。
3.语言:
与初中相比,高中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要求更高。现代汉语阅读——初中生只应“巧用略读和浏览”,高中生应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另外,初中阅读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高中要自己分析判断,从不同角度评价和质疑。
阅读文言文——初中生要“理解基本内容”,高中生要“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内容词、虚词、句式和阅读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写作——初中生要“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业,课后练习不少于1万字的写作”,高中生要“45分钟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后练习不少于2万字的写作”。
4、物理、化学:
初中学的知识不系统。由于课改后学习理科的初中生学习不系统,知识储备不足,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进入高中后,量化学习很多,不仅是算术和代数,还经常用函数、图像、极值等数学方法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初中和高中的知识差别很大。这几年初中物理难度下降很大。虽然高中教材有所调整,但是高考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并没有降低,这使得初中生在进入高中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初中化学的部分知识是选修的,但是在高中的基础教学中,老师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就让我们的学习出现了断层,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高中物理最重要、最难、最基础的部分在于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打不好,直接影响高二高三的物理学习。所以高一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化学知识的飞跃让很多同学觉得高中化学很难。所以暑假要提前做好准备,高一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初中就忽略了,一点点积累,打好基础。
刚进入高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不擅长用代数解题。他们往往只记忆公式,很少关注公式应用的条件和范围。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进入高中后,经常会出现学生上课能听懂,课本能听懂,但解题时却出错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学生在强化理化概念和规律的同时,要认真完成每一道习题。如果他们不能解决,他们可以互相讨论。如果讨论失败了,他们应该向老师寻求建议。
三、失分原因及结果:
学习习惯失分的原因和结果
读写算错误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视奏、写作、计算等能力的差距。因为他们在平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偶尔的、暂时的差距就会聚合成难以克服的习惯性差距。
2.不良的学习习惯,在“一分之差,几个人上上下下”(不是不及格,而是没做对)的大考中,会给“聪明”的学生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种差距往往是“聪明”的学生造成的,他们听课时往往不注意细节,以为理解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就够了,而忽略了细节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学习方法失分的原因和结果
忘记学过的知识1。有些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从“模仿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自学”的主动学习方式。平时只知道“跟着”老师进步(跟着听课,做作业,复习)。因为老师一般的进度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所以有些学生在这种状态下难免会忘记学过的知识。
2.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新旧知识的“重叠”,如果忘记了学过的东西,必然会导致不能完全接受新知识的后果。
错误已经重复了1。这个问题严重困扰了大部分学生,经过反复教育,大部分学生拒绝改变。
2.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错误不被理解”,所以不能保证已经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
3.现有的错误如果不能彻底改正,就会和新的错误一起带来,不仅会使学生在日常考试中得不到优异的成绩,还会导致大考的极大失败。
有些同学没有掌握典型的解题思路。虽然他们平时做题很多,但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他们只要在考试中遇到一个“难题”,就难免会出现“无从下手,无从下手”的现象。
缺乏课后巩固练习,缺乏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往往导致学考脱节。
记忆不足1,对所学内容记忆不足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通病。
2.“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忘”的情况,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在考试中也会严重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能力失分的原因和结果
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解1,学生上课只注意对老师讲的集体步骤和方法的简单“模仿”,不会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2.上述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会解决难题”的现象。
课外延伸的缺失,课外环节延伸学习的缺失,造成了“应用不灵活”的现象。
缺乏课外阅读和课外环节中与阅读相关的知识,必然会出现“知识面窄”的现象。
缺乏系统的联系掌握,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必然导致日常学习中出现大量的“漏分”,导致考试分数大量出现。
知识点掌握不牢1。很多同学在日常学习中不注意牢牢掌握所学知识,所以难免会“觉得自己平时会做,但是考试的时候会做错”。
2.很多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答题效率低下就是这种现象的外在表现。
3.这种差距不仅会严重制约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还会造成学生在考试中“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完”的关键损失。
4.这种差距与其他失分原因交织在一起,会进一步伤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四、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十个坏习惯
习惯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征。好习惯能带来好结果,坏习惯只能带来坏结果。很多时候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一些坏习惯在作怪。
第一,没有计划的学习
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我在学习中应该做什么。我总是让老师和父母在背后推我的屁股。凡事预则立,成绩好的同学一般都很有计划性。学年有学年的总体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计划,周计划和日任务。
第二,学习不规律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当你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完全依靠你的情感。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学习到深夜。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做不了。
知识是随着时间积累的。人是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大脑的。三天吃饱饭打鱼两天晒网,事半功倍。
第三,学习不是量化的
每天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他喜欢专注于复习和突击考试。他每天为该记的内容,该完成的作业,该复习的东西欠钱。想要很好的掌握知识,必须依靠日常的知识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集中复习和突击检查所学的知识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第四,学的一般般
上课忘了带课本和学习工具。抄的时候明明是“B”,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却忘了抄到试卷里。粗心似乎成了孩子们的通病。如果家长不重视,学习成绩会受到严重影响。
五、同时学习。
经常上课走神,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自习课经常沉迷幻想,或者东张西望,浪费时间;做作业或者复习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说话的地方找借口。专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最起码的学习习惯。普通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俗话说“两只眼睛看不见,两只耳朵听不见”。
6.不要问你不明白的事情
太害羞,虽然学习中有很多不懂的问题,但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就装懂,做不到的事从来不求别人;我不知道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我好像什么都懂,但又不完全掌握。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再说还在读书的学生。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还要不耻下问。
七、有错不改。
作业本送到手里,虽然上面有很多老师修改,但很少放在心上;试题和试卷基本上只看分数就扔在一边,从来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改正错误。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填补漏洞的过程。一门课的知识缺口越少,学得越好,考试分数越高。考试中的那些错误,往往是你知识上最大的差距。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出一套“错题”,在每次作业、测验、考试后,让孩子把所有的错题都记录下来。这些大概都是孩子的知识漏洞。家长要督促孩子经常看这些题,时间长了漏洞就补上了。
八、课前不预习
即使老师问了,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什么。他上课只带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事情都要等老师告诉他。预习一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要求。孩子课前不预习,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走神,走神,烦躁,坐不住,爱说话,下课了也不听。我的心思已经在课后的娱乐中了。上课45分钟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老师是孩子学习的向导。如果孩子不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后可能无法弥补。
十、做作业不复习。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理解所学内容,拿到作业就做,一切都搞定了。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其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公式,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如果孩子没有要求解答就完成了作业,那根本起不到这些作用。
第六章家长和学生的类型
1,学生的类型——学生学习中的十个问题:
问题类型主要说明主要原因。
基础薄弱的学生做作业或考试不流畅、断断续续、慢,经常翻课本查以前的例题或知识点。?没有掌握某个学年或某段时间的课程,导致做题时很难记住基础知识;
知识体系不完善,知识点联系不紧密;
课堂上的一点知识,常年积累。
缺乏动力不喜欢学习;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完之后做什么?
对学习和考试的热情缺乏持续的热情和强大的动力。?学生不适应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
成绩差导致恶性循环,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转移,有其他爱好,觉得学习太枯燥。
粗心大意的人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看错了题;
在解题过程中,问题越简单,越容易出错;
作业或考试中有些细节把握不住。?暴躁、外向、冲动、粗心;
如果不熟悉做题的技巧,在审题时就会会错意;
做事轻飘飘,模棱两可。
情绪波动型在取得高分后,表现出一些意气风发的心理状态,如骄傲、自满甚至自负、兴奋、清高等等。拿到低分后,他表现出焦虑、急躁、自卑、迷茫甚至恐惧。
成绩又高又突兀,喜欢的科目很好,不喜欢的根本不学,比较感性。?多血质、内向、敏感;
自卑,缺乏自信,形成恶性循环;
人际关系差,容易受环境影响。
好动好动型缺乏耐力和毅力,容易草率决策;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做一些抖腿转笔之类的小动作或者下意识的动作。
我不能安下心来在家做作业。?热血,外向,兴趣广泛,浮躁,莽撞,不切实际;
学习习惯不好,父母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对自己不自信;
对事物敏感,易受环境影响。
无效学习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但成绩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较低。?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没有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学习中没有思考,没有思考,没有“悟”。
思维缺失型考场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上不了题;
经常觉得自己学了,却被考试蒙蔽了双眼;
看到试题后,不知道如何下手,从哪里下手,如何从整个问题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审题,如何利用知识点,如何解题,如何切入出题人的思路,将知识与实践分开。?上课不认真听讲,对例题理解不透彻,不能举一反三;
没办法学,做题思路单一;
高尚的和低贱的。
不熟悉的课本上70%的知识点都是不熟悉或者不理解的,要么是因为学习时间不够,要么是因为各种心理问题。
?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记忆方法不合理;
知识体系混乱,知识点脱节;
课后不复习等不良学习习惯。
错题型1对简单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
第二,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有是有非,模棱两可,可能错也可能对;
第三,对于复杂的问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路不到位,缺乏分析能力。?心态不成熟,容易受情绪影响;
做题逻辑性差,做题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的思路;
在做题的过程中,过于依赖答案,不自信,做题时想的太多或太少。
课堂或作业中经常出现“徘徊”现象;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兴趣点容易被分流,学习效率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专注力的训练;
对学科不感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后细节的影响。
备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具体问题需要专业学科评估。
2、父母的类型——各种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
忍受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