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传到中国后被翻译成了英语。

瞿秋白

这首歌最广为传唱的中文版是中国生产党第二任总书记瞿秋白从俄文版翻译过来的。后来,中法大学的教授、翻译家沈宝基甚至对《国际歌》做了全中文翻译,更加忠实于法文原著。

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国,担任中国* * *生产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同时开始翻译《国际歌》。

《国际歌》于19438年6月6日至1988年6月8日在法国里尔的一次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这首法国工人战歌经过四十多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用它来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的胜利。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个译本,但都不理想,歌词晦涩,劳动群众难以接受。这也是为什么这首伟大的歌在中国从来没有唱过的原因。

瞿秋白在苏联参加第九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见到了列宁。这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革命精神使他深受鼓舞。他早就下定决心要重译《国际歌》,让它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

重译《国际歌》的目的是使翻译出来的歌词准确易唱,便于在劳动人民中传播。当时,瞿秋白住在北京黄华门牛牛房的舅舅家。守着一架风琴,他开始翻译《国际歌》。他逐字对照原文。有时我冥想,有时我演奏和唱歌。每一句歌词都要这么反复定稿。他在翻译、演唱、翻译“国际”二字的时候站了起来。这个词在中文里只有两个字,在外文里却是一长串音节。如果把“国际”这个词和原乐谱一样翻译成“国际——必须实现”。如果“国际”这个词拖这么久,就很难唱了,会很不好听。

瞿秋白苦苦思索如何翻译这个词。他在小屋里走来走去,不时哼着歌,想着心事。他在莫斯科的经历过后,另一幅景象映入眼帘:向往社会主义、来到苏俄的各国无产者兴奋歌唱的声音,获得解放的苏俄人民欢快歌唱的声音,以及他自己慷慨地为真理歌唱的声音,都汇聚成一曲雄壮无敌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耳边。他突然停下来,颇有见地地走到钢琴前,把手指放在琴键上,有力地弹奏了《国际歌》的这一段。伴随着钢琴清晰的节奏,他用低沉却非常庄严的声音唱道:“Interna Xiongnell,一定要实现!”“歌词和歌曲融合得如此和谐!瞿秋白最后用音译解决了这个问题。

翻译完《国际歌》后,他曾对曹靖华说:“‘国际’这个词在西欧国家的语言中几乎是谐音。现在汉语被音译了,不仅使歌唱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声音同步歌唱,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齐声响应,达到声音同步、情感融合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在上海大学的纪念大会上,瞿秋白登上高台,与任等师生在一群爱国青年中合唱《国际歌》。从此,这首传遍世界的伟大旋律,伴随着中国人民与反动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最后的胜利。

瞿秋白在11年后重译《国际歌》后,于1935年2月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临死的时候,他高昂着头,唱起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他用歌声向敌人宣布:“Interna Sonnell,必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