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R&D机构的原因

FDI,外国直接投资的缩写,即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从1989年到2001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5%。从65438年到0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出口总额不到9%,到2002年,份额已经占到一半。在一些高技术行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出口总额的965,438+0%,占移动电话出口总额的96%。从2000年到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约有2/3投向了制造业。相反,在印度,FDI对印度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信息产业除外)。流入印度制造业的FDI主要寻求市场化投资。20世纪90年代,外国直接投资创造的出口仅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是现在,外国直接投资在印度制造业出口中的比例估计也不到65,438+00%。从2000年到2001年,中国的大部分FDI流入了广泛的制造业。在印度,大多数外国直接投资流向服务业、电子和电气设备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业。

如何解释两国的这些差异?影响FDI的因素包括:基础因素、发展战略和政策、海外网络。

基础因素:在影响FDI流入的经济基础因素方面,中国比印度有更有利的条件。中国的GDP和人均GDP比印度高,中国的市场对寻求市场化的FDI更有吸引力。中国的教育水平比印度高,劳动力更有技能。对于追求效率的投资者来说,中国比印度更有吸引力。此外,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更具竞争力,尤其是在沿海地区。而印度在技术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方面优势更大,国民的英语水平也更高。通过分析两国吸收FDI的构成,可以发现两国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国际跨国公司的参与,如宏碁、爱立信、通用电气、日立、现代、英特尔、LG、微软、深达、摩托罗拉、NEC、诺基亚、飞利浦、三星、索尼、台积电、东芝等大型跨国公司,使中国成为硬件设计和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印度擅长IT服务、呼叫中心、后台运营和研发;d .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消费者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如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汽车、住房和休闲行业。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竞争性的企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者,也促进了从事制造业辅助服务的本地公司的发展。中国对FDI的态度和政策,以及对FDI的审批程序,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更擅长吸引FDI。中国比印度更“以商业为导向”,有更多“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审批程序更简单,决策速度更快。中国的劳动法更灵活,企业的就业环境更好,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手续更简单。

最近在商业环境调查中发现,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机会、FDI政策等方面比印度更具吸引力。在政治环境、税收和融资方面,印度得分高于中国。2002年发现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FDI首选目的地,而印度仅排在15。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的调查也显示,中国在FDI政策框架、市场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投资回报率、劳工法规和税收等方面都优于印度。

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印FDI的不同表现也与两国FDI自由化的时机、进程、内容和发展战略的差异有关。中国于1979年向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市场,逐步放开投资体制。印度的开放比中国早得多,但直到1991才采取全面措施放开投资。

这两个国家吸引不同类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奉行不同的工业发展战略。印度长期以来采取进口替代政策,并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企业推进这一战略。它只鼓励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高科技行业。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采取了渐进式的自由化模式,并强制外资企业采取合资的形式,同时限制FDI进入某些领域,但中国对FDI(而非国内企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FDI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上述政策在吸引大量FDI的同时,也导致了迂回资金的出现(中国境内企业将资金转移到香港,再投资回中国,以规避政策限制或为外国投资者获得特殊优惠条件)。在印度,很少有迂回资金(主要通过毛里求斯),而且主要是为了避税。由于中国国内市场不完善,外包、管理、本地投入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生产活动“过于内部化”。因此,在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部分FDI是对中国市场环境不完善的“次优选择”。印度的情况有些不同。企业家精神在印度国内企业发展迅速。此外,由于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已经建立,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政策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在印度的跨国公司通常采取“外部化”的生产模式(如授权经营和其他合同安排)。即使在实施了广泛的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政策之后,“内部化”模式也没有成为主导模式。在信息技术行业,从印度的私营企业采购零部件效率更高,而且印度有很多合格的分包商。2001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随着中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例如,2004年,中国将允许外商独资企业进入租赁业、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2005年,广告业和联运业,2006年,保险代理业,2007年,货物运输业。中国开放了零售市场,吸引了几乎所有大型零售企业和超市的投资,如欧尚、家乐福、奶牛场、伊藤洋华堂、吉之岛、万客隆、麦德龙、Puls Matt、7-11便利店、Vuormaa等。印度政府正计划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更多领域,并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持股上限。为了确定吸引更多FDI的途径,印度计划委员会于2001年8月成立了FDI指导委员会,并借鉴中国的模式设立了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的经济特区比印度的出口加工区更成功。除了经济和政策因素,另一个可以说明中国能够吸引大量FDI的因素是,中国是海外华人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亚裔华人的投资目的地。海外华人的商业网络是巨大的,他们可以在中国大陆投资很多,而印度海外商业网络及其在印度的投资是非常小的。这是为什么呢?海外华人众多,更有创业精神,重视与国内亲人的关系,有兴趣和财力在国内投资。此外,当他们在中国投资时,他们往往被视为尊贵的客人。海外印度人数量不多,大部分是专业人士。而且印度人和中国人不一样,不经常和家里的亲戚联系,也缺乏在印度投资的财力。中国和印度都是跨国公司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候选地,跨国公司是推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印度,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尤其是信息和通信业。几乎所有美国和欧洲的大型信息技术企业都在印度设有办事处,而且大多数都设在班加罗尔。例如,美国运通、英国航空、Conseco、戴尔电脑和美国大型保险金融集团GE Capital都将物流业务放在了印度。其他公司,如亚马逊和花旗银行,也将其服务外包给印度国内企业和在印度的外国企业。外国公司控制着印度的呼叫中心业务,占印度这一行业年营业额的60%。作为投资的首选,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正在增强,80%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投资,37%的世界500强企业将业务外包给印度。虽然印度的相关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依然冷淡,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信息通信行业。如果中国和印度能够协调外国直接投资在其发展中的作用,它们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方面将有非常乐观的前景。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熟练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工资成本仍将是吸引FDI流入的主要动力。中国将继续吸引大量FDI,印度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印度的政策继续改善,政府承诺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主要目标,在充满活力的国内企业的支持下,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