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一门外语?
这些年来,我总结了很多方法,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想学英语或者正在学英语的朋友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相当长。看的时候最好带个笔记本,随时记录!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但方法极其重要。好的方法可以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提高很快。
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是一个灵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无法完成的。当然,就翻译部分而言,可以单独练习,前提是前面的部分有一定的基础。这些话可能看起来像废话,但当你掌握了英语,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必要的。不信?你可以试着学英语。!
首先,倾听:
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会奇怪,为什么听力被放在最前面。事实上,听力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基础。无论在哪里,都要先听懂别人说的话,然后才能交流。否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
以下是几种分享方式:
1.1精听
精听的概念是,我们拿到一篇文章后,就可以进行详细的听力练习,从简单的对话开始,无论是高中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还是VOA或BBC的英语资料。最重要的是反复听,直到我们完全理解每个单词和句子。
反复检查自己的漏洞,随时做笔记。
记笔记的目的:
看你从哪里听到问题;
看看有哪些不熟悉的文章,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把你不认识的单词写下来,一个一个地查字典,直到你完全理解为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最好不要选择太长的材料,短的材料最好,也不要一开始就从难的听力开始,而是要循序渐进,让自己的步骤一步一步提高。这是正常的思维逻辑。
选择标准非常简单。你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哪些文章适合你。如果听了很多遍还是听不懂,那就临时换一些材料,但是要做好在哪里听的记录,这样才能对阶梯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第二,方便你对自己缺乏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掌控。
* *精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仔细判断分析问题原因;比如对于经常出错的地方,由于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判断清楚。或者是因为知识面太窄,涵盖不了;
2.单词识别有问题;比如:一个单词的发音是不是很陌生?还是你听错了?如果你对发音不熟悉,也不用太担心。世界上那么多人,谁会说「国语」?不是所有说英语的人都是标准的!第二,如果是因为单词完全看不懂,那就赶紧找单词找半天,做笔记,查字典,搞定!
3、自己的错误;这个问题很常见。本来老师教单词就是错的。所以,别人读一个字,就认为别人错了!这个坑,这么久才找到这个词,好好揍他一顿,纠正自己!不要再被他感动了!如果说错了,要注意纠正发音,读出来!总之见面就是原则!不要害怕时代!
4.何时换材料:当一篇听力材料能听懂95%以上时,就可以换材料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抛弃这个素材!而是先搁置一段时间,换个大脑思维,换个数据继续!当下一条信息达到同样的水平,再回来听这条信息,你会发现你的进步很快!相信我!
5.记笔记!任何材料,不管你是什么水平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会发现至少十个问题,无论是单词、句型还是段落。这是我的经验。不知道有没有科学规律在里面。我正在研究它。我不确定以后会有什么大的学术声明。
1.2泛听
泛听的概念是在没有完全理解原听力材料的基础上,对内容有更大程度的认识和理解,涵盖了很多关于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敏感度的控制,其中前者居多!泛读材料的选择:可以是一般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广播节目,如VOA、BBC、CRI或英语新闻。当然也可以尝试电影的对白,看个人喜好!这里推荐新闻听力材料,通俗常见,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用到。
泛听的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听到听不到的一定要记得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胜过烂文笔。”应该是老生常谈吧!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是学习语言的特点或者说说话人的特点。
* *广泛倾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泛听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口语的提高;泛听的过程主要是掌握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所以积累知识,多学一些俗语,是一个很好的过程;
2.了解事情发生的场景;用比较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有画面感。了解事情发生的场景或语境,对以后的口语表达很有帮助,这里就是这样,尤其是听电影或电视对白的时候;
3.反复听自己熟悉的信息;反复听的过程就是找到自己的增长点。任何素材听几遍,感觉完全不一样,每次都会有进步。
4.培养有意识的记忆;任何新的信息都可能在你心里留下印记,培养敏感度也很重要。记单词是单词,记成语是成语。
5.混合比较这些方法:练习的时候,最好按照西贝君提供的这些方法来试一试。听完21天,你会发现你的进步!
推荐听力练习材料:《老友记》、《性与家庭主妇》、《越狱》、《24小时》、《迷失》、《《绯闻女孩》》等。,太好听了。
许多80后朋友是和李雷、韩梅梅一起长大的。90%的学校都没有听到练习口语的教学计划,更别说学生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听了几遍录音机,完成了他们的作业,所有的重点都在语法上。他们每天做各种练习,都是题海战术,备考机。
初中高中的时候,除了英语笔试,几乎张不开嘴!上大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学。我还清楚地记得走进大学校门去报道的那个下午。下了校车后,我在学校门口站了很久,想着,我终于来到你的身边了!而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在这四年里,我会完全张开嘴巴,我会尽我所能去参加任何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基于此,我把自己存的52本疯狂英语(认真出版,不是李阳的疯狂英语)放在行李箱里。那时候还没有MP3版,只有磁带版。四年里,我听到了四个索尼随身听。那时候索尼随身听的质量很好。可以说,就整个磁带播放机而言,除了松下,很少有人敢与索尼竞争。后来又出了爱华和iriver Walkman。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英语口语,说是第一步!
第二,英语口语
10需要把握的原则:
2.1,别怕丢脸:
放下面子是英语口语成长最重要的突破口!这是90%以上的人学习久了还是开不了口的主要原因。只有敢于面对现在,他们才有勇气面对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口语的未来的自己!还记得第一次去英语角的时候,遇到一个即将高三毕业的学长。连续一个月,我每次只说一句话:“Whatisyourname?”,现在想来,正是当时的开场让我在后续获得了很多奖项!尤其是第一口,很关键,只要敢开口,就是进步,要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其实我能理解那些不敢开口,不好意思开口,不愿意开口的朋友。高中的时候话不多,但是没办法。大学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改变自己在高中的形象。英语角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要害羞,只要努力!”
2.2.继续努力:
坚持努力是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大一到大四的上半学期,除非我不能出门,只要不下倾盆大雨,不每晚都去口腔角,我身边比较好的朋友都是我大学时候在口腔角认识的,这可能是我一辈子的财富!罕见!我还记得有一次有一天晚上雪下得很大,整个东西都到了小牛的位置。不过那时候我一点都不怕这些,只知道要去练口语,很多朋友都很开心。那天晚上,在英语角练习完之后,我们去操场跑步。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中有几个人正确地使用了英语!
2.3.找一个语言伙伴一起练习:
陪伴是走得更远的基础。练习口语的过程是非常考验耐力和韧性的。除非你有非常强的毅力或者完全下定决心练好口语,那么请记者找一个小伙伴和你一起练口语。这个伴侣一定要有很强的毅力,能够监督你的日常活动,能力上最好能超过你,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你要有目的感,有了比较的对象和对齐的对象,你才能找到方向。
2.4.多谈话题,拓宽知识面:
知识范畴是寻找传播点的切入点。在口语练习的过程中拓宽和培养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在以后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寻找谈话资源最重要的资源。每个人的说话技巧都不一样,我们需要了解不同人的说话习惯。当然,如果两个人想找一个合适的话题来聊,那么我们需要有很深的资源积累,这也是一个帮助我们成长的过程。你准备的话题越多,就意味着你有了更广阔的拓宽能力,不会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一时的沉默。
2.5、锻炼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顺畅沟通的起点。很多人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可能有很多话要说,但其实和外国人见面之后,就无话可说了,甚至大脑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空白。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心理素质不够。本质上是因为我没在国际上说过。在口语练习过程中,要大面积拓宽聊天范围,尽可能加入“国际化”团队。
2.6、储备大量知识:
知识储备是检验积累能力的关卡。练习口语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知识积累的过程。如果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一定要记得在开始练习之前多准备几个句子,印在脑子里,一说出来就直接扔出去,不管对错,这时候你就是赢家了!最好的方法是准备一些熟悉的句型,轻松地说出来。
2.7、及时纠正错误:
每一个错误都是进步。你认为如果我说英语时不犯错误会很棒吗?其实犯错就是最大的胜利。你犯的错误越多,你进步的机会就越大。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提醒自己,要让身边的朋友及时帮你改正错误,帮助你成长。你自己也不要不好意思。这就是学习,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2.8、口音识别:
语言只是信息的传递媒介!很多朋友一开始肯定会问,老师,我应该练美式发音还是英式发音?其实开始发音才是目的。至于美式口音还是英式口音,无所谓。说多了会自己评判自己。等你能说话了,再调整也不迟。当然,有基础的朋友可以尝试从头定调。但是,现在真正关心这个的人并不多。你的目的是交流,或者除非你想当电台或者电视主持人,那是另一回事!
2.9、语音语调:
抑扬顿挫是表达能力和技巧的体现!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词流或者词组之类的词,这是提高口语最快的方法。如果能看懂单词群,那最好。说话的时候,我们保护一种方式,让我们的信息在表达的时候更完整,这样在表达过程中也会更有效率。比如在表达过程中把电车、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放在一起,更容易让人理解。
2.10,口才训练:
思维的活跃程度是大脑发达与否的标志。一个人的思维越活跃,语言和大脑就越发达。快速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也可以在口语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你可以和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口语练习伙伴就一个话题进行辩论。这是一个锻炼灵活运用,自己模拟现实生活的过程。
因为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和别人的语言摩擦,但是这里的根本目的不是让你和别人吵架!
慢慢走,探索人类文明!
第三,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必须输入足够的知识和信息,使我们在书籍表达或写作中有意义。
读书的原则是什么?我们来整理一下:
3.1,选择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培养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拿下现在的杂志,就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积累。一是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二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足够的自信,更愿意获得更多的知识输入。
3.2、选择专业媒体载体
选择知名媒体载体的主要原因是知名媒体会有某个行业的专业背景,更容易积累专业方向的知识,为以后的深造做打算。
3.3.流行书目
掌握先进的信息资源可以极大地促进你大脑存储的更新。在这里,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世界上比较好的图书资源,比如国外网站的热门书单或者一些知名出版社的网站筛选,看看哪些读者在看什么类型的书,通过联系作者可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
3.4、知名网站
互联网让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知名网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的知识会丰富我们的大脑。找到合适的资源会让我们获得更多自己需要的内容,所以更容易及时更新大脑中不完善的信息存储和内容,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英语学习网站:全球排名前100的英语网站,你可以从中选择。
3.5、名著
名著之所以叫名著,肯定是有原因的,也是必然的。读名著就像交好朋友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面对未来的选择和发展。当然,好的文笔也会对我们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英文原著。如果可以的话,建议你看英文原版,学英语,看文章,一举两得。一个建议是:可以边读边写读书笔记,从中提取英语单词,充分理解单词的意思。
认真写,你最终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第四,写作
英语写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与听、说、读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相比中文,英文写作需要一定的语感和写作技巧,尤其是应试作文。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共同调动不同知识梳理能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材料的积累。写作之前,先不考虑写作的内容,以开头为基本准则。只要开始,写作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如果说高屋建瓴需要扎实的基础,那么写作则需要良好的用词能力和对语法规则的深刻理解和认知。这样才不会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语法逻辑错误,混乱,结构不完整,拼写错误等等。多看英文书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跟上作者的思路和继续写文章的思路。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逻辑提纲,开始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有两种写作:创造性写作和学术写作。前者指的是创意写作,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后者是学术写作,指的是学术写作。我们要求比较低,比如四六级,托福,雅思,考研等等。毕竟是应试。
基于此,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练习:
4.1,单词积累
写作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逻辑连接,是思想传递的过程。关于单词,我们前面提到需要在听力练习、阅读积累、口语练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自己不会的单词或者别人用过的好的单词整理总结出来,写下来供自己后续学习使用。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习惯。慢慢培养,你一定能发展。
4.2、写作模仿
在你开始写作之前,学会模仿是一种必要的能力。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在阅读一篇好文章的时候,要培养自己有意识地记忆、抄写、摘抄好的段落,类似于平时的听说练习。即使是很短的日记,也是自己练习写作的过程,就像穿衣一样。在你真正有自己的穿衣风格之前,你需要先去感受一下。
4.3、大量输入
大量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写作思路。看别人的文章,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写作方法的运用。在你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你需要把它建立在不断阅读的基础上。看作者如何运用动词搭配、语言拆解和筛选,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另一个。在量变达到质变之前,深刻理解文章的意思是基本思路。看多了,你会在某个瞬间恍然大悟,体会到作者用某个词的亮点。如果有能力买电子阅读器,可以买一个电子阅读器,比如Kindle或者通过微信阅读器买一些电子书。先看看,然后你就有想法了。
4.4、精读文章
精读就是要理解文章的血肉。精读的过程是在对词汇运用的深入理解和词语的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完成的。对筛选词汇,梳理语法难点很有帮助。精读的过程一定要在纸笔齐备的情况下进行。在此之前,不要轻易打开一本,否则效果不大。深入了解单词的含义、应用类别、适合的文章类型,逐步培养颜自己在写作中的英语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并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练习。实在不行就找参考书一个一个查,看看母语人士是怎么用这个词的。他还练习了中文和英文,翻译能力也逐渐提高。
4.5、广泛阅读文章
泛读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接受文章信息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大量接触英文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组织信息的能力,达到自然接受表达的过程。泛读的学习方法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主要目的是了解一些固定的搭配、短语以及需要记忆的内容。尤其要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快速拓宽相关专业的词汇积累。或者听类似的音乐或者看相关的电影。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动词 (verb的缩写)翻译
英语翻译的学习是一个坚持和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如果你能坚持练习,经得起子系统学习翻译知识,提高会很快。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翻译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把翻译出来的句子和意思堆砌起来,单纯的练词翻译是不可取的。从翻译专业来看,讲究“信达雅”。对于英语爱好者或者将要参加四六级、考研、雅思托福考试的朋友来说,需要练习一段时间。
其次,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从更多经典作品的翻译版本来提高。我们应该先试着翻译一下,和翻译的比较好的段落对比一下,看看我们的差异在哪里,这样才能逐步改进。特别是把译者翻译的比较好的段落整理出来,重点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译者的想法有冲突的地方,找到差距就是进步的重点和方向。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翻译能力差,而是文章整体思路上的偏差,所以译者对整体概念的把控要比新手好很多。
再次,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参考现在流行的翻译理论,但不要拘泥于翻译理论,跳出来再融入,做到融会贯通。还有一点就是随时补充自己的现代语言知识。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非常频繁。试着把你的思想和世界联系起来,否则你可能会落后很多。与时俱进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好方法。
“信达雅”中“达”的标准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对原文的理解和认识。从理论上讲,就是控制作者的思路,把文章等同起来,透彻理解原作者表达文章思路的过程,以及思路的演变。如果能把自己放在按照原作者的理解去翻译的位置上,那么这就是最好的出路。翻译出来的文章会更切题,更贴切,更符合作者的意思。
总之,翻译的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5.1.在初级阶段,整理对肌理和语境的控制,需要扎实的语法和知识结构,这对理解文章的框架很有帮助;
5.2.在递进阶段,进行系统的翻译练习,训练提高对语言操作的把握能力,逐步掌握翻译方法;
5.3.在高级阶段,双语表达可以自然流畅地传达,逐渐形成译者的翻译特色和个性化表达。
再多的理论和解释,也只是在思维上打下了更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坚持下来。翻译的提高不能操之过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练,写,抄,练。等你熟了,自然就有了。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自己的特点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