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翻译电影字幕?专业翻译的流程是怎样的?(比如有剧本吗?)需要多长时间?
以下是在网上找到的一篇与字幕翻译相关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着中国宽带的普及和mpeg4-4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DVD压缩的DVDRIP电影以惊人的速度在互联网中传播。其实在中国,大部分人并没有直接欣赏外语电影的能力,但很多DVDRIP电影只是原声和外语字幕。电影字幕翻译作为DVD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包括从正版或盗版DVD碟片中翻录的vobsub字幕,以及网友自发翻译的srt字幕。
中文字幕翻译的特点
中文字幕和中文配音在翻译要求上是不一样的。比如知名的上海翻译厂,配音要求口型一致,句子符合中国的口语规范。它的优点是方便观众看电影,直接理解,不用看字幕。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口型的要求,句子不得不缩略或展开;由于外国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许多双关语和幽默的意思难以表达,因此这些句子的翻译不得不放弃。
以《摩羯一号》双语版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文配音和中文字幕的区别。有一个故事,母亲给她的孩子讲英语绕口令。如果配音直接翻译,很难押韵,她就改讲故事。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名宇航员在爬山时讲了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意味深长。如果直接翻译成配音,很多观众会觉得不解,所以配音版改成一个宇航员一边爬山一边呼救。电影配音版中很多幽默元素都被改了,从而失去了很多欣赏电影的乐趣。
电影字幕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首先,没有口型限制,字幕可以直接根据原文翻译,而幽默和双关的意思可以通过注解来解决。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学好一门外语,直接看外文字幕的电影。但在个人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字幕翻译是最大限度表达英文意思的最佳方式。
没有硝烟的战场
经常看DVDRIP电影的网友都知道,开放的中文字幕库有几大网站。枪手。com稳坐字幕网站榜首,特点是:允许上传,字幕多而杂。因为字幕多,同一部片子有好几个版本,让用户下载时无所适从。网站上设置的评分系统基本没用,因为大部分网友都是来下载字幕的,看完片子早就忘记给字幕打分了。枪手。com有四个字幕网站的友好搜索链接:TLF、汉风、新视野和牛果。你可以继续搜索射手上没有的字幕。com。这四家字幕网站都是以论坛为主,各自都有翻译能力很强的字幕组。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论坛,还有伊甸园、星球等影视论坛字幕组。虽然没有独立的字幕网站,但也有很强的字幕翻译能力,实力不容小觑。
同行是敌人是真的,尤其是字幕行业。字幕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个字幕组成员都不允许加入其他字幕组或者以其他字幕组的名义发表自己的翻译作品。一些成员试图违法,被开除出了这个团体。每个字幕组在自己的论坛里都有专门的活动版块,只有组内成员才能进入,这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每当热门大片上市,这些秘密基地就有杀人的感觉。各字幕组紧锣密鼓,召开工作会议,布置任务,争取第一时间发布字幕。接到任务的团队成员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十几个小时。几天后,各论坛制作的字幕质量对比成为字幕组讨论的热点。通过随机选句对比来评价各论坛制作的字幕质量的有十余人。所以热门大片的翻译无异于一场恶战,而且由于连年战乱,几大字幕组及其论坛人气飙升,译者欢欣鼓舞,最终形成了N赢的局面。
几块意大利砖
说白了,目前中文字幕的翻译相当混乱。由于没有类似于rip字幕的统一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加上很多译者急功近利,把翻译字幕当成了拿分应付差事的手段,导致字幕质量参差不齐。在《solo combat》中,除了个别翻译质量较高之外,非字幕组的散兵游勇普遍缺乏翻译经验,字幕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有些字幕组只求数量,根本不管质量,只要翻了就高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来约束。不需要仔细检查。看一遍片子,每部片子的平均明显错误(如错别字、格式错误)都在10以上。最近汉风HTS公布的字幕不多,能把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只有少数(部分是很早以前翻译的)。总结一下,个人认为字幕行业有四大弊端(我发现标题居然押韵,呵呵):
1,一个人做翻译校对。
早期的牛果论坛字幕组(韩风HTS字幕组的前身)曾经辉煌过,建立了专门的翻译校对体系。字幕的开头和结尾都标注了翻译和校对,并规定翻译和校对不能是同一个人。其他论坛的字幕组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可惜只学到了形式,没有实质内容。大多数字幕组制作的字幕都是一个人翻译校对的。
如果说一个人翻译校对的字幕质量肯定不如两个人分别翻译校对的字幕质量,那我就是不负责任了。有的个人独立翻译校对字幕,质量甚至远高于两个人。但你想想,有多少人会在翻译完字幕后,真的自己去校对呢?学校自己的字幕能发现多少错误?根据我之前的翻译经验,翻译过程中反复看n遍电影已经让我精疲力尽,翻译完成后也很难有心情再看一遍找错误。而且我自己翻译的错误也很难发现。这就是原因。/span>。
二是翻译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很多例子是我们学校在时间对齐和看电影时发现的,具有普遍性)
1,格式错误
就以常见的srt格式为例,用系统自带的笔记本就可以打开。其格式如下:
180
00:14:53,962 ->00:14:56,362
我能和你的朋友聊一会儿吗?
181
00:14:56,598 ->00:14:58,828
你是他的律师吗?
有三种主要的格式错误:
a、翻译时误删了时间码,只留下序号和句子。比如:
180
我能和你的朋友聊一会儿吗?
这样的字幕在电影中是无法加载的,会有XXX(行号错误)的错误提示。
B.翻译过程中没有删除英文字幕。比如:
180
00:14:53,962 ->00:14:56,362
这是他的专长。
c、两句之间没有空行,即上一句的序号与下一句相连。这样做的后果是,下一句的序号、时间码、主句都显示为字幕。应该说这种错误在网友翻译的字幕中会出现一半以上,而从DVD上撕来的字幕中几乎没有。原因估计是影音公司有专门的制作工具,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现象。我看过一个翻译的很好的字幕,但是C的有20句之多,严重影响观影。
2、标点混乱
标点符号看似可有可无,却直接影响字幕质量,有时甚至影响对剧情的理解。HST小组内部一直在讨论是否应该添加标点符号,讨论的结果是:要么统一使用中文标点符号,要么干脆保留?""《》!影响理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逗号和句号。我个人比较喜欢用全中文标点。我不能容忍的是,翻译出来的字幕里有一个英文句号,省略号换成了、、、,把整个字幕弄得很难看,很不专业。我相信那句话,“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认真与否,要看细节。通常校对一个字幕,要先看标点符号。如果随意混用,有时英文标点,有时中文标点,那么字幕内容的翻译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我对中文和英文的标点符号要求过高,那么下面两个标点符号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对剧情的理解。
-用法:-通常用在字幕中,以区分不同人之间的对话,如:
-别动!
-我要开枪了!
这显然是两个不同人之间的对话。如果删掉-,就变成一个人在说话,会偏离剧情。
的使用...:...通常出现在前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表示一句话的内容没有说完,下一句话与上一句相连。有些网友不理解,把它当成两个单独的句子,这样翻译的意思就有偏差,甚至显得莫名其妙。例如:
180
00:14:53,962 ->00:14:56,362
他就是那个人...
181
00:14:56,598 ->00:14:58,828
...谁杀了比尔。
有些人会错误地把它翻译成:
180
00:14:53,962 ->00:14:56,362
他是一个男人。...
181
00:14:56,598 ->00:14:58,828
...谁杀了比尔?
我还顺便帮忙把句号改成了问号!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3.译名不统一
按照HTS惯例,人名和地名都需要翻译。大家都知道的缩写,比如WTO,CIA,美国联邦调查局,可以直接翻译或者引用。名字的翻译要遵循既定的标准,比如美国总统肯尼迪,翻译成“肯尼迪”。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总统的名字。如果非要翻译成“肯尼迪”,别人就看不懂了。这些名字的翻译可以参考字典的标准。如果不在字典里,可以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通常,网页上会有相关的翻译。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根据音标自己翻译,但要注意男女性别差异。比如一个男人的名字叫凯尔,音标是【kail】。可以翻译成Kyle,但是翻译成Kelly也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翻译成Kelly,因为在中国,女孩子的名字都用“李”、“那”之类的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因为这个名字困惑了很久,想不明白是谁。
当然,除了人名、地名,还有其他知名的书籍、电影、文章的标题翻译,都需要遵循这个标准。多人翻译的一个弊端就是翻译出来的名字很难统一。比如《欲望都市》系列,有个主角叫大先生。前几集他被翻译成“大人物”,后面突然出现“比格先生”和“别格先生”,里面很多角色的译名都变了,观众很难适应。所以需要一套完整的翻译校对机制来规范影视多人翻译。通常很多字幕组会省事不翻译这些名字和地名,但我还是坚持要翻译。不仅仅是因为中文名字好记好认,还因为父母的老年观众看英文名字的电影非常困难。如果他们不翻译,他们就不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这个句子太长了
这篇文章应该算是经验知识,很多新手不会关注。srt字幕的字体大小可以在播放时调整,根据每个人的习惯来设置。如果句子太长,部分网友字体设置稍大,无法显示一行,看到的字幕也不完整。句子长度可以参考英文字幕的句子长度,一行最多不超过20个汉字。如果字数太多,可以分2行,最多3行。如果多加注意,在字数不多的情况下,应该按照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支,而不是按照字数分成两半。例如:
这是他的错,不是我的!你不能这样逮捕我!
你可以把它分成:
这是他的错,不是我的!
你不能逮捕我!
但是不要把它分成:
这是他的错,不是我的。
是啊!你不能逮捕我!
5.句子绕到嘴边
字幕文字只在屏幕上显示几秒钟,所以翻译人员需要用最简单的语言传达必要的信息,不能有绕口令。一句话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一定要按照原句翻译。你需要在保证最大限度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把语言组织起来,挑出最能理解的。例如:
但是他害怕如果她发现他会
付了所有的钱,她不会让他。
但他担心她是否已经发现他可以支付所有的钱,而她不会。
英语原句中有三个“他”和两个“她”。相信很多人读这句英文都要花点脑子,读中文会更莫名其妙。译者需要做的是将意思分层,然后重新表达出来:
他准备支付所有的钱,
但我怕她发现后不允许她这么做。
6.理解错误
有些英语单词有很多意思,你所知道的不一定是恰当的解释。即使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单词,如果只凭自己所知去翻译,也会出现错误。例如:
哎呀,快九点了。
当“为什么”这个词后面带一个问号时,我们通常翻译成“为什么”。但是你看这句话,why后面加了一个逗号,翻译成“为什么”的意思显然说不通。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借助字典和翻译软件,挑出合适的解释。通过金山词霸,我们找到以下解释:
里面的
[表示惊讶、怀疑、不同意、认识、发现、停顿、思考等的感叹词]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
啊,快九点了。
另一个例子是:
-你马上就变黄了。
黄色?
下一句话是:黄色是谋杀案中你会想到的颜色。
Turn yellow是一个短语,意思是“胆小[害怕]”,直接翻译过来就是:
-然后你变成黄色。
黄色?
但是这个翻译,观众不会理解,但是如果改成:
-然后你就退缩了。
胆小?
这就和下一句脱节了。最后,我采用了注释的方法:
-然后你变成黄色。
黄色?
字幕放出后,我想,其实改成这样可能更好:
-你吓得脸色发黄。
黄色?
我不是说每个单词和短语都要查字典,太麻烦了!但是,当明显的文字解释与剧情不符时,希望译者还是能检查一下。
7.盲目翻译
HTS把不看片子直接对比英文字幕和中文字幕的校对方法称为“盲校对”,所以我引用一下,把脱离剧情的翻译称为“盲译”。在我看来,两者都不可取。电影字幕翻译与文章翻译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与电影情节密切相关。比如下面这句话:
然后是科拉为尼克加冕
科拉就是这么帮助尼克的。
“冠”字有“圆满结束”的意思。如果不看片子,只看字幕,意思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与电影相关的是,科拉和尼克并没有互相协助,而是科拉伤害了尼克。这样一来,意思就完全错了,观众也会被搞糊涂。根据金山词霸的解释,皇冠这个词在美国俚语中的意思是“击中头顶”,完全符合剧情,因为尼克被击中头部。
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是你,比如下面这句话:
你为什么不
你为什么不还是你为什么不?这只能从影片中寻找答案。
前段时间看了《反恐24小时》,快要气炸了。译者根本没看剧情,翻了个底朝天。“五角大楼”这个词在本片中应该解释为“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我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译者应该直接翻译成“五角星”,真的很让人捧腹。
翻译脱离电影情节是很常见的。应该说,这些翻译人员并不是真的完全不看片子就翻译字幕,只是看得不够仔细而已。说白了,翻译就是省事。虽然翻译出来的句子和情节无关,但我通常不会把他们归为“傻逼翻译型”,认为他们的英语水平很差,但我觉得他们根本就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8、多人翻译
多人翻译不是错误,但前提是每个译者都必须看完整部电影,了解整个故事。因为有些句子的翻译需要了解整个故事,如果窥一斑而见全豹,盲人摸象,那么解读可能是错误的。比如姐姐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姐姐、大姐、女委员、尼姑、妹妹”,其中“女委员、尼姑”在当时是可以判断的。但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呢?你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变成“姐姐”吧?看电影,有的年龄差异从外表就能看出来,有的年龄接近,很难判断。有些片子是两个人翻译的,一个是cd1,一个是CD 25438+0。负责翻译CD 25438+0的人,如果没有看过cd1,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随意翻译的结果会影响观众的理解。
多人翻译还存在一些错误,就是人名、地名、称谓不统一。例如,检察官这个词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他们可以一起翻译为“公共检察官”和“检察官”,也可以分别翻译为“地方律师”、“地方检察官”和“地方监察长”。这些人的翻译对剧情影响不大。如果很多人翻译,一定会翻译成什么都有。观众看到会以为是几个人。
在HTS,为了赶时间,很多热门大片都是多人翻译,每人负责几百句。首先所有的名字和地点统一,最后还有负责校对英文字幕和中文字幕的人。原则上来说,人多力量大,所以字幕要完美。但当我在Shooter.com上下载《指环王3》的字幕时,面对众多论坛的翻译版本,我最终选择了网友“尽我所能”制作的字幕。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我觉得“尽力而为”的英语水平比HTS那么多强人都高。关键是他的翻译态度极其认真,独立翻译,能从大局出发把握每一个细节,保证翻译语言风格的统一。
这里我提到了语言风格。的确,每个人翻译的时候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有的人喜欢用一些成语。有的人喜欢翻译所有的拟声词,有的人喜欢只翻译句子的主要意思;有些人喜欢直译,有些人喜欢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比如他们经常看论坛用户的文章,有的人不用看作者就知道是谁的文章。翻译也是如此。多人翻译和多人校对可以减少字幕错误,缩短翻译时间,但不能保证整个翻译语言风格的统一。
9、太死板太灵活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英语句子可以自己理解,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更好的方式表达,使其符合汉语语法的规范。尤其是动词的翻译,如take和get,含义很多,往往需要仔细推敲。应该说,翻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思考如何表达上。例如:
我去取车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来开车,我来开车。”
我去开车。车子好几吨重,人怎么能“拿”走!但是据说这是南方人说的,我们北方佬也不是很清楚。
还有就是给马装鞍,意思是“给马装鞍”,翻译过来就是“给马装鞍”。虽然能被人听懂,但不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中国人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容易出现“中式英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中国人,英文翻译中会出现“英国华人”,会让外国人发笑。
也有死板的翻译,比如一些连词,对理解影响不大,但和句子的流畅度有关。
并且可以翻译成“那么”、“而且”、“而且”、“如果”,有些情况甚至可以忽略。每一个and都要翻译成“和”,太死板了。
然后,你可以翻译成“当时,然后,所以,因此,然后,然后”等等。不要把every then翻译成“然后”。
语言很灵活,适当的直译或意译都可以,但不要太多。建议以普通话为标准,尽量少用网络语言和地方方言,慎用一些成语和谚语。例如:
那是他的王牌
那是他的专长。
王牌就是“王牌”的意思,翻译成“好戏”就很好了。再比如女孩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姑娘”。有些人非要翻译成“MM”、“姑娘”或者“姑娘”,尤其是比较正规的情景剧,不伦不类。再比如“你们都被骗了”,尽量不要翻译成“你们都被栽了”或者“你们都失踪了”有些字幕翻译很有幽默感,使用“跳街”、“NB”、“TMD”之类的词语,让人感觉像是非法武装而不是正规部队,虽然不太影响观影。
10,错别字,严重句子
平时校对字幕,只注意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这本来是很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训练错别字和病句,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由于大多数人使用拼音输入法,翻译过于仓促,使得很少有人避免。一个字幕,再好的翻译,只要错别字多到影响观看,都会被认为是“差字幕”。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小心,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常见的错误有:没有区分“那里”和“哪里”,词与词的区别就是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别。还有就是乱用“的、的、的”,有些甚至影响理解,比如“你得到了”,不能用“你的到达”,“土块的颜色”不能改成“土块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