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什么时候来的?

旗袍,中国乃至世界上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女性的国服。虽然关于它的定义和时间还有很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有学者认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的深衣。20世纪20年代后成为最常见的女装,并于1929年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国服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旗袍在中国大陆逐渐被忽视,尤其是在文革中,被批判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内地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和影视文化的影响,旗袍不仅在中国大陆逐渐复兴,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外交官的着装。自1990北京亚运会以来,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历届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和博览会上,旗袍都被选为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手工旗袍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 110 10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礼服。

谈到旗袍时尚的开始,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和民国时期,郑先生说“原来清代妇女穿短衣,而不穿旗袍,民国以后才采用旗袍”至于具体年份,之前的研究比较模糊。周希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都认为旗袍是在1921年后流行的。周还从1923的画报资料推断,当时上海的几十个人中,所谓的旗袍也不过一两个。事实上,鉴于当时上海新闻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一种新文体的流行必然会引起广泛关注。但在1925年5月之前的《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找到关于旗袍的文字,大量材料为1925年旗袍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旧帝都北京,也有记载旗袍的时尚始于1925。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