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英语教材刍议
我从07年开始用仁版教材,到现在已经15年了。这本教材非常适合零起点的学生,尤其是当时的学生,很少接触到小学正规的英语教学。
从宏观内容来看,仁爱版教材从七八年级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逐渐开放到九年级的国家和世界;这样的安排也非常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材里的四个主角和几个配角,陪了学生三年。我喜欢说这是这一季的第一集,就像连续剧一样。
从微观内容看,每篇文章针对性强,条理清晰,结合了词汇、语法和有用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语法学习也不是刻意的。
二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先备课整本教材,先整体把握,再分单元、分专题、分班级备课。通常情况下,我们参考仁爱英语的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上课的时候要先启发,比如先看图再学课文,猜猜今天要学什么,用英语问答或者自由发挥。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比如这篇文章的顺序和结构。合理吗?如果你被要求写你如何写,有时他们会被要求画一个思维导图。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课本上有些地方不太懂:
1,A段1听,看,说。B段1看,听,说你为什么听,看,换地方?
第63页,康康的脸都绿了。乍一看,盘子好像是悬在半空中,学生们在学这个对话的时候每次都在玩。
3.第25页,八遍,是不是标错位置了?
4.U2T3SA中的三个R为什么要用名词的所有格形式,reduce,reuse,recyle的词性是什么?Recycle在词汇表中是名词,但在牛津词典中,recycle只有一个动词词类,道中既有动词也有名词。但是reduce,无论是牛津还是有道,都只有动词的词性。这三个词放在一起,不应该有相同的词性吗?
5.有些文章不是很严谨,比如78页最后总结的那句话。第77页,分段不恰当;第67页,最后一句是哪一部分的总结?
6.有些地方语法学习的痕迹太明显了,看不下去,比如对时间这个状语从句的学习。
7.随着小学英语教学常态化,七年级上册有点太简单,可以压缩。
三
另外,新课标与旧课标的区别(以下四项来自网络):
第一,词汇量增加了。旧课标要求你初中毕业时掌握1500-1600单词,新课标增加到1900单词。
第二,语法要求增加。新课标在旧课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标有*的内容,如感叹词、“主谓一致”等。
第三,阅读要求提高。新课标虽然和旧课标一样,要求初中毕业时英语阅读量要达到654.38+0.5万字以上,但是增加了视听方面的要求。
第四,写作要求提高了。旧课标对初三学生的写作要求只有五条,新课标却增加到了14。
我们的教材如何才能符合班级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