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与英语阅读】中英思维和表达的差异
一,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英两国人民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反映了各自的思维特点、思维方式和风格,充分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倾向。写作是一种实际语言的表达活动,也是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和创新特征的思维活动。思维差异是语言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一直是语言学习者强调的内容之一。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影响思维,使其对客观事物形成固化的模式和感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它以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规则为系统来表达形象思维。思维创造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所以,要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支配这门语言的思维模式。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使用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人也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1.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
中国文化是民本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观察、分析、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因此,汉语中常以“我”为视角,主语突出,即主动句较多,主语常为活名词,或省略主语的句子也不少见。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是物质文化。以客观事物为观察、分析、研究的中心,形成更加客观、理性的思维模式。这体现在语言结构上,主语多为物质,被动语态较为常见,主语不常省略,主谓严格一致。汉语的主观思维特点使汉语强调思想和语义,但模糊性尤为突出,语法具有隐蔽性。而英语,形式严谨,语法明确。
2.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直觉和观念,也重视感情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华丽的词语往往用来加强语气,所以汉语中用来修饰的词语很多,句子结构复杂。英语以理性主义为形式逻辑,西方人的思维也很有逻辑性,在用词上也讲究“真”和“直”。所以那些比较繁琐的修饰语在英语中很少使用,这也是英语简洁明了的原因。西方传统哲学思维对外在事物的反映,并不依赖于直观感性的认识,而是依赖于抽象理性的表达。它是一种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其语言结构特征与思维方式特征是一致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是建立在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观基础上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一种以直观表象和整体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对行为、事物、观念的取向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得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频繁出现冗余,这也形成了语言学习的障碍。
3.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汉语思维属于一种具象思维,也就是说,汉语使用者经常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方法。在汉语中,空的概念常常用有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而英语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在汉语中也习惯用具体的词语来讨论。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西方人更喜欢抽象思维,即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用严谨的思维模式表达更复杂的理性概念。虽然有时候文字不如汉语生动,但也不容易出现语义歧义。这种思维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名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更高,而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更高。
二,不同思维模式下的英语阅读
长期以来,英语学习领域一直在追求英语思维下的语言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者来说,英语阅读也很难。要克服这个问题,把握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尤为重要,而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对句子和语篇结构的影响,无疑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汉英语篇的语篇结构
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语言文本结构。中国用户习惯用长方形的文字表达抽象概念,重视辩证逻辑和形象思维。中国人含蓄委婉的文化使中国人经常含沙射影,在语言上注重意合,即以意组织文本。句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标记,切分比较随意。在铺垫和呈现中大量使用笔墨,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中国“循环”话语的典型特征。
西方人重视形式逻辑,习惯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语言上形合,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紧密组织文本句式。西方人推崇伦理道德,他们的分析思维方式表现在写作中英语段落逻辑性强,具有由表及里、由结果到原因的认知特点。英语形合不仅具有“主题句-发展句-结束句”的结构模式,而且在英语语言中有许多起连接和过渡作用的词,这些词在段落中出现得相当频繁。很多句子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文章的中心。段落中的每一句话也与主题句紧密相关,语义上也是如此。文章整体上是一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线性文本。
2.汉英语篇的语法特征
中国语言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用词方面倾向于实用,强调以物表志。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质上和“老虎”没有关系,但是一个表达为了有所收获而勇于冒险的英文表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直白多了。就这一项的出现频率而言,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较高,常用连词的句式,而英语以抽象思维为主,名词和介词的使用使其成为一种静态的语言特征。此外,由于不同思维的影响,中英文在词语搭配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这是英语学习者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在西方的线性思维过程中,由小到大,由点及面,所有构成全局的部分也会在语言表达中得到清晰的体现,所以英语表达中也有严格的主次复句区分。汉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些复杂的修饰语只有听完整个句子才能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合一,万物之灵的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思考一切的方法,注重思维形式的主体性,认为任何行为都是由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来完成的。英国人采用客观的思维方式,注重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在语言上力求客观、公正、严谨。在语言上,英语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不同的语义内容要通过不同的语篇模式来体现,清楚地了解语篇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根据读者阅读时对文本信息的处理程序,阅读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类型。具体来说,在“自下而上”阅读中,读者的信息加工是从一个语音、字母、单词、短语、句子开始,进而掌握段落、章节内容的递进式信息加工过程。这是一种低级的阅读方法。在“自上而下”阅读中,读者从一开始就从文本的高度预测整篇文本的内容,然后对预测的内容进行验证和修正。“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必须依靠文本相关信息和语义结构的抽象模型来解码宏观文本的信息。实际上,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是英国人在思想表达或语篇生成方面建立的一种抽象结构模式,符合“自上而下”阅读所需的知识结构条件。根据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理论,读者一旦认识到一篇文章的语篇思维模式,就能弄清作者的思维和文章的结构。因此,在英语语篇学习中,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更加重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篇结构的影响,逐步培养这种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在阅读理解中根据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解构语篇特征,从而消除母语思维习惯对英语阅读的影响,提高英语语篇阅读能力。
参考
[1]胡。不同思维模式对语篇的影响。辽宁学报,2007。
[2]李春英,杨敏。中西思维方式与话语组织。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3]吕叔湘。中国学习英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全涛。汉英思维差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障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 (6)。
(编辑杨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