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一词多义是怎么来的?现状如何?
英国是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它是一种混合语言(凯尔特语-维京语-盎格鲁-撒克逊语-罗马语-法兰克语-日耳曼语,现代的威尔士英语和苏格兰英语也有区别,美国英语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有很多差距。中国人出生在一个人口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国家。虽然不断受到外来入侵,但由于绝对优势的人口基数和农耕文明的文化引领,在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外源性影响的限制(满语是最大的外源性影响因素),汉语在时间维度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比英语好得多(中国普通中学生能读懂几千年前的唐宋诗词,英国普通大学生能读懂几百年前的《论语》诗词)。在空间维度上,由于汉语以象形文字为基础,语音和字体是分离的,所以虽然有地方方言,但文字基本上是统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实际上也是统一的。而且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文学是社会精英们唯一研究的学科(科举考试把学者从诗词歌赋带到八股上千年),所以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着极其高强度的提炼和升级(除了标点符号看不懂)。同时,英国人在学习神学时使用拉丁语。所以,从历史发展来看,汉语的发展环境和水平远高于英语。英语在现代社会的强势地位是因为它的殖民主义,而不是它自身的优势(西班牙语也一样)。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远不如英语,而且有相当数量的词是在简化的过程中被合并的(词的简化是促进词的传播和应用的伟大实践)。拿我熟悉的合同来说。英文合同翻译成中文后,通常比英文原文要短很多,通常可以减少20%到30%甚至更多(因为多义词的情况很少,所以没有那么多限定词,防止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