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第一,立足学校,注重培养

应该说,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不走弯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之一。在调查中可以看到,各校领导都把教师培训放在首位,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此外,他们更加重视校本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和能力。比如新课程讲座、教师论坛、观摩课、研讨会、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竞赛、课件竞赛、案例分析交流、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注重实效。经过培训和讨论,改变了教师的观念,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们明确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深远意义,加深了对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原则、教学评价的理解和认识,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春风、细雨等新课程理念逐渐被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所接受,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大多数教师已经逐渐熟悉和适应了国外研究用教材的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有的老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教与学方法的变化

随着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试图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场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与之相伴随,教学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们已经自觉地按照课改的要求上课,正在逐渐进入新的角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探索和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愿望,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大部分课堂都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设计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情况更加生动。比如有师生问答,有访谈调查,有讨论或辩论,有比赛,有成果展示。活动丰富多彩,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与他人沟通、独立思考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得到了有效的实践。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效地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以课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充分利用教材,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老师认为外研版教材易读,内容多样,与时俱进,学习不枯燥,以任务为中心,易操作,学生活动多,体现了“边学边学”的思想。任务设计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形成“任务链”;语言技能的训练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先听后读,再说再写的原则;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完成最终任务;安排后续任务,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很多老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都非常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自我表现,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3)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新课程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数学校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4)由“教材”向“以教材教”转变。

很多老师认为外研社教材词汇量大,教材编写分散,板块多,教学内容多且难,课堂教学活动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时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高一备课组,他们不是按照教工的建议按部就班地实施课堂教学,而是充分利用集体合作的力量,将所有老师的新老搭配分成五组,重新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以“话题”为纲,按照逻辑顺序科学合理地设计四节课,使之自然衔接。对于每个单元的设计,都是从语言能力训练五个方面考虑,经过反复推敲。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并将相关的语言知识点以学案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预习,节省了部分课堂时间。在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游刃有余,而且每个单元之后都有自己设计的一套练习,巩固了基础,提高了效率。

第三,问题和困惑

课程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有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任重道远。

(1)穿新鞋走老路的人还是很多。

通过听课,我们知道真正能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课并不多。有的课还是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灌输为主,有的老师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用来代替学生讲解和做所有的事情。如果教课文,老师自己读,逐句翻译,自己总结大意;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了,老师可以自己回答;就连读单词也需要老师代读。语言练习过于机械,缺乏有意义的交际练习。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二)关注英语新课改中的误区

1,强调听说教学,忽视读写训练。

①很多老师不了解课程标准,误以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只是“为了交际”,从而忽视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2)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没有把握,分不清重难点,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不明确。往往读完一篇课文,他们只让学生学会阅读,却不懂如何构思一篇文章,更不会把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更不会去模仿一篇文章。

2.抄老师的书,片面理解“五步走”。

(1)每个老师都有老师的教案,但有的老师照搬教案,不从课本出发,不从学生出发,不从实际出发。

②英语课常用的五步教学法:复习、呈现、练习(Drtu)、练习、巩固,但我们有些老师只是机械地使用,没有从实际出发,实际上包括很多,包括课堂、教材、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有些老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片面的理解。

表面上看,班里学生活动一个接一个,但是否有效却很少考虑。比如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太难,学生不愿意完成。“大家讨论一下,一节课都结束了,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浪费时间。”阅读课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之前,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综合性的任务,比如编对话、写作文。任务脱离学生实际,缺乏任务前活动,任务间坡度太陡,不铺路架桥就让他们过河。“任务型教学”中的这些共性问题,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偏差。还有一些课程偏离教学重点,随意扩大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负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完成任务有困难,需要分析原因,或者是因为老师看不懂指令,或者是因为单词和句子难以理解,老师要及时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有时还需要做示范。

4.课时。

由于教材内容的原因,课程标准规定每周只有4个课时。大部分学校都是超课时授课,一般每周至少5个课时,有些课每周开放到7-8个课时(包括周六课)。超过课时的原因一般反映教材容量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但也与教师讲解多,安排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材处理上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关。

5.教材衔接有问题。

初中使用较重版本的教材,教材词汇量过大,生词过于集中在一个单元;题材广泛,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有较大差距。大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花样多、内容大、知识全面、课时少、内容肤浅(缺乏系统性),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使得教学方法与时间、空间和任务完成存在矛盾。老师忙着教,学生忙着学,教学任务设置任务,任务就算是任务。为了完成教材任务,老师们抓紧时间抢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师生都累。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强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没有一定的教研能力会有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发展中学生在中国环境下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如何找出中国学生语言成长的规律,如何创作和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总结自己的经验,使学生受益。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针对实际教学问题开展一些教学研讨、讲座、评课等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方法交流等方式加强校本教研,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

2.教师应该学会反思教学。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学反思,按照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和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当然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师逐步提高教学规划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它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调控能力,形成教学机智,促进优质高效教学。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后的反思,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可以涵盖前两个阶段教学反思的内容和作用。它从教学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和分析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结果,将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形成对自身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超越意识。因此,我们强烈主张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状态,写下自己偶尔的思考,或成功的经历,或失败的遗憾,特别是要及时记录从中获得的启示和由此引发的教学思路。这些来自教学实践的亲身经历和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极其宝贵的财富。

3.教学中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听、说、读、写的关系。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融为一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全局。听说要带头,读写要跟上,培养能综合运用英语的学生,而不是让他们装聋作哑。

2)处理好教师用书和备课的关系。教学参考只是教师教学的参考。只能起到参考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备课,准备教材,准备学生。最好以一个单元为题备课,全面掌握这个单元。

3)处理好教法与五个步骤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内容,把握课堂主要脉络,分清重点难点,有序组织课堂教学,尽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4.树立新的学生观。

为了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以前我们老师是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学生以自己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求和发展愿望。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和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就是实践,所以课程改革就是解决问题。它要求每个人直接面对自己面临的问题,采用实践的逻辑,提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尽最大努力将这个解决方案付诸现实,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愿我们与课改一起成长!

反思二:英语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学生扩展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使英语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随着我们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把英语课程改革提上日程,已经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课程改革旨在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课程价值的整合。它的想法很好,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想简单谈谈我开学以来对新课改的看法。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新观念的出现带来了现实的困难,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长期根深蒂固。我们习惯了旧的系统管理教学方式,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课改,尤其是夹在考试成绩和素质教育之间,使得课改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却是“穿新鞋走老路”。想跟上课改的步伐,但感觉找不到方向。另外,新课改进入我们班级管理难度更大。面对面的座位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也增加了学科管理的难度。

2.课堂活动的形式设计。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英语教学需要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1)活动设计太多,淡化了教学内容和目的。师生眼花缭乱,学生太累,给人作秀表演的嫌疑。(2)课堂活动是表演性的,提问问题是苍白的,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3)抄老师的书。每个老师都有老师的教案,但有时候老师抄袭教案,没有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

3.未能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实施新课程改革,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扬长避短,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统一起来。知识和技能被视为整合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两者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