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包容国

美军专职假想敌部队,第32近卫摩步团,成立于1981。这支部队由31步兵团和第73装甲团的精英组成。他们穿着苏军制服,使用苏军武器,驾驶苏军车辆,按照苏军规定作息,按照苏军大纲训练和作战;成立没几年,就在与一般美军的对抗中赢了90%以上——难怪真正的苏军军官评价:“他们看起来更像苏军,而不是苏军。”

无独有偶,俄罗斯的假想敌部队也被称为“第32近卫兵团”。这支部队曾经是苏联红军的王牌,后来被改造成了“换装剧”。苏联解体后,团的地位并没有下降。俄军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师旅规模的演习。随着国内外打击车臣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的作战任务越来越多,俄国防部有在未来扩充这支部队的想法,有意让其扮演“恐怖组织”的角色。上世纪70年代初,两位解放军将领在访美期间目睹了美军假想敌部队冒充苏军的场景,回国后萌生了引进这一系统的想法。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一项代号为“741”的绝密项目在总参指导下进入实际筹备阶段,但后来因政治干扰而取消。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解放军现代化改革的启动,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假想敌部队”的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1985左右,南京军区率先以欧文堡美军基地为基地,建设了第一个“合成战术训练中心”,第一个“蓝军”遵循“少数精英”的原则,在组建集团军时相应组建。与此同时,解放军还建立了一系列专门分析各国军队技战术特点的研究机构,为前者提供直接支持。

与所有外国同行一样,解放军“蓝军”努力利用与敌人尽可能一致的战术方针、组织结构和武器装备,为对手营造最真实的实战氛围。“蓝军”士兵总是穿着外军的制服,有的甚至用刀叉而不是筷子吃饭,以显示他们在每个细节上都与“敌人”不相上下。

《今日中国防务》文章分析称,虽然中国军方从未正式公布过“蓝军”的细节,但其最初的模仿对象无疑是曾经对中国构成最大威胁的苏军。冷战结束后,中国“蓝军”的重心逐渐向西方转移(以美军为主的西方,常被称为导演部的恶意)。认为解放军在南京、北平、济南军区有独立的“蓝军”,战术侧重点不同。“蓝军”官兵的实战经验和文化素质都在平均水平以上,对信息化装备的掌握也较好。

英国媒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组建了一支永久性的庞大蓝军。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组建了一支永久性的大规模蓝军。这支约6000人的假想敌部队,包括2个坦克营、4个步兵营、3个混编兵种营、数个工厂通信等后勤部队,将采用美军的战术,对从中国各地抽调的演习部队不会手软。据悉,新成立的假想敌部队于2013年6月首次亮相后,于6月首次参加演习。事实上,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组建蓝军的想法。65438年至0985年,中国南京军区成立了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蓝军基地。随后解放军第一个外军模拟营正式诞生。模拟营严格按照外军的编编和规定进行训练,连饭菜都用西式餐具。后来解放军也在北京军区等其他军区组建了蓝军部队,但规模相对有限。

这支对抗部队据说至少由6000名官兵组成,有自己的特训中心。他们学习模拟其他国家的军事战术。

据称,这支对抗部队包括两个坦克营、四个装甲步兵营和三个混编炮兵营,此外还有几个工程营、通信营和其他支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