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反思【牛津初中英语第五单元阅读教学案例反思】

附录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阅读技能水平3-5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愿意阅读,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初步形成语感。”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8 B Unit 5扎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的说明文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通过多种方式实施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过程

1.预读阶段

读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扫除生词的障碍,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使学生带着兴趣和期待自然进入阅读主题。

步骤1:创造语境,引入生词。

(1)问题上下文

运用上一单元所学内容,提出与“大熊猫”相关的问题,以旧引新。

如t:现在世界上大熊猫多吗?(出口罕见)

t: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出口积极采取行动)

(2)图片语境

展示一些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新的语境“扎龙自然保护区”,衍生出政府、丹顶鹤、湿地、游客等新词。这种设计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的意义。

第二步:大胆预测,激活图式。

预测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来预测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关注扎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发散思维,使哪里?为什么?怎么会?谁啊。以及其他丰富的预测,形成一个初步的关于扎龙的概念图,让学生带着期待开始阅读。

2.阅读阶段

在阅读的中期阶段,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还要明确阅读的主线,从而衬托出阅读的重点,使阅读任务轻松解决。

Stepl:巧妙设置略读任务,突出文章主旨。

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其目的是通过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来理解文章的主旨或段落。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浏览整篇文章,并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文章中讨论的三个项目。这个任务有难有易,学生很快就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

第二步:利用图表逐步阅读,梳理文章脉络。

说明文缺乏情节和抽象内容,学生理解有困难。图示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所展示的内容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理解、组织和记忆各种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

(1)思维导图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l&段;2.根据思维导图主干,扎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并在分支中总结关键词和短语,如湿地,提供的食物…丹顶鹤。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概括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思想,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断与文本进行互动,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2)流程图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第三&;第四段被设计成一个过程因果图,根据问题问学生为什么鸟有危险?读完文章,完成图表,你可以清楚地知道文章第二部分的流向和因果关系,即人们改变湿地,为公羊和建筑物腾出更多的空间,——野生动物的空间会越来越少。——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鸟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保证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3)形式

表格的形式使第三部分第5-6段的内容清晰、系统、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会做什么?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阅读后阶段

Step1:电话询问,情景交流与合作。

给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让他们两人一组做练习。一个学生扮演去扎龙的游客,一个扮演游客的朋友电话询问扎龙的情况。这样的读后活动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从而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步:角色扮演,在情境中内化。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内化所学,进一步实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最终达到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

第三步:扩展和延伸,体现人性和工具性。

在读后感的最后一部分,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对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设置小组讨论活动,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发表意见。启迪学生心智,真正实现新课标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反思与启示

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体验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清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