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实验室有科学依据吗?

从“新空间1025实验室”开始

看了张鸿林的解读,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另一个问题:这个号称做出如此“惊世骇俗”成就的“新空间1025实验室”是什么?

首先,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找到了这个“实验室”成立之初,在网上发布的一份龚哲兵撰写的“公告”。

根据公告内容,这个“实验室”于201165438年2月5日正式成立,性质为“私人研究室”。发起人有四位,分别是云南大学教授朱念林、武汉大学教授龚哲兵、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邵林祥、扬州职工教育大学副教授尹大民。按照公告的口径,朱念琳是当时的召集人,也是未来的实验室主任。

据媒体报道,“新空间1025实验室”这个名字有两层意思:“新空间”代表另一个“看不见的空间”,“1025”指的是决定成立“实验室”的时间——2011年65438+。

“新空间”其实是一个十几平米的旧宿舍。

在上面提到的视频中,龚哲兵曾强调在实验室中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超能力”,并列举了“飞行火柴”、“体外识字”、“透视眼”等具体事例。

这个“高大上”的“实验室”到底是什么?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事实上,早在多年前,云南省昆明市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都市时报》就曾派出记者探访过这个实验室,并实地观察和测试了“超能力”。

据都市时报A27版2012 10 10月30日刊登的报道,“新空间1025实验室”创始人朱念林是云南大学物理系退休教师。报道称,10年6月24日,都市时报记者来到“新空间1025实验室”,该实验室位于云南大学一栋旧宿舍楼内,是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家具简单。就是在那里,朱念琳向来访的记者展示了近一两年来“实验室”对孩子“超能力”的“训练记录”。

当时走访的记者看到,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文件夹,收集了每次的实验记录。记录以表格的形式填写。第一栏是学生写的,被超能力者识别的文字或符号,第二栏是用展开的小纸片粘贴的,内容大体一致。后面还有“培训老师”的签名和说明,如“手心手背识字”或“体外识字”,少数表示未成功识别。有的表格上还贴着“实验”中使用过的、变形的断火柴、写好的火柴、树叶、开着的大头针或其他物体。

据介绍,当时朱念琳还拿出了剪好的回形针、嵌在塑料壳里的红色指纹、拧螺母的螺丝...并一一讲述了这个故事:“这些几乎是年轻学生不使用正常工具、不接触物体就能达到的所有效果。”

记者目睹“体外识字”,发现纸条被当场“掉包”。

都市时报报道2012年10月28日上午10,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实验室”,实验室已经来了三个女孩,其中两个12岁,一个10岁以下,由她母亲陪同。除了朱念琳,还有两个女老师做了自我介绍,一个是王兴,也是其中一个女孩的母亲。另一位张姓老师告诉记者,其他孩子有事不能来。

三个孩子都是“老学员”,在这里“训练”了至少一年。据朱念琳介绍,“识字”是一项基础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完成。“思维破赛”难度较大,会在基础训练后进行。

识字分为“手掌识字”和“体外识字”。张老师打开装着纸片的糖果盒,拿出叠好的纸片,给每个女生发了一张。按照规定,受试者要把折叠好的纸握在手中,并“感知”上面的文字或图案;孩子“认”出来后,每人会换一张纸。这时候就要求孩子在不接触纸张的情况下识别。

当时在现场的记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的:“三个小学生盯着纸片开始透视工作。三个人时而盯着纸片,时而互相交流,低声耳语,时而把脸贴在桌子上,好像累了要休息一下,时而弯腰把头埋在桌下。指导老师和外国游客也在不停地交谈,好像暂时忘记了测试工作。”

三个孩子十几分钟后相继完成“看手相”,答案正确。“体外认字”的过程稍微长一点,最终都“认”出来了。第一个女生做完“体外识字”后,另一个女生也在纸上写了字。当记者伸手去拿折叠好的纸确认无误时,女孩拦住了记者,告诉他“还没写好”。很快,两个女孩把写好的字和纸片递给了记者,但不是原来的纸片。第三个女生递过来的最后一张纸,记者辨认了一下,发现被人换掉了。

“高难度表演”没有完成,“训练”草草结束。

“体外识字”结束后,朱念琳让三个女孩“表演”更高难度的特殊功能:一个不打开空药瓶并折断放在里面的火柴,另一个不打开药瓶并在里面的火柴上写字,第三个不打开书并认识指定页面和行的前几个字。

都市时报报道女生当时很尴尬,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你以前也做过,专心就能做”,没有太多拒绝。

被安排在火柴上写字的女生提出了一个要求:自己选择火柴,写上“自古无人死,保持赤子之心,照耀历史”的字样,这些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大约过了一刻钟,三个女孩都没有任何进展。老师说可能是因为有段时间没训练了,所以状态不好。165438+临近0点半,老师们提出接下来还有其他活动要安排,匆匆结束了“培训”。■

网页链接

我也看到了另一个报道。记者采访了里面的一位研究员,该研究员也表示发现有学生作弊。如果你检查一下最近里面的成员和杨德贵的关系,你就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