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网络名人教授郑强因其“没出息”的儿子两次被开除。目前情况如何?

很多人谈论黄金,他们毁了他们的骨头。

现在,前一秒发生的事,下一秒就可能出现在网上,然后引起成千上万的阅读和转发。这其中,有真事,有谣言,有断章取义,有刻意引导,使得新网红几乎每天都在诞生。有些网络名人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大众所抛弃。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凭借他们的真实技能而长盛不衰,并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浙江大学网络名人郑强教授是常青树之一。他以敢说敢做的特质吸引了不少粉,也因此成为媒体的宠儿。然而,让他在网上走红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未经他授权而被盗录的,这让他深感困扰。其中,有一段关于他儿子被开除两次的视频。在里面,他说两个儿子因为中学老师而一文不值。

中学老师让郑强的儿子一文不值?

其实上面这句话是从一篇文章耸人听闻的标题中断章取义出来的,却能引起部分家长的同意和部分老师的愤慨,不是吗?事实上,郑强教授演讲中最初的陈述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举例说,儿子的班规上说,违反六次,学生和家长要一起写检讨。他儿子经常因为6次违章被记,父子二人也没少写检讨。

郑强教授说,由于他的儿子经常写评论,这证明这种措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相反,儿子会被这样的班规培养成“奴性”,以为没人会说自己,就破例写检讨。但他从没说过中学老师让儿子一文不值。

郑强的儿子因为太调皮,两次被中学开除。但他没有放弃儿子,而是选择为儿子换了三所学校。郑强的儿子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败类。他有两个儿子,一个考上了四川大学,一个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两人都考上了985大学。他们怎么会一文不值?

判断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郑强教授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在中小学阶段不应该过度训练,而应该自由玩耍,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有些人小时候玩的不够,但是长大了,离开了父母的管教,就会很好玩了。

然而,从郑强教授为他淘气的儿子选择三所学校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实际上肯定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但当媒体报道时,为了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头条会故意掩盖他的行为,只说郑强教授说中学老师让他的儿子变得一文不值。

有些人不会点击查看更深入的补充资料。如果他们只是看一个标题,就会被这个断章取义误导。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对郑强教授产生不好的印象,迷茫的人会认为像郑强这样有能力的教授说学校害人,或者自己不及格的孩子不会去上学,对吗?不管怎样,我已经到了工作的年龄了。

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很多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看法。郑强不想给儿子的青春期设置太多的限制,这会让他们看起来很调皮。但是郑强本人是一名教授。他不会放弃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可以被开除两次,他可以第三次送他们上学。家庭教育对孩子干扰少,送学校让老师教育。他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985,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笔者也知道高考神童孙天长的故事。他只上了三天幼儿园,五天初中。13岁,以659分考入中科大。光是看这句话,人们可能会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根本不需要学校的教导,自己就可以成为人才。

但孙天长其实是四个导师培养出来的,他们的父母都是父母和护士。在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前,为了适应中国的高考制度,他去了一所重点高中任教。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就是他创造高考神话的原因。

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脱离父母管教的孙天长有些贪玩。他顺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但成绩不够考研资格。这也印证了郑强教授的观点,即“他小时候玩得不够,但长大后可能会很贪玩”。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好是互相配合,至少是其中之一。郑强儿子的“父子一起写检讨”的班规,正体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当学校不太会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希望家长能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郑强的儿子屡教不改的原因是郑强教授让他玩。

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不具备孙天长全家都是老师,郑强是教授之都的条件。如果断章取义,忽略一句话的背景条件,我相信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有乐趣。当老师管不了的时候,他们就不想承担作为家长的教育责任。他们认为老师害了孩子,也觉得孩子调皮,能干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自己造成的,也不能怪别人。

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可容忍

回到最初,郑强教授不仅被误解为“中学教师伤害儿童”,而且对网络名人有许多看法。但很多都是被一些人歪曲,甚至恶意捏造的。比如“郑强教授主张把英语踢出高考”“郑强教授说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中小学就完了”...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实是为了获取流量或者挑起争端。

至于英语,郑强教授的原话只是认为,中国过度夸大外语在孩子成长中的分量,是民族极度自信的显著表现。但这显然没有“把英语踢出高考”那么引人注目。

关于留学生,郑强教授的原话是:“这么小的学生,被送到国外学习,不了解中国的历史,长大了怎么爱国?”这种感情色彩更鲜明,但也不无道理。中小学是培养孩子爱国主义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将孩子送到国外,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大后对中国的归属感。

这样的歪曲和曲解还有很多。一些无良媒体就像看到肉的秃鹫一样,竭力歪曲郑强教授的主题,希望借此赚取更多的眼球,并因此将他置于网络名人的地位。

其实这种现象是很不健康的。2013,郑强参加两会时,与领导谈教育改革。他说,西方的人才流失让他们的心在流血,而其他地方“营养过剩”,而西方却严重营养不良。他转向领导,表示希望国家在西部建大学,给西部孩子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郑强并不认为自己是“网络名人”,他也一再否认谣言。他只当自己是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有饱满的激情、充满活力的眼神和高亢明亮的语言,才能使听众受益。低调确实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这是不对的,需要改变。

不幸的是,疯狂的网络媒体强行将这位愤怒的青年教师捧为网络名人,许多读者和观众因为耸人听闻的标题、断章取义的说法甚至恶意剪辑而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被煽动、鼓噪和利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现象。

总之,郑强教授除了被捧为“网络名人”之外,更是一位敢于直言、说出大家不敢说的真话的教授,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希望公众擦亮眼睛,辨别信息真假,不要相信“教授认为老师会让孩子变得一文不值”的标题。

现在网上的名人教授是一个又一个,还有陈果和于丹...看到他的高楼起起落落,但作者希望郑强不会是其中之一。毕竟,郑强是一个直言不讳的绅士,一些普通人不敢说的事情总是需要有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