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绘本六稿
为了更好的梳理表达的思路,我们可以先用文字来梳理。借鉴相应的范文是很常见的。有了范文,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写文件。你知道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范文吗?所以,我为你收集整理了小班绘本。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
《幼儿园图画书》中的1课程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差,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次活动设计了观察、表演、猜谜和口语,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小班故事绘本《饥饿的小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内容简单,形象生动有趣。小蛇吃的时候会说“啊呜-咕嘟,真好吃”,动作简单,童趣十足,孩子很容易模仿。因为他们平时吃过苹果、香蕉、菠萝、葡萄,比较熟悉,都能说出这些水果的颜色和味道,所以觉得很好学,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小班的孩子喜欢看故事绘本,喜欢看一些简单易懂的图片,尤其是小动物的绘本。小蛇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在故事中,孩子们学习模仿小蛇用自己的四肢四处行走的样子。小蛇贪吃的样子深深吸引着孩子,可以模仿吃东西的动作,教孩子明白“吞咽”的含义,知道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太多,否则会生病。
课程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鼓励孩子用适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2.教孩子愿意模仿吃饭时“啊呜~咕嘟”的声音,走路时小蛇扭动的动作。
3.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分享故事,体验阅读的快乐。
4.教孩子理解“吞咽”的含义,教育孩子知道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太多太快。
课程准备:
1.绘本故事《饥饿的小蛇》
2.饥饿的小蛇PPT
课程流程:
一,引入对话,激发兴趣
1.老师:宝贝,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个好朋友给你。这是谁?
2.给孩子介绍书名和作者,并展示PPT;
老师:小蛇在咆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老师:是的,小蛇饿了。如果他饿了,他会找到食物。今天,我们和小蛇一起去找食物吧!
第二,教师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大胆猜测和想象。
1.(1)老师:第一天,一条饥饿的小蛇在树林里蠕动着。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又红又圆的水果。宝贝们,猜猜看,这是什么水果?(给宝宝们看PPT)
(2)老师:婴儿喜欢苹果吗?那是什么味道?
(3)老师:小蛇是怎么吃苹果的?(先示范动作,再教小朋友做)
老师:它张嘴了,真好吃!
(4)老师:小蛇变成什么了?
(5)老师总结:小蛇变成了苹果蛇。回家很充实也很开心。
2.(1)老师:第二天,饥饿的蛇又在树林里扭来扭去。突然,它发现了一个弯曲的黄色水果。猜猜这是什么,宝贝?(给宝宝们看PPT)
(2)老师: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它尝起来像什么?
(3)老师:宝宝喜欢香蕉吗?喜欢吃的举手~老师也喜欢香蕉!你们都喜欢水果,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4)老师:让我们站起来学学小蛇是怎么吃东西的,吃吧!小蛇变成了香蕉蛇~
3.(1)老师:第三天,饥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当他看到长满刺的黄色果实时,小蛇还会吃吗?(展示PPT)
(2)老师:这个菠萝好大,还长满了刺。蛇的嘴应该张大。宝宝们和老师们应该学学蛇的嘴,吃菠萝!
(3)让孩子们扮演一条吃菠萝的小蛇。
4.(1)老师:第四天,饥饿的小蛇又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它看见一串紫色的水果,一个接一个。宝贝们,你们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吗?(展示PPT)
(2)老师:婴儿喜欢吃葡萄吗?那是什么味道?
(3)请宝宝们和老师一起表演小蛇吃葡萄的动作。
5.(1)老师:第五天,饥饿的蛇在树林里蠕动。它发现了什么?(展示PPT)
(2)老师:这棵苹果树好大啊!小蛇要张大嘴巴才能吃!
(3)教师和青年学生吃有小蛇的苹果树;
(4)教育宝宝不要像小蛇一样吞食物,要细嚼慢咽,不要吃得太快。
第三,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故事
1.老师:小蛇明天要吃饭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展示PPT:梨、西瓜、樱桃等。)
2.老师:这条蛇还能找到什么食物?去外面和老师一起找!
幼儿园小班绘本说课稿2的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和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变形的故事。
2.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搞笑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FLASH,PPT截图),音乐。
活动流程:
先引出“饿小蛇”这个话题。
PPT:这条小蛇长什么样?看,它在哪里?它会做什么?
第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有趣的内容。
1,观察吃苹果的小蛇PPT:饥饿的小蛇在森林里扭来扭去,走来走去。它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苹果?老师:饥饿的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老师:苹果在哪里?小蛇的胃怎么样了?(小朋友自由回答,请他们指图)请他们模仿一条小蛇吃苹果的姿势。
老师语言指导:它找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小蛇“啊……呜”“咕嘟”的咬了一口,把苹果吞了下去(慢慢读这个词,强调一下,理解吞咽的意思)。
通过提问和模仿,孩子们集体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2、观察小蛇吃香蕉PPT:第二天,饥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来扭去,想看看小蛇变成了什么样子。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吗?
老师:如果是香蕉,它长什么样?
让孩子们模仿小蛇吃香蕉的姿势:它发现了一个黄色的香蕉,呜,咕嘟,呜~好吃。
3.观察小蛇吃葡萄摄影师:饥饿的小蛇在蠕动着行走。小蛇这次会吃什么?如果是葡萄,它长什么样?
让孩子模仿一条小蛇吃葡萄的姿势。
老师语言指导:这次,饿蛇吃了一串紫葡萄。“啊……呜”“咕嘟”“啊……呜”“咕嘟”……把一串葡萄吞进肚子里。
4.观察小蛇吃菠萝的图片PPT:饥饿的小蛇还没吃饱。一波三折。这次它会吃什么?看,小蛇这次又怎么样了?多奇怪的小蛇啊!小蛇吃了什么变得这么奇怪?
PPT:如果是菠萝,长什么样?菠萝在头上看起来像什么?那是什么颜色?菠萝的身体是什么?那是什么颜色?
PPT:小蛇真的把菠萝吃了。老师帮孩子们总结:菠萝的头是绿色的,有很多长叶子;菠萝是黄色的,摸起来有刺。菠萝吃起来酸甜可口。
让孩子模仿一条小蛇吃菠萝的姿势。
5.观察PPT蛇吃树的图片。(老师重点是引导鼓励宝宝夸张。)PPT:第六天,饿蛇扭来扭去散步。你觉得它发现了什么?这一次,它发现了满树的红苹果。猜猜饥饿的蛇会怎么样?
PPT:小蛇去哪了?让孩子指一指。蛇的尾巴在哪里?头在哪里?)小蛇变成了什么?
老师:小蛇真调皮。老师觉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吃掉小树的?
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蛇爬树、翻身、吞咽等动作。
让孩子模仿小蛇吃小树的姿势。
老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爬上小树,高高地爬在树上,张开大嘴,“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三,充分欣赏和欣赏搞笑幽默的故事。
1,老师:再来看看小蛇吃了什么。
幼儿园小班绘本讲义三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身体五官的英文名称。
2、能说出并指出相应的五官。
3.能够积极参加英语活动。
教学过程:
一、热身
1,打个招呼:大家下午好!
2、热身活动:汉斯up!把手放下。
第二,话题
1.梅洛迪今天带来了一位客人。他是谁?(小丑)看一看。他和我们有什么区别?(眼睛,鼻子,嘴巴)。梅洛迪将向你展示一个魔术。孩子们会一起说:1,2,3,耶,旋律让小丑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消失了。我该怎么办?我们一起喊出来好吗?“论眼睛眼睛刷刷刷;鼻子鼻子(嗅动作);嘴巴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哔。
2.老师摸了摸他的膝盖。这是什么?它的英文名字叫膝盖!
3、拼图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比如:老师秀眼睛,看谁先说,让其中两个孩子把眼睛贴在脸上,说谁先说?
诸如此类!
4.掷骰子:今天,Melody还带来了一个宝藏。这是什么?(骰子)骰子上是什么?(让孩子说眼睛鼻子嘴巴膝盖!请猜一猜,过一会儿Melody会滚给谁?猜测者张贴了“幸运星”
5.让我看看你的手。这是什么?(手).手在做什么?(触摸眼睛),我们说“触摸我的眼睛”
第三,游戏
1,快摸:老师说小孩子摸零件。交换角色。
2.老师出示一张心形的纸,把镂空的地方放在其中一个部位。问孩子们这是什么。还让孩子上来摸!
第四,跟进
回家,看爸爸说“摸摸我的眼睛”,看他摸的对不对。好吗?别忘了看VCD和听磁带!
幼儿园小班绘本,讲义4,活动目标
鼓励孩子大胆学习单词;牛奶
培养孩子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要准备的活动
牛奶书的真实情况。
活动过程
首先热身,复习八只鸭子。
一个两个小家伙
三个小宝宝,四个小宝宝,快,快,快,快,哦!为小混蛋而来
五个小的六个小的
七个小八个小宝贝快快快哦!为小混蛋而来
老师带孩子唱学过的歌,跳学过的舞,激发孩子参与英语活动的欲望。
二、基础部分
1,老师逐一展示书本和床铺,引导孩子大胆说话,注意纠正孩子的发音。
老师:这是什么?(并做夸张的动作)
杨:嗯。
老师:是milk.milk牛奶(如果孩子答不上来,老师会拿几次)。
2、一个游戏游戏:盲人摸象
请让一个孩子在上台前蒙住物体的眼睛,并把它放在地上。老师说:“把你的书给我看看”,孩子摸了摸说:“在这里。”
如果摸的不对,就换另一个孩子一起玩。
第三,结语部分
歌曲:《八只鸭子》孩子们一起唱歌。
幼儿园小班绘本讲座手稿5问候
活动目标:
1.听《问候》这首歌,培养孩子的语感。
2.能够用肢体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学魔杖(点读机)、教学用书
活动流程:
首先,复习
1.《你好》这首歌让孩子们又熟悉起来:你好就是你好,再见就是再见。什么时候说“你好”,什么时候说“再见”。
2.能够用“你好,我是。”。。“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二、学习歌曲《问候》的节奏
1.老师用魔杖点一下书,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两遍两本书。让孩子重新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的主旨。
2.老师播放动画教学VCD让孩子观看TPR动作。
第一次:孩子主要是欣赏。
第二遍:老师分解动作,让孩子模仿。
第三部分:儿童与电视共舞整个TPR节奏。
3.儿歌接龙:小朋友和老师进行儿歌接龙:
c:你好,你好,
你好,你好吗?
c:我很好,我很好。
t:我希望你也是。(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嘴提示孩子。)
4.孩子之间问答的节奏。
5.活动延伸:让孩子回家和父母亲人一起玩。家长邀请孩子当小学老师,教家长唱童谣,做节奏,给孩子当小学老师的机会,增加孩子的优越感,增强孩子的表达欲。
幼儿园小班绘本讲座手稿6目标:
1,根据剧情发展,大胆想象,猜测剧情,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想法。
2.感受小猫小鱼之间浓浓的爱意,用完整的语言和具体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验阅读绘本的兴趣。
准备:
Ppt课件,轻音乐
关键点:
根据故事发展,大胆想象和猜测情节,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思想。
困难:
感受小猫和小鱼之间的爱,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流程:
1,讨论导入:
遵守PPT1。猫看小鱼的时候在想什么,做什么?
展示PPT2。猫和鱼在做什么?(接吻)咦,小猫没有吃小鱼,却吻了小鱼,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孩子们交换他们的猜测)
让我们看看《亲爱的鱼》这本书。
展示PPT3《亲爱的鱼》,老师和孩子会互动地互叫。
2.循序渐进地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之间的亲情。
a、儿童独立阅读绘本
1.你在书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故事?你最喜欢哪幅画?上面写了什么?你在哪里看到的?
老师和孩子一起看绘本,感受他们之间的和谐。
(1)、PPT4、5、感受故事的第一段
(1)小猫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2)你会接吻吗?那我们也来做吧,师幼互动也是用行动来表达的。
(3)小猫照顾后的小鱼怎么样了?你怎么知道的?
(4)如果你是一只小猫,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让我们看看小猫是怎么做的。
(5)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猜测。
PPT 6-9,感受故事的第二段。
(1)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放回海里?小猫不喜欢小鱼吗?
(2)小鱼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看?
(3)总结:虽然小猫很爱小鱼,但是为了让小鱼更舒服更开心,她还是把他放到了海里。
PPT10—11,感受故事的第三段。
(1)鱼走后小猫做了什么?
(2)小猫为什么要扔帽子?
(3)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会怎么做?
(4)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猜测。
PPT12,感受故事的第四段。
(1)小玉回来了。他们在一起吗?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他们除了抓帽子还能玩什么?
(3)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讨论,说出自己的猜测。
3.把故事完整的讲出来,进一步感受他们之间的感情。
听到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小鱼回到海里后又回来了?
4.扩展和延伸
你还记得小猫是怎么叫小鱼的吗?学习的感觉如何?
你听说过这样的名字吗?谁这么叫你的?你觉得那是谁?
你像故事里的小鱼吗?你觉得这只小猫像谁?
老师总结:现在,老师的心里充满了爱,我觉得很幸福。你现在心里有爱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