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从何而来?
观音,叙利亚最早的摩尼教教义,是阿拉姆语单词:Karia,意思是:触手可及的济贫之光。
3世纪末到4世纪初,摩尼教传入中亚和印度,与早已开始偶像崇拜的佛教融合,产生了梵语:?1?3?1?1?1?8?1?3?1?9?1?1?1?4?1?9?1?2?1?5?1?1?1?6(男观音),英文音译:观音。
之前佛教里有千手观音?0?2vara这个词(注:观世音菩萨和观音?0?2vara是两个字),千手观音?0?单词2vara由艾娃、Lokita和?0?2vara (all)”由三个词根组成,只表示“可观的整个世界”。
由于摩尼教的影响,卡瑞的含义融入其中,出现了千手观音?0?2 vara+root svara(听到声音),放根?0?2vara被svara取代,最后形成了观音这个词,意思是“观宇宙,知万物,即刻救苦”。
观世音一词最早见于鸠摩罗什翻译的《北经》,更早的同时期在《正北经》中有“光世音”一词,都直接来源于摩尼教的阿拉姆语:Karia(能立刻帮助有需要的人的光)音译和意译。所以有西晋越族僧人朱法虎翻译的《轻世音》,摩尼教色彩更浓;晚清越族僧人鸠摩罗什翻译的《观音》,佛教色彩更浓;玄奘的翻译以印度佛教经典为基础。但是,Karia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带有佛教色彩的词了。最早的观音都是男观音。在中国,直到宋代才出现女观音。
因为观音本身源于摩尼教,所以在中国的传播中出现在各个宗教中,除了佛教,还有明教、摩尼教(回到过去)、道教、后来的白莲教等等。
观音,后被称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字面意思是“观世音”,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善良,常持净瓶柳,有无穷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大慈大悲,救人于危难。人遇到灾难,只要念出名字,就会去救援,所以叫观音(详见《妙法莲华经观音菩萨普门品》)。经典中也记载了“若有众生多于色欲。永远记得尊敬观音菩萨。你必须离开欲望。如果你生气了。永远记得尊敬观音菩萨。你必须放下你的愤怒。如果你很蠢。永远记得尊敬观音菩萨。你必须放下你的妄想。”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领袖阿弥陀佛座下的最后一位菩萨。与气势磅礴的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威逼菩萨,也被称为“西方三圣”。
南无观音的儿子无畏,慈悲,柔软,纯洁。
大光照耀天人之音,夫声能助众生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