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英语作为必修课的?

在我国基础教育(小学到高中)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英语是90%以上外语的必修课。在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日制大学实行英语水平测试,作为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的标准要求。

从1949年到1960年中期,由于与苏联的密切关系,中国大陆将俄语作为其第一外语。1960年代中期以后,英语被选为第一外语,尤其是1983以后。以此为指导,我国的中学课程,尤其是初中教育,基本上都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高中课程90%以上都把英语作为必修课;除非英语是外语专业,否则全日制大学一般英语是必修课,其他外语是选修课。

由于英语在NMET的地位很高,四六级考试都是和学位挂钩的。近年来,社会各界的批评很多,指责中国过分强调英语的地位,忽视了中国人素质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英语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专业学习,中国文化处于歧视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英语的准“世界语”地位,如果没有大量熟悉英语的人才,将会在全球化进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大部分老师教学生语法,却不注重背单词。很少有老师在课堂上说背单词,所以中国的学生不用担心语法不好。只要他们在家认真背单词和短语,用心听老师讲课,他们就能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