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是谁?

陈景润1933,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福州。

陈景润的父亲陈袁俊是一名邮政办事员,他的生母潘石于1947年去世。因为父亲收入低,兄弟姐妹多,家里很穷。陈景润在1938-1948就读于三一小学、三原县小学、三原县初级中学、复州市三一中学、华英中学。其间,受一些数学老师的影响,他对充满奇妙问题的数论产生了兴趣。65438-0949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65438-0953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所以不适合中学老师这份工作。当厦大校长王亚南得知陈景润的情况,以及他投身数论研究的志向后,于1954通过有关部门将陈景润调回厦大担任助教。正是在这里,他制定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计划。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陈景润对中国数学家华和苏联数学家им vinogradov的专著和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很快写出了第一篇关于塔利的论文,引起了华教授的注意。从65438到0957,经华推荐,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实习研究员。1962助理研究员,1977晋升研究员,1988晋升一级研究员。从1978,参加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先后受聘于贵州民族大学、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他还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数学季刊》的主编,国家科委数学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陈景润多年来一直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一直稳定而执着地从事解析数论和应用数学的研究工作。无论是“文革”中被批斗的时候,还是疾病缠身的时候,他都没有停止过追求。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成果,是在“文革”的浩劫中磨练出来的。直到8月1980,他才结束了单身生活,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游坤女士在北京的一家军队医院工作。他们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多年的营养不良和劳累,严重损害了陈景润的健康。在北京的一些医院住院后,他康复了。然而,他仍然患有帕金森病,通过治疗已经控制,但无法根除,因此仍然对他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从1958到1990,陈景润* * *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专著4部。因其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突出研究成果,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78-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邀请在美国、法国、英国讲学。

在现代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中,陈景润做出了重要的成就和贡献。